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3巨頭爭奪云計算市場 亞馬遜占優
[ 導讀 ] 從概念面世至今,云計算正悄悄改變整個IT產業格局。2012年,云計算開始進入化云為雨的關鍵一年,云計算巨頭也都加速布局,因此競爭也更為激烈。Google、微軟、Amazon,三大云計算巨頭之間的戰爭一直不斷,眼前,他們正圍繞云端開戰。
從概念面世至今,云計算正悄悄改變整個IT產業格局。2012年,云計算開始進入化云為雨的關鍵一年,云計算巨頭也都加速布局,因此競爭也更為激烈。Google、微軟、Amazon,三大云計算巨頭之間的戰爭一直不斷,眼前,他們正圍繞云端開戰。
Google前工程資深副總Bill Coughran認為,企業之間的科技大戰無可避免,戰場已經拓展到各領域。如今,云端服務已然成為了最新、最關鍵的戰場,亞馬遜已經成功俘獲客戶,Google和微軟也正在不斷發展壯大。
2012年6月開始,云端服務迅速爆發,戰火也不斷。先是微軟宣布擴大其云端服務Windows Azure,增添更多與AWS相似的服務,讓企業輕松租用更具彈性且廉價的虛擬主機;隨即,Google迅速跟進,同月推出Google Compute Engine,讓企業可在Google架構上執行虛擬CPU。
產品推出后,3家迅速殺入價格戰。先是Google宣布降價20%,每GB僅需0.95美元;亞馬遜迅速跟進降價,宣布每GB更只要0.85美元;微軟不甘示弱,把Windows Azure的服務價格降至與兩家競爭對手相當的水平。據統計,由于削價競爭,AWS服務自推出以來降價已超過25次。
除了價格戰,挖角事件也讓3方對簿公堂。10月,亞馬遜提出訴訟,要求禁止AWS前資深經理Daniel Powers在Google云端企業工作;12月份,西雅圖法院禁止他在3月之前為Google從事與云端相關的工作。
為拓展更多客戶,3家巨頭也不斷出新招。亞馬遜建立了經銷商制度,與15家經銷商簽約,旨在幫助企業客戶管理并使用AWS服務。微軟嘗試以新創業公司為突破口,Azure事業部負責人Satya Nadella定期和創業投資人與新創公司會面,目的就是為了推廣微軟云端服務。谷歌除了招聘大量工程師和銷售人員,加大營銷力度,并面向企業用戶推出新功能,還從開發者切入,通過吸吸引開發者聚攏自己的云服務平臺,同Amazon、微軟競爭。
不過,微軟高層認為,亞馬遜在企業級市場的優勢不明顯,他們甚至不懂如何銷售這樣的服務給大型企業。對企業級市場而言,云服務提供商年前就要掌握來年產品變化、專業服務、和客戶后援機制。微軟Azure產品總經理Bill Hilf認為,亞馬遜在企業級市場還沒準備好。亞馬遜AWS營銷副總Adam Selipsky認為亞馬遜不會對市場競爭形勢進行討論。他補充說,“傳統科技公司”業務相互矛盾,不適合向客戶在云服務問題上提供忠誠的建議。
戰爭不一定只能帶來死傷,血流成河,巨頭之間的云端戰反而讓不少企業從中受益,例如新創公司Firebase就從中漁翁得利[FS:PAGE]。Firebase創辦之初,亞馬遜便向其提供了1.2萬美元的AWS服務額度,亞馬遜的另外一家競爭對手Rackspace Hosting,則提供了3.6萬美元的免費服務。同時,Firebase甚至還獲得了來自微軟和亞馬遜的收購要約。最終Firebase選擇 AWS,原因就是主要是因為亞馬遜已擁有更先進的基礎設施。(不過他并不愿意透露每月支付多少錢給亞馬遜),價格也更便宜。據麥肯錫的調查結果,一般企業購買與維運每臺小型主機的成本為每月31.55美元,采用亞馬遜AWS服務則是16.06美元。
雖然亞馬遜、微軟、Google并未揭露其云端產品利潤,但據IDC預計,去年“公有云”服務的產值約為400億美元;Forrester預估亞馬遜占據其中的七成市場,華爾街預估AWS貢獻超過20億美元營收。顯而易見,亞馬遜是最大贏家。
Google前工程資深副總Bill Coughran認為,企業之間的科技大戰無可避免,戰場已經拓展到各領域。如今,云端服務已然成為了最新、最關鍵的戰場,亞馬遜已經成功俘獲客戶,Google和微軟也正在不斷發展壯大。
2012年6月開始,云端服務迅速爆發,戰火也不斷。先是微軟宣布擴大其云端服務Windows Azure,增添更多與AWS相似的服務,讓企業輕松租用更具彈性且廉價的虛擬主機;隨即,Google迅速跟進,同月推出Google Compute Engine,讓企業可在Google架構上執行虛擬CPU。
產品推出后,3家迅速殺入價格戰。先是Google宣布降價20%,每GB僅需0.95美元;亞馬遜迅速跟進降價,宣布每GB更只要0.85美元;微軟不甘示弱,把Windows Azure的服務價格降至與兩家競爭對手相當的水平。據統計,由于削價競爭,AWS服務自推出以來降價已超過25次。
除了價格戰,挖角事件也讓3方對簿公堂。10月,亞馬遜提出訴訟,要求禁止AWS前資深經理Daniel Powers在Google云端企業工作;12月份,西雅圖法院禁止他在3月之前為Google從事與云端相關的工作。
為拓展更多客戶,3家巨頭也不斷出新招。亞馬遜建立了經銷商制度,與15家經銷商簽約,旨在幫助企業客戶管理并使用AWS服務。微軟嘗試以新創業公司為突破口,Azure事業部負責人Satya Nadella定期和創業投資人與新創公司會面,目的就是為了推廣微軟云端服務。谷歌除了招聘大量工程師和銷售人員,加大營銷力度,并面向企業用戶推出新功能,還從開發者切入,通過吸吸引開發者聚攏自己的云服務平臺,同Amazon、微軟競爭。
不過,微軟高層認為,亞馬遜在企業級市場的優勢不明顯,他們甚至不懂如何銷售這樣的服務給大型企業。對企業級市場而言,云服務提供商年前就要掌握來年產品變化、專業服務、和客戶后援機制。微軟Azure產品總經理Bill Hilf認為,亞馬遜在企業級市場還沒準備好。亞馬遜AWS營銷副總Adam Selipsky認為亞馬遜不會對市場競爭形勢進行討論。他補充說,“傳統科技公司”業務相互矛盾,不適合向客戶在云服務問題上提供忠誠的建議。
戰爭不一定只能帶來死傷,血流成河,巨頭之間的云端戰反而讓不少企業從中受益,例如新創公司Firebase就從中漁翁得利[FS:PAGE]。Firebase創辦之初,亞馬遜便向其提供了1.2萬美元的AWS服務額度,亞馬遜的另外一家競爭對手Rackspace Hosting,則提供了3.6萬美元的免費服務。同時,Firebase甚至還獲得了來自微軟和亞馬遜的收購要約。最終Firebase選擇 AWS,原因就是主要是因為亞馬遜已擁有更先進的基礎設施。(不過他并不愿意透露每月支付多少錢給亞馬遜),價格也更便宜。據麥肯錫的調查結果,一般企業購買與維運每臺小型主機的成本為每月31.55美元,采用亞馬遜AWS服務則是16.06美元。
雖然亞馬遜、微軟、Google并未揭露其云端產品利潤,但據IDC預計,去年“公有云”服務的產值約為400億美元;Forrester預估亞馬遜占據其中的七成市場,華爾街預估AWS貢獻超過20億美元營收。顯而易見,亞馬遜是最大贏家。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云計算容量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實現方法
云計算模型的最大好處之一是它支持高度靈活和動態的資源使用。云計算用戶根據需要采用任意數量的資源,并且可以根據需求的變化自由調整其消耗量。這并不意味著云平臺能夠自動優化資源分配。對于大多數類型的云計算服務,由用戶來確定在任何...
10月29日 14:05企業網D1Net
治理PM2.5推行智能型環保 云計算大數據首當其沖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家電商會會長、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接受采訪時一句:“北京昨天的霧霾還很重,今天天氣很好,北京的天氣比較講政治。”的玩笑逗樂了在場所有記者。
03月10日 20:36賽迪網
云計算的未來是什么?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很多人不得不宅在家里,這場疫情之中,很多線下實體店遭受了巨大的沖擊,但是很多互聯網企業卻在這次疫情之中賺的盆滿缽滿。我們可以發現由于無法在辦公室辦公和會議,很多公司開始了遠程辦公和遠程會議;由于醫院人...
04月21日 12:21 CS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