內蒙古計劃推行電梯云系統 實時監控電梯安全
[ 導讀 ] 5月27日-28日,“2013內蒙古自治區質監系統信息化系統提升特種設備監管能力現場會”在包頭召開。會上,內蒙古質監部門的工作人員為大家現場展示了目前正在試點階段的電梯物聯網安全運行信息化監督管理云系統(下文簡稱“系統”)。
5月27日-28日,“2013內蒙古自治區質監系統信息化系統提升特種設備監管能力現場會”在包頭召開。會上,內蒙古質監部門的工作人員為大家現場展示了目前正在試點階段的電梯物聯網安全運行信息化監督管理云系統(下文簡稱“系統”)。
根據會上公布的統計結果顯示,截止2012年底,內蒙古特種設備擁有量134447臺,各項設備均呈現逐年遞增趨勢。其中電梯數量超過3萬臺,年均增速達到36.45%。
內蒙古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特設局局長王磊表示,這種逐年遞增的趨勢,勢必造成設備故障的增多和維護量的增加,如果使用管理、維修保養不到位將導致故障頻發,甚至引發事故。
“目前我國電梯數量大,增長速度快,電梯維保質量低,信息不流暢,電梯管理缺乏科學有效的技術手段……”工作人員也對目前電梯方面存在的安全隱患直言不諱。
王磊還介紹,特種設備質量安全已越來越引起群眾、媒體和各級政府的重視。“電梯、游樂設施安全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生命和生活質量;鍋爐、壓力容器和壓力管道等高壓高溫特種設備一旦發生爆炸,極易造成群死群傷的惡性重特大事故。”王磊舉例道。
通過現場工作人員講解得知,該平臺基于物聯網技術,對電梯實現在線式管理,是對電梯安全監管的信息化新手段。它分為電梯行政監管系統、物業管理系統和維保管理系統,安裝單位分別為電梯監管部門,電梯所屬物業單位和電梯維修單位。
系統原理并不復雜。電梯的基本信息都被記錄在系統中,通過數據傳輸設備實現電梯的實時監控。當電梯出現異常時,數據就被會第一時間被記錄進系統,并通過短信方式發給監管、物業和維保的相關責任人,實現三方信息共享。在情況處理后,再把維保數據記錄在系統中。監管部門在日常監管中也會對故障高發的電梯進行重點關注。
對于日常的電梯打不開門、突然下滑、突然上升、卡在樓層中間、長時間關人等故障,系統都能迅速識別。工作人員介紹,數據接收器還自帶備用電源,當停電時可以繼續工作30分鐘,同時將停電信息發送至監控中心和維保人員。
記者看到,數據傳輸設備就安裝在電梯頂的外壁上,方方正正,大概IPAD大小。因為是黑色的,也有工作人員調侃其為“電梯的黑匣子”。
“以行政監管系統為例,系統可以解決目前電梯設備多、監管人員少,電梯監管方式落后等問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人員介紹到。
“自治區自今年起開始進行試點工作,包頭、烏海和阿拉善盟為首批三個試點城市。在推廣過程中,我們計劃先在大型住宅小區、大[FS:PAGE]型商場等公共場所以及政府部門推行。”內蒙古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特設局副局長張東宏如是介紹道。
張東宏也坦言,這項技術推廣起來難度不小。他表示:電梯安全是需要整個社會關注的事情,除了監管部門之外,制造者、維保者和使用者都應對電梯安全予以關注,并承擔其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據了解,該系統由內蒙古通用電梯有限公司與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機械化研究分院專門針對內蒙古地區的實際情況聯合開發。
根據會上公布的統計結果顯示,截止2012年底,內蒙古特種設備擁有量134447臺,各項設備均呈現逐年遞增趨勢。其中電梯數量超過3萬臺,年均增速達到36.45%。
內蒙古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特設局局長王磊表示,這種逐年遞增的趨勢,勢必造成設備故障的增多和維護量的增加,如果使用管理、維修保養不到位將導致故障頻發,甚至引發事故。
“目前我國電梯數量大,增長速度快,電梯維保質量低,信息不流暢,電梯管理缺乏科學有效的技術手段……”工作人員也對目前電梯方面存在的安全隱患直言不諱。
王磊還介紹,特種設備質量安全已越來越引起群眾、媒體和各級政府的重視。“電梯、游樂設施安全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生命和生活質量;鍋爐、壓力容器和壓力管道等高壓高溫特種設備一旦發生爆炸,極易造成群死群傷的惡性重特大事故。”王磊舉例道。
通過現場工作人員講解得知,該平臺基于物聯網技術,對電梯實現在線式管理,是對電梯安全監管的信息化新手段。它分為電梯行政監管系統、物業管理系統和維保管理系統,安裝單位分別為電梯監管部門,電梯所屬物業單位和電梯維修單位。
系統原理并不復雜。電梯的基本信息都被記錄在系統中,通過數據傳輸設備實現電梯的實時監控。當電梯出現異常時,數據就被會第一時間被記錄進系統,并通過短信方式發給監管、物業和維保的相關責任人,實現三方信息共享。在情況處理后,再把維保數據記錄在系統中。監管部門在日常監管中也會對故障高發的電梯進行重點關注。
對于日常的電梯打不開門、突然下滑、突然上升、卡在樓層中間、長時間關人等故障,系統都能迅速識別。工作人員介紹,數據接收器還自帶備用電源,當停電時可以繼續工作30分鐘,同時將停電信息發送至監控中心和維保人員。
記者看到,數據傳輸設備就安裝在電梯頂的外壁上,方方正正,大概IPAD大小。因為是黑色的,也有工作人員調侃其為“電梯的黑匣子”。
“以行政監管系統為例,系統可以解決目前電梯設備多、監管人員少,電梯監管方式落后等問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人員介紹到。
“自治區自今年起開始進行試點工作,包頭、烏海和阿拉善盟為首批三個試點城市。在推廣過程中,我們計劃先在大型住宅小區、大[FS:PAGE]型商場等公共場所以及政府部門推行。”內蒙古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特設局副局長張東宏如是介紹道。
張東宏也坦言,這項技術推廣起來難度不小。他表示:電梯安全是需要整個社會關注的事情,除了監管部門之外,制造者、維保者和使用者都應對電梯安全予以關注,并承擔其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據了解,該系統由內蒙古通用電梯有限公司與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機械化研究分院專門針對內蒙古地區的實際情況聯合開發。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RFID助力內蒙古圖書館開啟“24小時”模式
18日,記者了解到,為方便讀者借閱圖書,內蒙古圖書館在RFID圖書管理系統協助下,運用24小時自動還書機、自助借書模式、24小時自助圖書館等方式提升圖書館自動化水平。
04月21日 20:24內蒙古政府門戶網站
內蒙古自治區首個“醫療物聯網項目”在巴林右旗啟動
來自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衛生局的消息,巴林右旗近日針對全旗8個鄉鎮、蘇木開展了“基層全民健康篩查項目”,這項活動也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個基層診斷物聯網信息化項目。它以流動體檢的方式,對全旗的兒童、孕婦和65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免費的健...
05月24日 18:37人民網
內蒙古高速公路試行電子繳費業務
6月1日,內蒙古高路公司所轄的黃河大橋收費所、耳字壕收費所開始試運行非現金收費業務,新啟用的“蒙通卡”電子繳費模式將讓車主感受到更多的快捷與便利。此項繳費業務的試運行標志著我區高速公路非現金收費業務正式起步,同時也為今后我區推...
06月02日 22:30新報
內蒙古今年要在建筑業從業人員中推行“一卡通”
記者昨日了解到,今年,我區將全面運行“建筑業從業人員實名制綜合信息管理系統”,通過發放配套實名制“建工保障卡”來規范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行為,預防和解決建筑業企業拖欠或克扣農民工工資問題,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
04月23日 18:09呼和浩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