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是一個系統工程

2013年,“智慧城市”正在從概念變成現實。
“智慧城市”主題擁有許多“誘惑”,但也不乏“困惑”。雖然各地智慧城市試點工作已陸續展開,但對于如何建設,達到什么標準尚未明朗。
作為智能建筑行業領頭羊,同方泰德國際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裁趙曉波,近日,就中國智能建筑發展歷程及國內智慧城市發展情況,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專訪。
中國經濟時報:同方泰德是最早一批進入智能建筑行業的企業,如何概括這個行業的發展?
趙曉波:智能建筑在中國走過了20年,我個人也親身經歷了行業這20年的變化與發展。最早,我們的空調是人工操作,隨著空調實現智能控制,到樓宇自控,智能建筑初現雛形。在計算機、通訊、網絡等技術進步后,由設備管理上升到信息化管理,智能建筑開始真正發展。
當然單個智能建筑是不夠的,所以提出了智慧城市概念。包括基礎設施、城市管理、智能建筑等方面,連接起來形成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打造,與技術發展密切相關。
中國經濟時報:智能建筑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哪些瓶頸?中國智能建筑企業與外國企業相比,優劣勢是什么?
趙曉波:智能建筑發展很快,但在應用層面還存在欠缺。目前,智能建筑投入運行的很少,很多時候只是一個概念和賣點,大部分處于癱瘓狀態。
中國消費者偏愛外國產品,1997年德黑蘭地鐵使用了同方的RH(取“人環”人工環境頭字母)系統,直到現在還在使用。但在國內卻賣不出去,這是一個大環境的問題,國內真正的自主產品太少,工藝水平與國外也存在一定差距。
雖然中國的技術發展比外國晚,但應用一點都不輸給西方,中國智能建筑采用的是大集成,甚至要求比西方還高。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智能建筑企業在智慧城市的發展中,機遇在哪里?
趙曉波:在智能建筑行業,國外的樓控企業為全球做統一化產品,而中國企業的優勢是提供專業化定制。針對不同的市場需求,中國企業可以以客戶為中心,量身定制產品,但是外企不會做這個,因為成本太高。
很多項目使用的都是國外產品,但對國外產品不熟悉,導致應用過程中的調試和維護做的不好,以至于后期使用率低下。以前的智能建筑企業主要做系統集成,對智能建筑的這個行業目標并不清楚。其實智能化的真正目標是服務于管理,讓管理更高效、更節能,這也是智慧城市發展的目標。
中國經濟時報:同方泰德等國內企業目前的市場占有率如何?如何提高?
趙曉波:在中國智能建筑市場上,國[FS:PAGE]外的產品占比較高,但同方泰德的Techcon系列產品增長速度很快,每年達到40%—50%。
進一步提高市場占有率,取決于我們技術和產品方面的能力,“打鐵還需自身硬”。國內企業在本地化方面有優勢,其次是服務,我們對客戶的了解更深。
技術研發需要長期投入,也是一個培養能力的過程,短時間內看不到回報。開發出一套產品只完成了研發工作的10%,完成系列產品的一致性和穩定性也只成功了50%,之后的營銷和推廣才是最重要的,讓用戶認可并選擇你的產品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中國經濟時報:同方泰德的企業定位是什么?
趙曉波:同方泰德最初定位為產品供應商,下一步是節能服務商,為企業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包括產品、技術和運營。
同方泰德是同方“國際化”戰略的排頭兵,承擔了很多責任。第一,在產業層面,做一個擁有不亞于發達國家的技術和產品的中國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第二,全球化布局,同方泰德布局三個點:中國、加拿大(北美市場)和法國(歐洲市場)、新加坡(東盟市場)。去年,同方泰德產品收入的40%來自國外市場。
目前,同方泰德的優勢產品是樓宇控制和建筑節能服務,國外收入主要來自歐洲市場。同方泰德在2008年并購加拿大公司后,每年的復合增長率超過40%,發揮協同效力,把對方的短處變成長處,使成本降低。
此外,同方泰德在香港上市,是因為不僅要有國外的技術和市場,還要有國外的資本。
中國經濟時報:同方泰德目前在智慧城市方面,和各地政府有無合作?
趙曉波:同方與很多地方政府都有很好的合作,同方剛剛成為北京市智慧城市產業聯盟副理事單位,而且,同方的數字政府部門在統計、防災和安防等領域都有布局。
目前,同方現在所做的每個項目都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包括智能建筑。
中國經濟時報:在智慧城市建設中,企業希望政府從哪些方面支持?
趙曉波:智能化是智慧城市的主要技術手段,其目標是節能、高效。國家對節能環保事業很鼓勵也很支持,出臺了一系列的節能補貼政策,只是地方的補貼申領程序繁瑣,如果能減少門檻,簡化程序,把政策支持真正落實到企業里面,讓企業獲益,才能更好地助推行業健康、快速地發展。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