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無人駕駛遭遇黃燈君
GDP主義催著汽車工業在經濟運行中單兵突進,但各種政策的管制和社會權利義務的不對稱又在拉著汽車工業的后腿。
我們似乎在將開車這件小事搞得一年比一年復雜,但在國外,未來的駕駛趨勢則是越來越傻瓜化。
當2013年元旦的鐘聲敲響,對于大多數中國的車主來說并不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史上最嚴交規”實施還沒過一個星期,“闖黃燈”的爭論便已經完成了官民博弈的第一回合。雖然黃燈暫時還不會成為大家的夢魘,但對于大多數即將在駕校“出爐”的新手來說,苦難才剛剛開始,因為駕照考試通過率的爆降,成了各地方都市報爭相報道的新聞。
我們似乎在將開車這件小事搞得一年比一年復雜,但在國外,未來的駕駛趨勢則是越來越傻瓜化——比新能源汽車更加玄幻的無人駕駛,已經開始從科幻小說中變成現實。
喜歡Google的人肯定以為我們要說那臺正在美國的州際公路上靠著傳感器奔跑的無人駕駛汽車——是的,在過去幾年里,十幾臺這種讓人覺得與互聯網企業毫無瓜葛的汽車,已經安全行駛了超過48萬公里,還拿到了美國內華達州機動車輛管理局正式頒發的首張無人駕駛車輛牌照,可以合法的行駛在任何一個開放路段。這種無人駕駛汽車的視頻很多人已經熟悉,那些被改裝過的豐田混合動力汽車的車頂上,一臺不斷旋轉的雷達感應器,不停地掃描半徑200英尺范圍內環境,車后的感應器能結合GPS和Google Map評估汽車所在位置,車載電腦通過攝像頭能“看懂”交通燈,識別人行道和障礙物等,并模擬人的智力對相應交通狀況作出正確反應。
但這些并不意味著只有互聯網企業才能給傳統汽車產業帶來顛覆,剛剛在拉斯維加斯結束的2013年的CES(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上,雷克薩斯和奧迪也展示了自己開發的無人駕駛的技術,盡管兩輛汽車被各種傳感器打扮得更像是行走在地面上的預警機,但同樣博得了車迷們的眼球——想想這并不奇怪,“機器人情結”一直是日本文化中的一個特色,而奧迪則始終在扮演德國汽車產業那個熱愛科技、關心未來的“水瓶座”。
非常應景的是,國內最近也“流出”了一段“無人駕駛”的視頻:凌晨的收費站關卡,一輛沒有人的轎車緩緩駛向欄桿,方向盤還在自己轉動,收費員起身查看,一個白衣女鬼從車后突然撲了出來,嚇得收費員多路狂奔。然后只見女鬼淡定地進了收費亭,打開閘機,開車揚長而去……嗯,這其實是某自主品牌策劃的廣告,噱頭是那把類似遙控器的車鑰匙。
盡管我們一直希望自主品牌和中國汽車產業能迎頭追趕上世界[FS:PAGE]的先進潮流,但真心的說,除了車企自己的怠惰,中國并沒有一個能真心支撐汽車產業騰飛的環境,就像北京PM2.5的板子會打在機動車的頭上而不是“兩通油”的屁股上,就像嚴厲的交規只向駕駛員灌輸而非向社會所有人員普及,GDP主義催著汽車工業在經濟運行中單兵突進,但各種政策的管制和社會權利義務的不對稱又在拉著汽車工業的后腿。中國的車企們可以為了應付國家節能減排的文件而開發出各種新能源車模型,某品牌的電動車即便在大火事故之后還能成為市長的短途座駕之一,但在嚴厲的交規之下,中國的車企們,斷然不會去浪費有限的資金立項開發代表未來趨勢的無人駕駛汽車,而只能開發出1:1的遙控模型。
或許未來有一天,美國人在他們著名的66號國道上已經習慣了讓愛車“自我馳騁”,手持DV盡情拍攝人生路上的風景,而中國人依舊小心翼翼地握著方向盤,即便前方的十字路口一片空曠,還是要提前一公里就小心翼翼地踩下剎車,等待黃燈來臨。
至于遙控汽車扮鬼那招,就全當是個笑話吧,你不乖乖交錢,就算變成鬼,那些制服上背著一個大大的P字的收費員,也不可能對你做出“走你style”。
微博抓住青春的尾巴嫁了吧
微博現在最大的機會在移動互聯網,而最可能絆倒它的也可能是移動互聯網。
曾經,微博讓行業精神一振,新浪的市值也在一片叫好中飆升過百億美元。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始終沒有找到自身商業模式的微博倒越來越像一個老姑娘,正在貶值。
進入2013年,“分拆”一下成了IT行業最流行的熱詞:阿里的“七劍”進一步“散落”成了25路人馬、聯想無奈將Think與Lenovo花開兩朵。如果說這兩家的分拆還都思路清晰,那么新浪門戶與微博“分拆”,則讓它的未來充滿了變數。
關于這次微博“獨立”前前后后牽扯的人事關系、資本運作、管理架構調整已經被業內討論得太多,但八卦再怎么樣鋪天蓋地,新浪在2013年“移動為先”的戰略已經不會更改。曹會計用他的財技將他與管理層MBO殼公司New-Wave在新浪的股份一再堅持,很有可能就是在打著將資產注入到微博的運營公司這邊來的算盤,或者,暫時觀望——畢竟,微博現在最大的機會在移動互聯網,而最可能絆倒它的也可能是移動互聯網。
曾經,微博讓行業精神一振,新浪的市值也在一片叫好中飆升過百億美元。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始終沒有找到自身商業模式的微博倒越來越像一個老姑娘,新浪現在30億美元左右的市值,證明著微博正在貶值。目前,雖然微博宣稱用戶已達4億,但是[FS:PAGE]活躍度下滑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分析微博誕生這4年來的變化,我們明顯可以感覺到它被分裂成了一個怪物:早期微博的媒體化運作,讓媒體屬性成了微博非常清晰的產品定位和印象,對微博爆發起了很大作用,但新浪管理層被Facebook上市前的估值神話迷惑了眼睛,在不想放棄媒體屬性的同時,又想讓微博加強SNS的屬性,做出一個“Facebook+Twitter”的結合體。新浪微博曾推出微刊、微群、微吧、微友等多個社交屬性產品,來增強用戶黏性和社交關系,但這些嘗試收效甚微。而隨著“微博營銷”手段的泛濫,使微博淪為了一個并不單純的社交網絡,無論是媒體還是商家都對其抱有過多的不切實際的希望,內容的大量注水,最后導致的只有碎片化、淺薄化和粗俗化,讓名人、大號的帶動效應觸到了天花板。
產品方向、商業化思路的不聚焦,換來的結果就是每一端都不討好。微博最后的產品屬性很可能就剩下圍觀大戲和相互打臉。然而官方和官方合作者營銷號以及公知,天然難以帶來直接收益,那么微博的商業模式就能去效仿某免費殺毒軟件,用流量和用戶注意力,從其他方面撈錢。
目前,新浪有 60% 以上的的微博流量來自移動端,這大概也是曹國偉喊出“移動為先”的底氣所在,但站在用戶的角度看,使用移動端微博意味著什么?只不過是我們在馬桶上的碎片時間打開手機“上”一下微博而已,僅僅是最簡單的對平臺的需求。
好在這種最基本的平臺需求依舊有它的賣點——馬云需要,李彥宏也需要,因為阿里和百度都缺乏自己的SNS基因,但不管最后微博這個老姑娘與誰聯姻,仍舊是在背離自己當初的玉女形象,赤裸裸走向了拜金主義路線——這對于商業本身來說沒有問題,問題是,這樣的結合,顯然會進一步弱化微博的SNS基因,讓用戶選擇“no”。
所以,曹國偉將微博變現的路徑仍舊是一個困局,他在資本層面上能做到的最佳結局,就是將微博這個老姑娘“一女嫁二夫”,與馬云、李彥宏一起站在發布會上擺一個剪刀手的pose,但微博的青春畢竟已經大江東去,再豐厚的嫁妝,也買不回曾經的人氣。
陳年為訂單積壓開拉菲?
撰文/蔡佩爽
如果去年第四季度的銷售額沒有大幅增長的話,凡客2012年銷售總額的增速將在兩位數,由此也創下凡客創辦以來成長速度的新低。
在年度銷售額及庫存周轉率的壓力下進行大幅促銷,讓統一管理的倉庫物流不堪重負。這與電商間的價格戰并無二致,最終銷售數字完成了,代價是訂單積壓、犧牲用戶體驗。
2012年圣誕這天,陳年[FS:PAGE]帶了一支價值近2萬的拉菲到倉庫與員工分享,并承諾“如果一周內完成100萬延誤訂單的發貨,我自己掏腰包再買一箱”。或許這是次昂貴的炒作,又或許這也是真正的慶祝。
2萬拉菲的緣起,是凡客正在上演一場“史上成本最高的物流”事件。一群年薪幾十萬的高層在做揀貨員。被稱為“史上空前”的促銷開始后不到一周,100萬訂單積壓,凡客爆倉,陳年不得不調用行政人員和管理層到位于北京昌平的倉庫支援,包括陳年自己、V+商城CEO崔曉琦等高層。
近百萬用戶的訂單延遲送達,此時陳年并不像道歉信中所說的“心情未免疑惑甚至焦慮”,他甚至很激動,這場促銷風暴給了凡客的第四季度一個漂亮的數字,“過去一周是我們2012年最大的突破,我們做到了。”
近600人淺嘗輒止地分享過一瓶拉菲后,陳年在公司公關的簇擁下開始分揀貨物、查看通知單、查驗條形碼,完成了CEO的“揀貨秀”。
但是一瓶拉菲的香氣和奢華,并沒傳遞到消費者一端。訂單另一端焦急等待的用戶顯然對誰揀自己的貨并不感興趣。促銷期間凡客單日最大訂單量為160萬件,倉儲中心每天處理總訂單的最高上限卻只有50萬件。
對于爆倉的原因,陳年在道歉信中表示是各事業部同時發起不同形式的年終促銷,導致購買情況超出凡客運營能力的承載限度,在媒體追問下,他說:“總部沒有統一規劃,連促銷的原因都不清楚,只是控制整體毛利率和盈利情況。”
在凡客的管理架構中,事業部總監獨立負責生產線的生產銷售,負責庫存周轉率、毛利率與銷售額三個考核指標,每個事業部可以看作凡客旗下的一個創業公司。根據凡客公布的數據,2009~2011年,凡客的銷售額增長率分別約為250%、285%和175%。如果去年第四季度的銷售額沒有大幅增長的話,凡客2012年銷售總額的增速將在兩位數,由此也創下凡客創辦以來成長速度的新低。
在年度銷售額及庫存周轉率的壓力下,事業部不約而同地進行大幅促銷,讓統一管理的倉庫物流不堪重負。這與電商間的價格戰并無二致,最終銷售數字完成了,代價是訂單積壓、犧牲用戶體驗。而用戶體驗難以被量化、難以產生直接利潤、難以讓電商賺錢,也難以直接拉動銷售額,往往成為電商追求短期利益時第一個犧牲者。
2013被劉強東稱為“休養生息”,京東要把過去十年積累的問題從系統上、流程上、根源上徹底解決。同時,京東悄然成立了用戶體驗部,直接由劉強東領導,可見對價格戰和用戶體驗的反思。無疑,萬達集團、王府井(600859,股吧)百貨等“不差錢”的巨[FS:PAGE]頭加入,將使原本激烈的電商競爭在2013年更加殘酷,在新用戶增長陷入停滯甚至負增長的時候,只有以用戶體驗盤活老用戶,才能跨過生死線。
對于凡客而言,與其為短期保障開拉菲慶祝,不如給資本市場一個信服的盈利結果。
相關文章
真正的無人駕駛汽車的夢想,為何正在慢慢破滅?
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SAE)關于自動駕駛分級標準的定義已經成為定義自動駕駛車輛的全球行業參照標準,用以評定自動駕駛技術。其中,L5級是完全自動化,由無人駕駛系統完成所有的駕駛操作。一些專家認為這將需要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而另一...
給力!國內首臺無人駕駛鐵水運輸車在寧鄉下線
近日獲悉,由長沙凱瑞重工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瑞重工”)生產的國內首臺無軌高溫物流領域的無人駕駛鐵水運輸平臺車,日前正式在寧鄉經開區生產基地下線。凱瑞重工成立于2000年,在寧鄉經開區建設了占地100畝的冶金物流裝備工...
【前沿】這家公司成為首個獲美國加州全無人駕駛載人牌照的中國公司
AutoX成為首個獲加州全無人駕駛載人牌照的中國公司近日,加州車輛管理局DMV官方宣布,無人駕駛技術平臺公司AutoX獲得全球第二張加州無人駕駛測試可載人牌照,是國內唯一一家獲得該認證的公司。據蟻客筆記獲悉,此次AutoX...
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加速人工智能機器人行業應用
就在不久之前,滴滴無人駕駛出租車在上海落地,這一事件標志著無人駕駛技術的成熟,同時應用了中低速無人駕駛技術的四足機器人也迎來了高速的發展。蔚藍公司發布了一款采用了先進的軟硬件技術架構、機械設計、智能算法和運動控制算法等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