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的融合
[ 導讀 ] “古往今來曰世,上下四方曰界”,世界就是全部時間與空間的總稱。但現在世界只指空間,通常指人類所生活居住的地球。世界的其他名稱有天地、天下、人間、世間、萬物、世上等等。中國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則多用“天下”一詞,并無世界,蓋因世界乃佛教名詞,如今被廣為用之
21世紀是網絡空間支撐的世紀。我們正生活在一個以創造和分配信息為基礎的信息網絡時代,人類的整個生存狀態正發生著根本性的變革。網絡世界擴展了我們的生存空間,消除了地理空間的障礙,使人們相距萬里卻如近在咫尺,給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與快樂。自然世界在地球處于混沌期之時就已存在,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而數字世界則是隨著人類智慧的不斷增長、在歷次信息革命的推動下逐漸產生的。自然世界為人類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各種必需品,而數字世界的產生則使得人類的生產生活變得更加便捷。對人類而言,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都是非常重要的,唯有充分發揮人類的聰明才智、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使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深入融合,才能促進生態文明的最終實現。
“古往今來曰世,上下四方曰界”,世界就是全部時間與空間的總稱。但現在世界只指空間,通常指人類所生活居住的地球。世界的其他名稱有天地、天下、人間、世間、萬物、世上等等。中國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則多用“天下”一詞,并無世界,蓋因世界乃佛教名詞,如今被廣為用之。“世”為時間意,“界”為空間意,涵蓋了時間與空間不可分隔的道理,這正符合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一、網絡打通了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的界限
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融合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數字世界以信息技術為依托,信息技術每一次飛躍推動著數字世界大步向前,同時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當前,信息技術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戰略資源和獨特生產要素,通信與信息服務業作為最積極、最有生命力的新興社會生產力的代表,正日益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現代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及其相互融合,拓寬了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使全世界人民實現隨時隨地獲取和交換數字信息成為可能。加快融合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建設信息社會是世界各國的必然選擇和共同任務。
網絡把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界限變得模糊了,從根本上改變了人的認知方式。網絡把對過去的再現、現實的模擬、未來的想象全部呈現在虛擬時空中,豐富了人們的思維時空,它幫助人們實現了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完全實現的欲望,對人類精神的解放帶來了最大限度的滿足。網絡根植于現實生活之中,與現實生活的各個因素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網絡不僅是現實世界的模擬,而且是現實世界的延續和現實世界本身。網絡交往是社會交往的一種現代形式,如電子商務、政府網頁、網絡警察、虛擬銀行、虛擬社區、虛擬旅游、電子咖啡廳等本身就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
可見,計算不再[FS:PAGE]只是和計算機有關,它決定我們的生存。在一個“數字化生存”的時代,在建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語境中,在建設綠色和諧網絡的需求下,我們應該充分關注、積極應對、冷靜分析網絡所承載的嶄新思維方式,這對人類生存狀況的改善、科學技術的發展、意識形態的灌輸、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具有重要意義。
二、信息科技帶來了更多便利
信息技術還不只體現在信息交流方面,先進的信息技術也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例如網上支付、手機支付,以及日益普及的智能化城市管理,都讓我們體會到了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
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融入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信息技術超越了前所未有的時空距離,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生存已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模式和生存方式。公交卡,數字電視,通信,網絡,媒體,辦公,超市,圖書管理等都需要用到信息技術。世博會為信息技術的展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舞臺。在世博場館入口處,游客可通過刷手機完成檢票;在世博園區游覽時,可以刷手機購買飲料;在園區購買午餐時,也可以刷手機,省去不少付錢和找零的等待時間;用戶只需將手機貼近POS機具感應區,即可完成手機支付。
手機已經從早期的語音傳輸延伸到短信、彩鈴、音樂下載、手機報、搜索引擎、游戲、手機定位、手機支付等多元化應用,從耳、嘴和眼等人類器官功能的單一發揮,演變為多器官多功能發揮同時進行。短信、飛信聊天、炒股、買彩票……新技術為移動辦公和休閑娛樂提供了不少便利。
與個人一樣,各類單位也離不開溝通。在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云集的城市當中,信息溝通的變遷也讓人驚嘆。網上辦公、網上交易、網上查詢等一系列的互聯網應用,使電話、寬帶成為不可缺少的活動手段,不僅方便政府部門處理日常事務實現政務公開,同時便于公眾網上辦事,能夠更好地與政府溝通。
三、信息技術正逐漸改變世界
人類社會已經歷了幾千年的農業社會和幾百年的工業社會階段。在農業社會人類認識到物質資源的重要性;在工業文明階段,人類學會了大規模開發和利用能源。現在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互聯網的興起,人類又開始學會大規模地處理和利用信息,信息作為物質與能量之外的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第三種戰略性資源,受到了高度的重視。這種發展,對世界經濟、科技和社會文明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促使人類社會正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過渡。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社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由信息技術所衍生的一系列高科技產品隨處可見。通[FS:PAGE]過移動設備登陸并連接到網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或許此時此刻有人就在用這些設備和辦公室的同事和客戶,或者同朋友和家人進行溝通、洽談生意、聊天,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這些數字工具,我們將無法正常地工作、生活。可以這樣說,信息與生活息息相關,離開了生活,信息技術只是一紙空談;而離開了信息技術,我們的生活也很難得到實質性的改善。人類正以驚人的速度走出工業文明,步入信息時代。信息時代的來臨不僅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
社會的發展、世界的進步越來越依靠數字世界,人們可以依靠身邊的網絡更加便捷的獲取新聞、服務,可以通過網絡與政府部門溝通、處理身邊的事情,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與親友良好溝通。信息技術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突破了地理空間的限制,而物聯網的應用從技術上將自然世界中的“物”與數字世界緊密聯系起來,使得物體成為數字世界中的一員,使得整個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成為一個有“生命”的“地球村”。
四、信息技術是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聯系的紐帶
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本質上是物質與虛擬的對立,但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特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物聯網、云計算等的出現,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的融合以更嶄新的形式出現,并且兩者之間的界限在逐漸模糊化。
以計算機的誕生為代表的第五次信息革命由鍵盤創造一個虛擬的世界,反過來再作用于自然世界。信息技術的創新不斷催生出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應用,而這些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應用,部分本身就已屬于自然世界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則通過人類的使用作用于自然世界。
信息革命的產生往往以創造性的信息技術的出現為標志。新一代信息技術包括下一代通信網絡、物聯網、三網融合、新型平板顯示、高性能集成電路和以云計算為代表的高端軟件等。法國卡諾研究所一份名為“智能網絡化對象與物聯網”的白皮書中提到,“我們現在看到了新一代網絡化對象對海量應用程序通信、感知和行動力(無線信息傳輸網絡、無線射頻識別、廣域網存儲等)的部署。對象的相互連接有先進的處理方法,并且連接能力預期能夠帶來一場在服務創新和可得性方面的革命,這將深刻地改變我們與環境相互影響的方式。簡單來說,物理世界將被數字/虛擬世界同化。”可見信息技術的革新將加速物理世界被數字世界“同化”的趨勢,新一代信息技術對這種自然世界與數字世界融合的方式帶來了促進作用。
信息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是多元化、網絡化、多媒化、智[FS:PAGE]能化、虛擬化,它將把人們帶入一個“身臨其境”的數字化世界。新一代信息革命的到來,加快了人們進入數字化世界的腳步,自然世界與數字世界的距離越來越近了。
五、物聯網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融合的完美路徑
在物聯網出現以前,互聯網一直無法走進自然世界的范疇,原因在于自然世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組成的復雜世界,而互聯網是平行存在于自然世界之外的一個虛擬的世界。但自從物聯網產生以后,互聯網找到了通向自然世界的路徑,數字世界亦找到了影響、融合自然世界最佳的途徑。
(一)物聯網連接數字世界和自然世界
在物聯網的概念里,使用互聯網以及無線網絡將物與物之間聯系起來是最基本的概念,這就給了數字世界和自然世界融合的基礎和前提。而維基百科對物聯網的定義是:“物聯網指的是將唯一可識別的物體與他們的虛擬代表在一個類似因特網的結構中聯系起來”。唯一可識別的物體來自自然世界,而虛擬代表來自數字世界,就這樣,物聯網將數字世界和自然世界聯系了起來。物聯網重要的傳感技術使得物品可以通過射頻識別等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由此不難看出,物聯網正恰恰完美地詮釋了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融合的狀態。幾乎所有物聯網的應用案例都是一個可窺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融合的窗口。
物聯網的問世打破了之前的傳統思維。過去的思路一直是將物理基礎設施和IT基礎設施分開:一方面是機場、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數據中心、個人電腦、寬帶等。而在物聯網時代,鋼筋混凝土、電纜將與芯片、寬帶整合為統一的基礎設施,在此意義上,基礎設施更像是一塊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運轉就在它上面進行,其中包括經濟管理、生產運行、社會管理乃至個人生活一個融合了數字與自然的新世界仿佛誕生。與過去互聯網時代的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分離的狀況不同的是,物聯網時代的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成為融合的狀態。一個是數字世界,一個是自然世界,數字世界靠01序列代碼進行傳輸,但物理世界中有很多事物無法用01序列代碼描述,必須借助各種傳感設備,因而最終聯成物聯網。當一個小小芯片附著在無線存儲產品上,傳送和接收實時信息時,數字世界和自然世界的界限就開始被模糊了。
(二)物聯網使物品具有“智慧”
當駕駛員出現操作失誤時汽車會自動報警,公文包會提醒主人忘帶了什么東西,衣服會“告訴”洗衣機對顏色和水溫的要求等等,當這些物品都能夠智能地“告訴”人類要怎么做時,物聯網的時代就來臨[FS:PAGE]了。物聯網是使物變得“智慧”的一種方式。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和二維碼技術等均是物聯網的重要技術組成部分。而在賦予物以“智慧”的過程中,這些技術功不可沒。如智慧物流中的食品物品可追溯系統的建立,通過編碼、射頻識別技術達到追溯物品流通、運輸的全過程。編碼信息屬于數字世界,而物品屬于自然世界,運用物聯網,物品從“出生”就可以擁有獨立的檔案,當它到達消費鏈的最終端時,它可以通過數字信息向消費者“傳達”它的出生。裝在牛身上的傳感器可以追蹤它們從出生到屠宰場的全過程,智能電表可以向發電廠輸送實時電力使用數據……這些看起來使得物品具有“主動性”更智能化的技術屬于物聯網技術。物聯網通過技術介質形成的數字信息搭成溝通橋梁,聯通了自然世界和數字世界,讓自然世界中的物品有了“訴諸于口”的方式,因而自然世界變得更加“智慧”。
(三)物聯網促使數字世界和自然世界更好的融合
數字世界是一個符號化的、虛擬的世界,然而自然世界不是一個所有實體都可以被符號標記的世界,因此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的融合存在著盲區。但是,當基于傳感技術的物聯網用于自然世界后,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融合的盲區便消失了。任何自然世界中的物品幾乎都可以用傳感技術進行讀取,通過無線網絡技術傳遞給另一物品或者人類,這樣的相連相通使得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幾乎實現了“無縫鏈接”。
以物聯網為代表的信息獲取技術的突破,從虛擬信息空間、人人互聯發展到對現實物理世界的感知,從而將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連接擴展到了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溝通連接,智能化、網絡化的生活將使得人們工作、生活更加便捷和人性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寶國認為,物聯網不僅僅是萬物相連,它還是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相互溝通和聯系,物聯網更能夠使得物理世界的信息自動被虛擬世界所接受,使物理世界的智慧和信息能夠和人交流,以達到人發展智慧的目的。當自然世界中的“物”的信息能夠主動給數字世界所接受時,數字世界和自然世界的融合更是踏出了一種新的方式,物聯網使得數字世界和自然世界能夠更好的融合、溝通。
“古往今來曰世,上下四方曰界”,世界就是全部時間與空間的總稱。但現在世界只指空間,通常指人類所生活居住的地球。世界的其他名稱有天地、天下、人間、世間、萬物、世上等等。中國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則多用“天下”一詞,并無世界,蓋因世界乃佛教名詞,如今被廣為用之。“世”為時間意,“界”為空間意,涵蓋了時間與空間不可分隔的道理,這正符合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一、網絡打通了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的界限
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融合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數字世界以信息技術為依托,信息技術每一次飛躍推動著數字世界大步向前,同時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當前,信息技術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戰略資源和獨特生產要素,通信與信息服務業作為最積極、最有生命力的新興社會生產力的代表,正日益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現代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及其相互融合,拓寬了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使全世界人民實現隨時隨地獲取和交換數字信息成為可能。加快融合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建設信息社會是世界各國的必然選擇和共同任務。
網絡把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界限變得模糊了,從根本上改變了人的認知方式。網絡把對過去的再現、現實的模擬、未來的想象全部呈現在虛擬時空中,豐富了人們的思維時空,它幫助人們實現了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完全實現的欲望,對人類精神的解放帶來了最大限度的滿足。網絡根植于現實生活之中,與現實生活的各個因素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網絡不僅是現實世界的模擬,而且是現實世界的延續和現實世界本身。網絡交往是社會交往的一種現代形式,如電子商務、政府網頁、網絡警察、虛擬銀行、虛擬社區、虛擬旅游、電子咖啡廳等本身就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
可見,計算不再[FS:PAGE]只是和計算機有關,它決定我們的生存。在一個“數字化生存”的時代,在建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語境中,在建設綠色和諧網絡的需求下,我們應該充分關注、積極應對、冷靜分析網絡所承載的嶄新思維方式,這對人類生存狀況的改善、科學技術的發展、意識形態的灌輸、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具有重要意義。
二、信息科技帶來了更多便利
信息技術還不只體現在信息交流方面,先進的信息技術也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例如網上支付、手機支付,以及日益普及的智能化城市管理,都讓我們體會到了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
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融入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信息技術超越了前所未有的時空距離,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生存已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模式和生存方式。公交卡,數字電視,通信,網絡,媒體,辦公,超市,圖書管理等都需要用到信息技術。世博會為信息技術的展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舞臺。在世博場館入口處,游客可通過刷手機完成檢票;在世博園區游覽時,可以刷手機購買飲料;在園區購買午餐時,也可以刷手機,省去不少付錢和找零的等待時間;用戶只需將手機貼近POS機具感應區,即可完成手機支付。
手機已經從早期的語音傳輸延伸到短信、彩鈴、音樂下載、手機報、搜索引擎、游戲、手機定位、手機支付等多元化應用,從耳、嘴和眼等人類器官功能的單一發揮,演變為多器官多功能發揮同時進行。短信、飛信聊天、炒股、買彩票……新技術為移動辦公和休閑娛樂提供了不少便利。
與個人一樣,各類單位也離不開溝通。在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云集的城市當中,信息溝通的變遷也讓人驚嘆。網上辦公、網上交易、網上查詢等一系列的互聯網應用,使電話、寬帶成為不可缺少的活動手段,不僅方便政府部門處理日常事務實現政務公開,同時便于公眾網上辦事,能夠更好地與政府溝通。
三、信息技術正逐漸改變世界
人類社會已經歷了幾千年的農業社會和幾百年的工業社會階段。在農業社會人類認識到物質資源的重要性;在工業文明階段,人類學會了大規模開發和利用能源。現在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互聯網的興起,人類又開始學會大規模地處理和利用信息,信息作為物質與能量之外的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第三種戰略性資源,受到了高度的重視。這種發展,對世界經濟、科技和社會文明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促使人類社會正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過渡。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社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由信息技術所衍生的一系列高科技產品隨處可見。通[FS:PAGE]過移動設備登陸并連接到網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或許此時此刻有人就在用這些設備和辦公室的同事和客戶,或者同朋友和家人進行溝通、洽談生意、聊天,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這些數字工具,我們將無法正常地工作、生活。可以這樣說,信息與生活息息相關,離開了生活,信息技術只是一紙空談;而離開了信息技術,我們的生活也很難得到實質性的改善。人類正以驚人的速度走出工業文明,步入信息時代。信息時代的來臨不僅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
社會的發展、世界的進步越來越依靠數字世界,人們可以依靠身邊的網絡更加便捷的獲取新聞、服務,可以通過網絡與政府部門溝通、處理身邊的事情,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與親友良好溝通。信息技術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突破了地理空間的限制,而物聯網的應用從技術上將自然世界中的“物”與數字世界緊密聯系起來,使得物體成為數字世界中的一員,使得整個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成為一個有“生命”的“地球村”。
四、信息技術是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聯系的紐帶
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本質上是物質與虛擬的對立,但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特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物聯網、云計算等的出現,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的融合以更嶄新的形式出現,并且兩者之間的界限在逐漸模糊化。
以計算機的誕生為代表的第五次信息革命由鍵盤創造一個虛擬的世界,反過來再作用于自然世界。信息技術的創新不斷催生出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應用,而這些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應用,部分本身就已屬于自然世界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則通過人類的使用作用于自然世界。
信息革命的產生往往以創造性的信息技術的出現為標志。新一代信息技術包括下一代通信網絡、物聯網、三網融合、新型平板顯示、高性能集成電路和以云計算為代表的高端軟件等。法國卡諾研究所一份名為“智能網絡化對象與物聯網”的白皮書中提到,“我們現在看到了新一代網絡化對象對海量應用程序通信、感知和行動力(無線信息傳輸網絡、無線射頻識別、廣域網存儲等)的部署。對象的相互連接有先進的處理方法,并且連接能力預期能夠帶來一場在服務創新和可得性方面的革命,這將深刻地改變我們與環境相互影響的方式。簡單來說,物理世界將被數字/虛擬世界同化。”可見信息技術的革新將加速物理世界被數字世界“同化”的趨勢,新一代信息技術對這種自然世界與數字世界融合的方式帶來了促進作用。
信息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是多元化、網絡化、多媒化、智[FS:PAGE]能化、虛擬化,它將把人們帶入一個“身臨其境”的數字化世界。新一代信息革命的到來,加快了人們進入數字化世界的腳步,自然世界與數字世界的距離越來越近了。
五、物聯網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融合的完美路徑
在物聯網出現以前,互聯網一直無法走進自然世界的范疇,原因在于自然世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組成的復雜世界,而互聯網是平行存在于自然世界之外的一個虛擬的世界。但自從物聯網產生以后,互聯網找到了通向自然世界的路徑,數字世界亦找到了影響、融合自然世界最佳的途徑。
(一)物聯網連接數字世界和自然世界
在物聯網的概念里,使用互聯網以及無線網絡將物與物之間聯系起來是最基本的概念,這就給了數字世界和自然世界融合的基礎和前提。而維基百科對物聯網的定義是:“物聯網指的是將唯一可識別的物體與他們的虛擬代表在一個類似因特網的結構中聯系起來”。唯一可識別的物體來自自然世界,而虛擬代表來自數字世界,就這樣,物聯網將數字世界和自然世界聯系了起來。物聯網重要的傳感技術使得物品可以通過射頻識別等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由此不難看出,物聯網正恰恰完美地詮釋了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融合的狀態。幾乎所有物聯網的應用案例都是一個可窺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融合的窗口。
物聯網的問世打破了之前的傳統思維。過去的思路一直是將物理基礎設施和IT基礎設施分開:一方面是機場、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數據中心、個人電腦、寬帶等。而在物聯網時代,鋼筋混凝土、電纜將與芯片、寬帶整合為統一的基礎設施,在此意義上,基礎設施更像是一塊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運轉就在它上面進行,其中包括經濟管理、生產運行、社會管理乃至個人生活一個融合了數字與自然的新世界仿佛誕生。與過去互聯網時代的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分離的狀況不同的是,物聯網時代的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成為融合的狀態。一個是數字世界,一個是自然世界,數字世界靠01序列代碼進行傳輸,但物理世界中有很多事物無法用01序列代碼描述,必須借助各種傳感設備,因而最終聯成物聯網。當一個小小芯片附著在無線存儲產品上,傳送和接收實時信息時,數字世界和自然世界的界限就開始被模糊了。
(二)物聯網使物品具有“智慧”
當駕駛員出現操作失誤時汽車會自動報警,公文包會提醒主人忘帶了什么東西,衣服會“告訴”洗衣機對顏色和水溫的要求等等,當這些物品都能夠智能地“告訴”人類要怎么做時,物聯網的時代就來臨[FS:PAGE]了。物聯網是使物變得“智慧”的一種方式。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和二維碼技術等均是物聯網的重要技術組成部分。而在賦予物以“智慧”的過程中,這些技術功不可沒。如智慧物流中的食品物品可追溯系統的建立,通過編碼、射頻識別技術達到追溯物品流通、運輸的全過程。編碼信息屬于數字世界,而物品屬于自然世界,運用物聯網,物品從“出生”就可以擁有獨立的檔案,當它到達消費鏈的最終端時,它可以通過數字信息向消費者“傳達”它的出生。裝在牛身上的傳感器可以追蹤它們從出生到屠宰場的全過程,智能電表可以向發電廠輸送實時電力使用數據……這些看起來使得物品具有“主動性”更智能化的技術屬于物聯網技術。物聯網通過技術介質形成的數字信息搭成溝通橋梁,聯通了自然世界和數字世界,讓自然世界中的物品有了“訴諸于口”的方式,因而自然世界變得更加“智慧”。
(三)物聯網促使數字世界和自然世界更好的融合
數字世界是一個符號化的、虛擬的世界,然而自然世界不是一個所有實體都可以被符號標記的世界,因此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的融合存在著盲區。但是,當基于傳感技術的物聯網用于自然世界后,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融合的盲區便消失了。任何自然世界中的物品幾乎都可以用傳感技術進行讀取,通過無線網絡技術傳遞給另一物品或者人類,這樣的相連相通使得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幾乎實現了“無縫鏈接”。
以物聯網為代表的信息獲取技術的突破,從虛擬信息空間、人人互聯發展到對現實物理世界的感知,從而將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連接擴展到了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溝通連接,智能化、網絡化的生活將使得人們工作、生活更加便捷和人性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寶國認為,物聯網不僅僅是萬物相連,它還是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相互溝通和聯系,物聯網更能夠使得物理世界的信息自動被虛擬世界所接受,使物理世界的智慧和信息能夠和人交流,以達到人發展智慧的目的。當自然世界中的“物”的信息能夠主動給數字世界所接受時,數字世界和自然世界的融合更是踏出了一種新的方式,物聯網使得數字世界和自然世界能夠更好的融合、溝通。
標簽: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