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的商業眼光—維碼客對二維碼的獨到解讀
現如今,二維碼這個名詞對于我們來說已經不再陌生,2012年,這個迷宮似的黑色小方格忽如一夜春風來,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街頭巷尾,掃碼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歸功于移動終端硬件的不斷升級和移動互聯網事業的大力發展,原本需要幾十萬元的設備才能完成的掃碼解碼工作現在只用動用我們的手機攝像頭就可以輕松完成。
眾所周知,二維碼背后的趨勢是整個世界的移動互聯網化,去年移動設備商們的風云大戰最終得益者是廣大民眾:智能終端平民化。隨之帶來的是移動用戶數量的迅猛增長。有報告指出:2012年全球 3G 用戶數量是 11 億,增長率為 37%;另外,全球擁有 9.53 億智能手機用戶,前年的智能手機用戶只有 8.35 億。去年和前年《互聯網趨勢報告》的關鍵字是移動、社交、廣告,而今年的關鍵字只有一個:移動。這一趨勢要求信息以更為簡單有效的方式從線下流向線上。二維碼功不可沒。

老技術帶來新的挑戰
既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嬌子,時下二維碼火爆的市場大家也有目共睹。那么那些搶占二維碼市場的IT巨頭們現在應該賺的盆滿缽滿才是。然而現實卻沒有想象的樂觀。
成立兩年半,擁有3000多萬用戶,采用二維碼的企業有一半是公司客戶,這是最早進入二維碼市場的靈動快拍交出的成績單。盡管已經成為中國二維碼產業的領頭羊,但靈動快拍也有尷尬,截至去年10月底,公司幾乎沒有營收。
一邊面對著火熱的市場、龐大的用戶群,另一邊卻只能看著慘淡的賬面流水無言地苦笑。這真是匪夷所思的矛盾。原因何在呢?
必須提到一個所有二維碼從業者的尷尬。“二維碼是開源的,技術門檻較低,僅僅是一個工具而已,無法獨立生存。”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負責人張建寧說,二維碼只有靠增值服務才能賺錢,但目前增值服務尚在探索。如何賺錢,仍然是橫亙在二維碼產業面前的一座大山。如何在移動互聯網的藍海里掘到自己的捅金,或許這也成為有志投身移動互聯網創業者、代理商們躍躍欲試卻又止步不前的原因。
辯證的商業眼光
今年開年,二維碼的流行程度依然居高不下,而且我們發現,二維碼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越來越強大廣泛,與實體經濟的聯系亦越來越密切,各種與二維碼有關的項目如雨后春筍。不管他作為防偽溯源工具的原始功能,還是會員優惠券、市場調研、促銷推廣、廣告展示、電子支付、倉儲物流等等外延。我們都能看到它強大的市場潛力。這些都要歸功于移動互聯網從業者和電商精英們的聰明才智。如果說去年還是二維[FS:PAGE]碼增值服務的探索期,那么今年一定是作為O2O重要入口的二維碼拓展業務的發展期。
筆者走訪了北京多家致力于二維碼項目開發的企業。其中由華夏物聯自主研發的二維碼項目—維碼客,就是這樣一個立足于移動電商O2O領域的多方共贏平臺。
維碼客與傳統商業項目合作造就“錢景”
中國物聯網集團下的華夏威盛物聯網技術(北京)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移動互聯網、云計算與WSN、RFID、二維碼等物聯網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致力于開發新一代信息技術,并推動其產業化。
“二維碼技術與傳統實體經濟的合作是一個很大的發展趨勢。為了迎接移動互聯網時代
的到來,傳統實體經濟需要通過一種介質讓自己進入移動互聯網的生態鏈來保持自己的活
力。而產品信息標識的表現形式目前最佳的莫過于二維碼。這就是我們從市場廣卻營收低的矛盾中得出的辯證商機。加之強大的技術支持和多年運營經驗已經讓我們在二維碼的運用上做好了準備。維碼客是一款簡單的手機二維碼軟件,可以輕松生成、掃描、識讀二維碼。用戶通過它掃碼就可以實現手機上跳轉網站、手機購物、使用代金券、參與抽獎、播放富媒體廣告、存儲名片等諸多功能。會員搜索定位需求、下載金券到聯盟商家進行打折消費;商家可以免費自助發布海量促銷信息并生成二維碼;平臺通過營銷整合,定期向有需求的會員推送優惠信息促進消費;創業者通過加盟運營維碼客,既能通過二維碼這個新潮的媒介推動傳統實體經濟與移動互聯網產業的有機融合,也能分享移動互聯網藍海里的億萬級財富。”維碼客項目經理向我們透露。
如果說騰訊的微信業務利用二維碼帶來了一種流行文化。那么維碼客也許將傳遞一種流行商務。“未來五年是二維碼的黃金時期,維碼客多方共盈的特點定能為創業投資者開掘礦藏,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大眾經濟生活增添活力。”維碼客有關負責人這樣展望到。
相關文章
移動支付增長超200% 二維碼與NFC支付短兵相接
近日,央行發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報告顯示,中國支付體系運行平穩,支付業務量保持穩步增長。其中,移動支付業務金額接近4萬億元,業務金額增速連續5個季度超過200%。
武漢三成路燈將裝"智能芯" 掃二維碼可定位
武漢天河機場二通道今年8月前將全部裝上智慧路燈,“十一”前,武漢近1/3的路燈將安裝上智能芯片,智能芯片上還有二維碼,只要用手機在路邊的電燈桿上掃描一下,就能實現準確定位、尋找最近公廁等多項功能。
食品溯源體系建設拒絕紙上談兵 二維碼等電子追溯先行
隨著食品工業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對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斷提高,可追溯系統的應用范圍也不斷擴大至食品生產鏈的每一個環節。伴隨著我國食品安全問題不斷爆發,食品溯源體系已有省市投入使用,但收效甚微。同時,我國食品溯源體系在建設與推廣方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