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的防汛物聯網發揮巨大作用
華夏物聯網訊:7月10日中午至昨日凌晨,淮安市迎來入夏以來首場強降雨,12小時降雨量達64毫米,在市城市防汛指揮中心防汛視頻監控系統的彩色大屏前,指揮人員依據系統通過網絡傳輸的我市城市防汛重點控制設施25個泵站和城區易積易澇的20個控制性區域的水情、雨情、工情、澇情等實時信息,迅速分析判斷、綜合調度和決策指揮。
一道道“作戰指令”的迅速下達,一項項應急措施快速落實,暴雨過后,110平方公里的我市中心城區實現了城區道路不積水、住宅小區不漫水、居民家中不進水的城市防汛“三不”目標,打破了中國城市“逢雨必澇”的怪圈,而作為全省各省轄市中首家實現全覆蓋的城市防汛數字化系統也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
這一防汛視頻監控系統就是物聯網技術在實際防汛中的具體應用。這一物聯網系統是借助地理信息技術、網絡技術、視頻監控技術的基礎上開發建設的。自2007年開始,淮安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區排水地理信息系統基礎上,對地下排水管網進行數字化管理后,市城市防汛分指揮部責成市水利局中里運河管理處研究運用數字技術對防汛重點控制設施和區域進行遙測、聯網和監控。2008年,《淮安市城市防汛水雨情遙測系統》研發成功。到2009年底,已建的25座泵站的水雨情況基本實現了數字化管理。今年5月初,在有關專家、學者的支持下,該處通過遙測系統的研發啟示,成功研發了《淮安市城市防汛指揮視頻監控系統》,并在汛期到來之前安裝完成,投入使用。
城市防汛指揮視頻監控系統與市區排水地理信息系統無縫銜接,實時監控、快速反應、統一指揮實現了城市防汛排澇的內暢外通,全覆蓋的城市防汛排澇物聯網管理體系,為淮安城區筑起無縫“防水墻”,確保了城市的安全運行和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