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發展需要緊扣需求、分層推進
最近物聯網的發展又有些新的進展:一是在國家層面上,工信部已經把物聯網作為“十二五”的專題規劃進行獨立研究和部署;二是在地方政府層面上,北京成立了物聯網工程中心,深圳開展了各種物聯網的特色應用,成都確定了物聯網的六大應用領域;三是在企業層面上,中國電信和國家電網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進智能電網工程,國網電科院的兩個通信產品入選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并希望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和專利,推廣到其他相關行業;四是在行業各種協會的組織下,各種關于物聯網發展的峰會、論壇和研討會緊鑼密鼓地開展;五是在合作層面上,兩岸成立了產業聯盟,包括兩岸的主要運營商、設備商和軟件芯片制造商,共同推進產業標準和拓展國際市場。
物聯網作為三網融合之外的另一個行業增長方向和轉型突破口,正在從技術、體制標準、規劃政策、行業應用、試點示范、合作模式、論壇造勢等方面獲得全方位的推進。但物聯網到底是什么?作為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們該如何推動其發展并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實現新型工業化道路呢?筆者認為,應分層次來認識,不同的界定決定了不同的發展模式。
物聯網是不斷演化的,隨著人們認識和應用水平的不斷提高,物聯網也在發生變革。在做大物聯網產業時,奉行什么樣的技術路線,一定要與需求和市場特征緊密結合。
物聯網是一個新興技術領域,技術演進有S形擴散曲線,到達一定規模和滲透率后會有一個快速提升,而且需要不斷地完善技術體系、標準和配套政策。所以我們要動態地看待物聯網,它是不斷演化的,現在我們談的物聯網和最早談的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隨著人們認識和應用水平的不斷提高,物聯網也在發生變革。比如中國移動之前利用RFID技術來解決手機支付的傳感識別問題,后來逐漸包容銀聯的NFC制式,因此可以說,市場需求和用戶規模是技術選擇的最終決定力量。
先進技術和適合技術不是一個概念,我們在做大物聯網產業時,奉行什么樣的技術路線,一定要與需求和市場特征緊密結合。技術的投入也是我們目前的關鍵,投入的規模和方式決定了發展的好壞和快慢。而新興技術投資決策的最大風險就是對未來需求的適配性。在國際市場上,除了少數軍工企業之外,絕大多數技術的研發投入是企業的市場化行為;在中國,如果政府把物聯網作為一個重點管控發展的產業領域,就需要建立有效的技術投資決策評估體系和風險防范機制,要保證重點項目、重點研發實驗室、重點基地的資金使用合理、規范和有效[FS:PAGE]率,特別是要管理好實驗室產品走向商用化的過程和技術產品產業化的過程。
物聯網是“兩化融合”戰略的切入點之一,其真正的大面積需求和商業應用還沒有到來,發展過程中切不可貪大求全,應成熟一個行業、發展一個行業。
物聯網是一個新興的業務領域,是ICT產業的一次擴展,也是“兩化融合”戰略的切入點之一,它把實業特別是制造業、通信業和IT服務業進行了有機整合。但是業務的撬動點到底在哪兒,如何切入才能迅速提升業務價值呢?筆者認為,智能行業應用中的定制終端和特殊信息化嵌套應用模塊在目前大有可為,是利用各行業技術升級和結構調整的項目安排,推動物聯網發展的有效路徑。
物聯網的發展不可貪大求全,應成熟一個行業、發展一個行業,形成梯次推進的業務體系,實現新技術、新服務不斷涌現的良好發展局面。切忌一開始滿腔熱血,一旦市場遇冷,或者熱點轉換,就半途而廢,現在業內很多人利用物聯網炒作概念和題材,展示誘人前景,炮制商業計劃,似乎一夜之間就可以創造一個新的微軟或者谷歌神話,我們對此要保持冷靜頭腦。
目前真正的大面積需求和商業應用還沒有到來,構建產業體系、完善技術產品、探索商業模式、培育市場需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項新業務有它的生命周期,我們需要做的是圍繞國情、市場特點、需求規模、支付能力、客戶價值、網絡信息安全進行有節奏的投入和管理,讓它實現螺旋式上升。先在國內市場做好,穩固住地位和份額之后,再進一步考慮擴大國際市場的話語權。物聯網作為一個業務領域,也有利潤分布的“微笑曲線”,例如采集數據之后的集成性IT服務(如云計算等),是高端利潤區,也是價值創造的核心,但是它實現的前提就是大規模的接入覆蓋、信息采集和數據集成,而且要有一個時間積累量,我們對此要有清醒認識。
物聯網的繁榮離不開一個個微觀地方市場,特別是各地的優勢行業和龍頭企業的積極配合,他們是第一批需求主體,也是發展的原動力。
物聯網是一個新的產業領域,政府是產業的宏觀調控和市場管理的主導部門,企業是推動發展的主體,客戶需求是強大的動力源泉,適度競爭是促進快速成熟的催化劑。我們現在發展和管理一個行業已經有很多很好的經驗,而且業界已經基本認識到要從一開始就規范化和體系化,對物聯網產業發展的關鍵瓶頸和短板也基本達成了共識,產業聯盟、標準體制、研發基地、專項項目、規劃扶持政策都在不同的角度和層面上起作用。
物聯網發展一定要和地方的主導[FS:PAGE]優勢產業緊密結合,其繁榮離不開一個個微觀地方市場,特別是各地的優勢行業和龍頭企業的積極配合,他們是第一批需求主體,也是發展的原動力。但是這也會特別考驗地方經濟管理能力,以及全國標準化和地方差異化的協調能力。我們要避免全國高度集中管理,避免“一抓就死、一放就亂”的局面出現,中央、地方政府、行業主管部門、龍頭企業、科研院校、標準組織、投資集團和客戶之間要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化產業系統。政府除了建立領導工作小組之外,還要率先投入部分財政資源,驅動一兩個關鍵行業和示范企業發展,拉動民間投資快速跟上。
新興的戰略產業沒有投入是不可能大發展的,但是投入要把握方向、規模和節奏。物聯網是我們調結構的有效手段,但也要解決好部門利益分配和政策協同的問題。因為物聯網涉及的產業門類、主管部門、政府職責眾多,必須有統一領導、統一組織和統一管理。政府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為主體企業創造好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與物聯網產業配套的財政、稅收、工商、產業園區、土地、人才引進、市場規則、服務規范、業務和技術標準、知識產權申報、科技項目評比等諸多環節應聯動起來,避免出現政策上的木桶效應。
相關文章
5G終端需求日益增大,電感器企業擴大產量
電感器是能夠把電能轉化為磁能而存儲起來的元件。電感器的結構類似于變壓器,但只有一個繞組。電感器具有一定的電感,它只阻礙電流的變化。如果電感器在沒有電流通過的狀態下,電路接通時它將試圖阻礙電流流過它;如果電感器在有電流通過的狀態...
疫情之后車聯網需求迫切,映翰通如何率先踏入這條“少有人走的路”?
受疫情影響,全球對于車聯網發展的緊迫性更趨迫切。待未來疫情結束之后,車聯網也將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基于深厚的技術和市場沉淀,工業物聯網領域領軍者映翰通網絡立足于汽車后裝市場,以物聯網時代思考者的身份在車聯網領域開始了深耕和實...
物聯網連接選項:跨行業需求
隨著物聯網連接選項的增加,需要了解哪種技術最適合哪些行業和您的業務。物聯網是一個龐大的設備生態系統,可以無縫通信。連接性是物聯網難題中的關鍵部分。目前市場上有30多種物聯網連接技術。考慮到現有選項的不斷演變和新選項的不斷發...
無線電管理局將對物聯網頻率需求進行研究
工信部無線電管理局局長謝飛波表示,國家無線電管理局今年將做好無線電頻率規劃調整和研究工作,開展無線寬帶頻率規劃和調整工作,滿足未來IMT(LTE、4G)系統用頻需求;同時開展對物聯網、傳感元器件的頻率需求和相關管理工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