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勾勒未來城市藍圖 京交會聚焦“智慧城市”
正在進行的京交會上,中國國際城市智能化技術與服務大會于29日拉開大幕,智能系統疏解城市擁擠客流、家里空氣質量隨時監測改善等等來自世界各地的最新技術勾勒出一幅未來“智能城市”的藍圖。
據悉,全球每年因交通擁堵會造成千億歐元的損失,也給環境帶來了巨大污染。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沈學軍介紹,在倫敦,西門子研發了安裝在路口的視頻識別系統,會自動識別車牌并進行統計,那些在城市核心區停留超過一定時限的車輛,就會寄賬單給司機。
他說,該系統鼓勵市民多乘坐公共交通。據不完全統計,此舉幫助倫敦減20%的交通流量。
一臺多功能室內空氣質量監測儀7英寸的屏幕上顯示著室內實時的溫度、濕度、一氧化碳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含量。記者在展區了解到,通過無線控制器,空氣質量情況可以短信形式發送到用戶手機,而用戶用手機就能遠程打開與無線控制器連接的通風設備,對屋內空氣進行遠程調節。
簽收快遞苦于家中無人?沒關系。在智慧城市展區一角,一個白色多格儲物箱將能可解決傳統快遞收件最后100米的問題。
這個與超市儲物柜相似的儲物箱有操作控制板和二維碼掃描系統。工作人員介紹,按照快遞件大小,快遞員輸入單號和收件人手機號將可打開儲物箱,可將快件放入相應大小的箱體;此時,用戶將收到二維碼和序列號的短信,方便時通過二維碼即可開箱取件。
據介紹,該系統如今已在北京、內蒙古等部分大學校園試點應用,在不久的將來,或將進入社區和寫字樓。
讓人們處處感受到便利的智慧城市,究竟離市民有多遠?中國電子學會物聯網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王新霞表示,智慧城市只是人類社會信息化的愿景描述,值得關注的應是信息技術改變人們生活的力量。
王新霞認為,“智慧城市”令人向往,物聯網應用賦予了城市“思維”,這涉及到技術、信息互聯等系統工程,其核心問題是建立合適的應用推廣機制。目前存在的直接困難包括城市管理條塊分割、互為堡壘等。另外,部分技術層面的問題也有待突破,尤其是傳感器產業支撐要靠自己的力量。
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合伙人黃波指出,智慧城市的建設中,頂層設計是必然選擇。中國內地近50個城市制定了智慧城市的規劃,但實現有很多困難,且績效較低。黃波表示,智慧城市需有序發展,能[FS:PAGE]夠為政府提供決策咨詢,也為市民提供便利生活服務。建設智能城市不能僅制定規劃后由各部門分散操作執行,而是需要實現信息化的有效管理,通過“統籌集約”和“互連互通”來實現。
當天的大會上,企業領袖、行業專家等還就未來城市發展模型、智能交通與便捷出行、智能建筑與生態建筑、氣候變化與城市救災防災等進行了探討,以此推動全球城市智能化服務產業的發展。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