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布線是智慧城市的基礎 實現網絡有效利用
建筑能耗占到我國社會總能耗的20%-30%,而且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大部分能耗發生在建筑的運行過程中,因此,以智能建筑技術促進建筑能效的高效利用就顯得格外重要。
在日前舉行的中國國際城市智能化技術與服務大會智能建筑與能源效率論壇上,與會專家表示,當前發展智慧城市的瓶頸主要是在智能建筑的運行上,而綜合布線(下稱布線)在其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堪稱智慧城市的血脈。
布線是智慧城市的基礎
布線不僅僅是一根線的問題,也涉及其他區域和城市的建設。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工程智能設計分會副秘書長張宜表示,布線是一種模塊化的、靈活性極高的建筑物內或建筑群之間的信息傳輸通道。
通過它可以使話音設備、數據設備、交換設備及各種控制設備與信息管理系統連接起來,同時也使這些設備與外部通信網絡相連的綜合布線。此外,布線還包括建筑物外部網絡或電信線路的連接點與應用系統設備之間的所有線纜及相關的連接部件。
他進一步闡明布線的應用范圍:“從家庭和住宅建筑布線系統的管理,到建筑與建筑群布線系統的管理,再到社區和園區布線系統的管理,都可以把沒有生命的東西變成了有生命的物體。”
“一個城市布線水平越高,它能給用戶提供的傳輸的帶寬越高,那么這個城市整個管理水平也就會越高。因此,它不僅是衡量國家經濟實力的一個核心指標,也是在信息時代國家提高自身競爭力的一個根本所在和保障。”
布線如何發力?
布線以其兼容性、開放性、靈活性、可靠性、先進性和經濟性的特點,在智能建筑、智慧城市建設中成為數據傳輸的基礎,使城市中各領域、各子系統之間的關系更加清晰和緊密,如同為城市裝上了網絡“神經”。那么,布線是如何提高智慧城市的管理水平的呢?
張宜認為,布線在于其應用的核心技術——物聯網技術。“我們可以考慮利用各種傳感技術,使物與物,人與物之間得到感知。另外可以隨時的獲取數據和信息,包含了各種量化的信息、坐標的信息、身份的信息、視頻數據等。由于傳感器技術正在朝著微型化、可移動方向發展,管理平臺趨于網絡化、智能化及多功能集成,因此對布線系統的管理主要是利用物聯網的技術。”他說。
事實上,智慧城市各系統之間的信息交互需要強大的綜合基礎網絡支持,通信網和物聯網、互聯網構成了智慧城市的一個基礎通信網絡,即時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廣電網以及無線通信網,將數量眾多、功能齊全的高級終端接入網絡,將世間的萬事萬物納入其中。[FS:PAGE]
“經過布線實現智能化以后,可以對智能建筑、智慧城市的整個建設期和運維期進行管理。”張宜指出,“人們還可以把布線管理和網絡管理,與城市綜合管線的管理進行集成,實現資源共享,遠程監控。”
目前尚屬起步階段
2012年12月,住建部頒布的《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中提到了布線在智慧城市中所處的重要位置。“可以看到,在這個指標體系中共提出了四個一級指標,11個二級指標,57個三級指標。對于布線系統來說,它在兩個一級指標中都有所體現。”張宜說。
對布線的日漸重視反映出智能建筑正在幫助城鎮化實現轉型。有專家稱,目前智能建筑的投資只占建筑總投資的5%-8%,今后的重點是在住宅小區智能化系統投資,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統投資兩個方面。
未來十年,智能化市場投資的規模將達到一萬億元。另外,目前國家大力倡導節能建筑與綠色建筑、智能建筑緊密結合,這種發展趨勢讓布線的水平直接影響到涉及眾多專業和復雜配套產品技術的智能建筑和智慧城市的水平。
然而,國內的布線水平普遍不高。
第一,大部分還是采用不干膠標簽和紅外掃描管理方式;
第二,產品的供應商提供相應的產品軟件,但軟件往往不一定是開放的,而是一種封閉的軟件;
第三,采用低效的、易錯的手工的方式加以記錄第四,區域與子系統的信息采集與管理現場的物流信息,只能體現出現場的一些物流信息,做不到對整個大系統的管理。
張宜認為,上述四種現狀會產生四種不良的結果,第一,信息更新實施性差;
第二,管理效率低;
第三,人工操作存在著操作的誤差和遺漏;第四,無法實現信息集成、資源共享和遠程管理。而且國內的布線水平有待提高。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