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让:信息或大数据算不算科技资源?--华夏物联网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日本乱人伦片中文三区,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777亚洲熟妇自拍无码区

齊讓:信息或大數據算不算科技資源?

業界動態
光明日報
2013-06-17
[ 導讀 ] “統計顯示R&D(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過1萬億元,是否都是R&D經費?R&D人員320萬人年,時間是不是都用在R&D上?信息或大數據算不算科技資源?”中國科協決策咨詢委員會主任齊讓提出了關于科技資源配置的三個問題,引發與會者的討論。
“統計顯示R&D(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過1萬億元,是否都是R&D經費?R&D人員320萬人年,時間是不是都用在R&D上?信息或大數據算不算科技資源?”中國科協決策咨詢委員會主任齊讓提出了關于科技資源配置的三個問題,引發與會者的討論。他以《關于科技資源配置的幾點思考》為題,闡述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R&D活動有鮮明特征:創新性、新穎性、運用科學方法和產生新知識創造新應用。齊讓介紹說,“科技活動大概包括六個方面: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試驗發展、科技服務、科技教育與培訓、R&D成果應用,其中前三項屬于R&D活動。”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R&D人員總量逐年增加,到2012年已達320萬人年。R&D經費也逐年增加,2012年超過一萬億元,達到10240億元人民幣,已經占GDP的1.97%。“這個數據是可觀的。美國2002年到2005年的數據無論是總量還是比例都在下降,但是中國恰恰相反,都是上升,我想這是一個趨勢。”齊讓說。但應該看到,中國很大,所謂過萬億的R&D經費,實際上大部分集中在江蘇、北京、廣東、山東、上海、浙江等地區,其他省份相對較少。
  對信息,齊讓認為,當前信息資源建設正面臨更緊迫的需求和更嚴峻的挑戰。我們現在的信息總量增加很快,知識總量按指數級遞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人類知識增加一倍所需時間的統計和預測顯示:19世紀需要50年,20世紀初需要10年,20世紀70年代需要5年,21世紀初僅需3年。“談到R&D,通常講包括R&D人員和R&D經費。我個人認為信息或(大數據)也是資源的一部分。”大數據可以允許有少量的數據不精確,回答“是什么”的問題。
  隨后,針對目前科技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齊讓提出了6點建議。首先他建議統計局和科技部要進一步“摸清家底”。2012年統計數據顯示,企業R&D投入占74%。齊讓認為這需要核查。“我們的統計方法是按照經費用于R&D活動,也就是實際支出統計,現行的統計對企業報R&D沒有什么制約的東西。我自己有一個考慮,我們認為企業還沒有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但如果企業投入這么大,做的又是R&D,那這就有矛盾。我擔心企業把數據填大了。我們說過一萬億,但實際沒有到一萬億。可能企業把不屬于R&D的經費也算到了里面統計了。現在要知道有多少企業在做基礎研究,可能微乎其微,主要是應用研究、實驗發展,會不會把R&D成果應用發生的費用也放在R&D里面?我自己有這個擔心。”齊讓說,核查是為了數據的準確性[FS:PAGE],“這對宏觀決策非常重要。”
  第二條建議“減少口袋”。齊讓認為現在科研經費的分配“口袋”太多。僅從民口來說,中央就有30多家,此外還有地方的“口袋”。每一個計劃都有一套相應的管理辦法,對科技人員來講,有“口袋”就要去申報,“你報了以后他該會按照他的那一套來管理,從項目的申報到評審到驗收花費了大量的精力,而且在經費使用效率上也會降低。”以基礎研究為例,就有科技部、自然基金委、中科院、教育部、地方等多個“口袋”。“一個研究團隊,為什么不能一個‘口袋’讓他吃飽,這樣還能節約他的時間。”齊讓說。
  加大基礎研究比例是他的第三個建議。“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試驗開發經費應有適當比例。基礎研究每年應增加1個百分點。”齊讓說。統計數據顯示,從2006年到2011年,我國基礎研究經費占R&D的比例依次是5.19、4.7、4.38、4.66、4.59、4.74。2011年與2006年相比,所占比例在下降。他建議“能不能每年基礎研究加一個百分點?這樣到2018年基礎研究經費比例達到10%。”齊讓認為現在很多基礎研究其實好多都是應用研究,“基礎研究就是搞發現,我一直堅持這個觀點。”齊讓說,“今后我們的技術再引進靠不住,一般技術我們不要,高技術人家不賣,只能自己靠自己。一個國家經濟體量大不算什么,強的是技術,技術強才能靠得住。我們現在技術儲備太少,因此要做一個調配,加強基礎研究。”
  第四條建議是“讓科技人員多一點精力搞研究”。中國科協幾年前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科研人員的時間1/3做研究,1/3時間申報項目、接受評估、驗收報獎,1/3做與科研完全無關的事。齊讓強調“時間和經費同等重要”,現在往往對經費看得很重要,對人力資源的浪費不看重。這里面涉及評價導向問題,應該向管理要效益。“我覺得有關部門應該好好研究如何保證科研人員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研究上。”
  “明確部門責任”也是他的建議之一。我們現在建立國家創新體系,都是圍繞讓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來做工作,企業情況如何?前不久博鰲論壇上有一個報道,說企業家認為,特別是中小企業現在發展面臨三大難題:融資、創新、誠信。對創新,企業家認為我們缺少創新的環境和土壤。齊讓說:“政府應該是建立創新環境的主體。現在認識上有一個誤區,好像認為這就是科技主管部門的責任,其實科技主管部門能管企業什么呢,最多就是一點科研經費。應該把政府部門職能分清楚。企業認為缺少創新環境和土壤,那么比如說企業的R&D投入,經濟管理部門如國資委[FS:PAGE]有責任在考核企業時應該把創新的指標加進去。”
  最后齊讓建議要重視大數據。他認為大數據將改變人類思考的方式。“當然它也存在挑戰和局限性,但這可能關系到決策方法的改變。”齊讓說。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大數據等構成的人體信息物聯網將改變未來醫療模式

一條項鏈可以實時監測人體心肺功能、一個戒指可以監測呼吸脈搏等指標、一副眼鏡可以監測精神疾病患者狀況……記者20日從成都舉行的2021第二屆四川康復治療及產業論壇上獲悉,由大數據、云計算、有限傳輸與無線傳輸相結合構成的人體信息物...

03月24日 14:41科技日報

依托大數據物聯網 開展防汛工作

  記者從白云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獲悉,為確保轄區安全度汛,該局充分利用大數據、物聯網技術,開展職責范圍內防汛搶險的應急綜合調度、指揮、協調工作,以有效應對汛期突發事件、緊急或特殊情況。該局以白云區“數字城管”系統平臺為基礎,依托...

06月09日 10:04貴陽日報

治理PM2.5推行智能型環保 云計算大數據首當其沖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家電商會會長、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接受采訪時一句:“北京昨天的霧霾還很重,今天天氣很好,北京的天氣比較講政治。”的玩笑逗樂了在場所有記者。

03月10日 20:36賽迪網

大數據和分析解決方案如何在數字時代徹底改變業務?

如今的技術在不斷地發展。無論是自動駕駛汽車、機器人還是重型自動機械,技術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更好。然而,很多技術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數據、各種規模和類型企業的信息,以及解釋這些數據和信息的高級分析技術。由于大數據在推動組織數...

03月05日 10:54企業網D1Net

互聯網趨勢下,物流倉儲如何“玩”好大數據

  前段時間電商物流界兩位大佬的“數據之爭”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其他因素先不說,單說引起此次紛爭的“大數據”,已經是互聯網時代一個不得不思考的問題。早已有人斷言:得數據者得天下。巨沃成立至今一直專注于倉儲物流供應鏈的管理與訴求...

05月08日 14:03 巨沃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