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娃娃”智力有待開發
今年春節,剛滿一歲的依依第一次隨爸媽回吉林老家,成了全家的“小明星”。在依依收到的眾多禮物中,要數智能語音類的玩具最多了。
記者在依依的玩具里發現了一款名叫菲比精靈的智能娃娃。“她”雙眼的液晶顯示器可以表現出300多種表情,內置傳感器也能夠感知到觸摸;會說笑話、跳舞、眨眼、玩游戲,能識別聲音,并用英語回答問題。最與眾不同的是,只要下載與之相連的互動應用軟件,在一定距離內,手機與平板電腦可以跟電子玩具相連,通過應用軟件里的儲藏室、廚房、翻譯、字典等功能,給“她”喂食、說話,并翻譯“她”的語言。
這么多的智能玩具,依依能玩得過來嗎?面對這個問題,依依爸爸說,家里確實有不少智能玩具,但由于設計雷同,相互之間區別不大。從外觀設計上看,沒有什么新意,不是卡通人偶就是小動物。至于語音內容更是驚人的相似,里面的唐詩和兒歌幾乎是一樣的,就是排列的次序不同,甚至語音的聲調都是一樣的,就跟一個人說的似的,“數量雖然多,玩起來就跟一個玩具差不多”。
依依爸爸順手拿起一個人偶型的早教娃娃繼續說道,這款是對話型的語音娃娃,但是常常答非所問。比如,你和“她”說“唱個兒歌吧”,娃娃卻“背”起唐詩來;問“她”“幾歲了”,娃娃卻“哭”了,弄得大人們哭笑不得,不知道和孩子怎么解釋。他想給廠商們提個醒,既然是對話交流類的語音娃娃,就應該在語音識別上多下點工夫。連大人下達的指令有時都會識別錯,又如何識別孩子們的指令呢?
這時,依依媽媽也來插了一嘴。她說,這些產品外觀可愛但配套產品相對較少,不像芭比娃娃不僅可以換很多漂亮衣服,還有各種配件供孩子搭配。她希望廠商可以多開發幾款衣服給早教娃娃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