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慧城市如何利用“智慧口號” 打造I-City
城市像人一樣,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個性和特點,各有所長。我們發現,一些建設的比較早的智慧城市,每座城市都向世人展現出不同的智慧,“一城一策”的發展戰略體現在智慧城市的創建工作當中。記者從總結出這些城市的“智慧口號”入手,盤點其如何突具自身城市特色,打造有“愛”城市(I-City)。
無線城市—貼心北京
北京市經濟信息化委員會發布《智慧北京行動綱要》,包含智能交通、電子病歷、遠程醫療、智能家庭、電子商務等60多個項目。2012年底,北京已實現互聯網家庭入戶頻寬超20兆;到2015年,無線寬帶將覆蓋北京城鄉,并將建成覆蓋全北京市的統一物聯基礎網絡,實現從“數字北京”到“智慧北京”的全面躍升。
從2001年至2010年,經歷“十五”與“十一五”規劃之后的北京,在“數字北京”升級“智慧北京”的過程當中,仍然將全網絡覆蓋城市的工作作為首要目標。無線寬帶的泛在基礎設施建設無疑是北京市下一步進行智能融合、信息應用和打造創新可持續發展環境的“拋路石”。
而智慧北京的最大特點在于對市民的生活、出行、工作,特別是政府辦公從“零障礙”到“零距離”的進化,極大的提高了政府與百姓的互動和辦事效率。以人為本的智慧城市建設理念充分體現在了“智慧北京”里,這正切合了北京精神中的“創新”和“包容”,真正做到百姓的“貼心”北京。
有容乃大—信息上海
上海素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著稱于世,這一口號也體現在智慧城市的建設當中。從上海智慧城市規劃中可以看到幾個力爭之最: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的光線寬帶、NGB(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城市網絡;無線局域網(WLAN)熱點大力推進全市公共場所、服務場所,接入能力達20Mbps,覆蓋密度和質量達到國內領先;繼續保持城域網出口容量國內最大,海光纜通信總容量占全國50%以上,進一步提高轉接能力,增強服務全國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能力,積極創建亞太通信樞紐;全面完成國家三網融合試點,在基礎設施能級、試點業務規模、運營管理模式、應用服務水平和重點產業發展方面實現全國領先;建設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功能服務型信息基礎設施,在國內率先部署規模化商用云計算數據中心,部署運算速度居國際前列的超級計算主機系統。
可以看出,上海在智慧城市建設當中力爭全國之最。更為突出的是上海信息化的建設將達到國內甚至國際領先水平。“十二五”期間,上海初步形成建設智慧城市的基本框架,并明確了4個主要的關注點:信息基礎設施能級提升[FS:PAGE]、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創新和產業化、信息化的發展環境。
雙千城市—五個重慶
建設宜居重慶、暢通重慶、森林重慶、平安重慶和健康重慶一直是重慶市的全面戰略部署。在當前國際國內環境日益復雜多變的局面下,智慧城市的建設恰如其分的為“五個重慶”提供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是打開重慶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的強大推手。
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在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在推動城市拓展和功能開發方面,按照國家中心城市定位,加快建設千萬人口、千平方公里特大都市。這一切都不斷考驗著政府的執政能力和服務水平,更需要用智慧的理念和實踐加以解決。
只有讓城市變得“聰明”起來,變得可以感知,才能真正的實現宜居、暢通、環保、健康和平安。
智能交通—物聯廣州
廣州市在以建立國家中心城市為中心的目標上,在智慧城市建設當中以堅持繼續創新和需求驅動相結合,構建物聯網應用體系;堅持重點突破與長遠謀劃相結合,構建物聯網產業體系;堅持政產學研用相結合,構建物聯網創新體系為思路,致力打造“物聯廣州”的特色發展。
從古至今,廣州一直是華南門戶城市和重要交通樞紐。隨著交通方式網絡化日趨明顯,市民對交通出行的服務要求也不斷提高。自2002年以來,“以信息化改造傳統交通,加快實現廣州交通現代化”成為廣州智能交通的發展戰略。交通信息化基礎設施和業務系統的廣泛應用,成為廣州交通行業管理、企業生產經營、市民出行服務的重要支持,“智能、精細”的現代管理模式已逐步滲透廣州市的交通管理中。
生態系統—創新深圳
深圳市以建設“智慧產業生態系統”和“智慧城市生態系統”為目標,打造以創新技術為載體的“智慧深圳”。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分析整合城市運行的關鍵信息,對各方需求作出智能響應,形成新的生活、產業發展、社會管理模式。
在“智慧深圳”的發展愿景中,可以看出,創新深圳成為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的主要動力:成為智慧產業核心技術的發源地;城市智慧城市創新創意應用的孵化器;成為智慧生活的實驗和示范區;成為智慧城市產業發展的主要參與者之一。
四化融合—智慧佛山
佛山市在2010年提出了《“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三大任務: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信息化提升城市化,增強城市發展競爭力;信息化加快國際化,提升經濟發展國際競爭力。形成國內“四化融合”的先行地。
《綱要》中還明確指[FS:PAGE]出,到2015年,佛山要建設成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該特色旨在大力培育發展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為目標,成為國內領先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引領佛山的經濟發展。
四城聯手—武漢共識
今年2月23日,由長江中游四省會——長沙、合肥、南昌、武漢聯手簽署智慧城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武漢共識》。四座城市將集體推進智慧城市的建設,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沖刺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更瞄準世界級的城市群建設。
據了解,按照《武漢共識》,四市將在區域發展戰略、自主創新、工業分工協作、擴大內需和市場開放、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共建文化旅游強區、公共服務共享區、社會保險平臺等九個方面展開深入合作。
城市群是城市發展到成熟階段的最高空間組織形式,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龐大的、多核心、多層次城市集團,是大都市區的聯合體。發展城市群可在更大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增強輻射帶動作用,同時更加促進城市群內各城市自身的發展。城市群的概念與智慧城市的建設理念不謀而合,智慧城市群的形式從而打破了單一城市獨自發展的模式,強調了“城與城”之間的協作共享,智慧城市也可“群”建設。
結語:
城市的現代化進程不斷推進,城市也在不斷地前進當中走出自身的發展特色。智慧城市更加的需要城市擺脫固有的發展模式,真正實現“一城一策”的發展戰略。本文所選的十座城市在國內智慧城市建設浪潮當中具有特色鮮明的代表性,與此同時更多的城市也在不斷地加入這支日漸龐大的“智慧隊伍”中來,相信只有擁有了“特色智慧”的城市,才能在這次浪潮當中博得成功。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