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通道市場看上去很美
可以看到,在越來越多的場所,通道已成為人員管理的必要組成。其實在2012年北京安防展的時候,就可以看到有諸多廠商展出新型的通道產品。通道,實際是人的管理。除了我們常說的門禁管理系統、停車場出入管理系統之外,使用通道設備的訪客管理系統也逐步普及。在不同的出入口場景,需要不同類型的通道設備。譬如場館的三輥閘、旋轉閘,校園、企業、高端智能樓宇的人行通道等。

我國智能通道整體市場規模及增長速度
目前存在的主要通道企業包括德國KABA、固力保、比利時AS、荷蘭寶盾、Magnetic、OBE、速賓、西莫羅、捷順、立方、上海華銘、同方銳安、紅門、瑞立德、思捷、富士智能、創新通科技、歐通寶、創通、歷久智能、羅拉智能、嘉訊通等。據中國市場調查網的一份報告數據顯示,我國2012年智能通道整體市場銷售規模已達近3億元。從同比增長來看,2013年,我國智能通道整體市場銷售規模有望超過3億元。整體銷售規模體量可以說并不大。
產品方面,通道閘系統對外采用標準電氣接口,可方便地將條碼卡、ID卡、IC卡等讀寫設備集成到通道閘設備上,從而為出入人員提供有序文明的通行方式,可杜絕非法人員進出。市面上,目前的通道閘設備主要包含傳統的翼閘、擺閘、三輥閘,而隨著技術的發展,市場也逐步出現了無障礙通道閘以及臂式閘機等。不同外觀的通道設備,給不同的使用場合(如高檔寫字樓、機場、政府部門、工廠、BRT、地鐵、高速鐵路等)帶來了不同的體驗。
具體來看,翼閘以其美觀大方的外形,因給人帶來莊重感,常被使用于政府單位。
擺閘則可分兩種,一種為普通擺閘(即前后擺動閘板),另一種為下擺閘。相對于翼閘的閘機寬實感,擺閘顯得簡潔而又不失大方。普通擺閘既可做雙擺使用,又可獨立做單速通門使用,擁有三種工作模式--單擺模式、雙擺主機模式、雙擺從機模式,適用于高檔辦公樓或政府部門等。而下擺閘則常用于高檔寫字樓、政府部門或機場等行業。
三輥閘采用旋轉閘桿的方式,常用于人行通道及自動售檢票管理,如政府機關、工廠企業、智能大廈、住宅小區、景區場館、大專院校、幼兒園、車站、休閑娛樂場所等。
無障礙通道閘不設置閘桿,通過紅外感應的方式檢測過往人員,達到無障礙刷卡通行,或直接統計人流量的目的。該通道閘設備可保證1分鐘內通行35人,適合于對通行效率以及整體美觀性要求較高的場合。
臂閘簡潔美觀,采用靈活長度的檔臂,可適用于標準通道與寬通道場合,而且具備超薄機體,節省[FS:PAGE]安裝空間,可廣泛應用于高檔商業場所、展覽中心、高尚小區、經典檢票出入口、公共交通等行業。由于臂閘在海外市場較為少見,在2012年的北京安博會上,多數海外來賓對臂閘表現了強烈的興趣。從這里可以看出,臂閘在海外市場的發展潛力不錯。
市場細分來看,三輥閘、旋轉閘等因為成本較其他類型的閘機便宜,此類閘機在實際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另外,人行通道應用的層面也比較廣泛,譬如由校園安全熱點引起的校園通道應用。從泰德匯智相關的負責人介紹了解,近年來校園事故的頻發,給社會以警醒。企業也在思考,立足安防如何給孩童提供更好的保護,校園安全通道,即是這樣背景下提供的解決方案。北洋集團的技術人員表示,現在系統集成商們普遍采用的是RFID的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學生攜帶電子卡片在通過校門時,被放置在校門周邊的設備感應到信息并上報到軟件端,完成一次信息采集的過程,識別學生入校并準確的將平安短信發給家長。
在其他層面,現代智能樓宇每日進出大廈的人員眾多,傳統的人員出入管理手段往往只是依靠簡單的門禁系統對最終端的房門進行管理,對數量龐大的訪客人員管理手段單一,存在著嚴重的安全管理隱患。因此,立足于高端智能樓宇的人行通道近年來得到更廣泛的關注。
實際上,智能樓宇管理現狀是:大廈出入人員身份復雜,傳統管理手段無法及時有效地核實每一個出入人員的身份信息,也無法準確記錄人員的詳細出入記錄,當出現安全問題的時候,沒有人員出入數據可供參考;缺乏訪客管理手段,傳統訪客管理采用人工登記,安保人員無法核實訪客證件和登記信息的真實性。手工填寫訪客單,耗時長,字跡潦草,不易辨認,且難以長時間保存;智能大廈內企業眾多,訪客數量大,由物業對訪客進行身份確認,信息獲取不準確,一旦出現安全問題,物業和被訪問企業之間往往無法區分相關責任,相互推脫;缺乏人員通行管制設備,無論是大廈內部員工還是外來訪客,都可隨意進入大樓內部,給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極大地帶來安全隱患。
從市場來看,此市場的人行通道產品價格高,利潤豐厚,成本與技術壁壘似乎并不高企,而在之前,國內提供此類產品的廠商也并不多。在國內的眾多項目中,往往采用的是國外的高端品牌產品,一方面,因為甲方并不差錢,另一方面,也是高端品牌在產品上具有絕對的優勢。國內的眾多廠商因此嗅到了其中的商機,或模仿或自主,一時間,國內通道品牌風生水起。

我國智能通道市場品牌份額對比
其實[FS:PAGE],從某廠商一位市場部經理的話或許可以道出國內廠商的處境:“國外的一些品牌并不參照國內的市場及定價環境,雖然質量做工好,但也價格奇高。國內廠商能做的,往往就是從價格入手。項目中,國產和進口的產品價格差異大,當有些客戶的投資有限額時,往往就采用國產的通道產品。”
在產品的核心技術上,筆者也咨詢了廣東省建筑智能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的陳佳實教授,陳教授表示,比較國產和進口的產品差異,從產品內部來看,實際一套通道產品,最核心的就是電機,電機不好,直接影響的就是產品的運行安全,使用壽命。實際上,電機也分交流電機、直流電機。廠家選擇交流電機還是直流電機取決于不同的優缺點,直流的可能體積要小,有的地方希望機體細小,那電機的選擇也是一個關鍵。另外,電機上光電感應的編碼盤也是一個核心構件。不得不承認,國內廠商在核心技術上仍存有差距。
通道的另一技術壁壘,就是產品的外觀工藝。從與眾多廠商交流得知,國外品牌的產品外觀工藝也占據了產品成本的一大部分,從材質的選擇到手工處理各項耗費的成本,頂端品牌力主打造的,是一種高端優異的產品。分離鑄造和整體成型鑄造自然存在不小差異,這方面,亦是國內廠商需要積極彌補的差距。
結語
從市場的絕對規模來看,智能通道與視頻監控動輒千億的市場空間相比顯得渺小,但是,參與企業看中的更多是通道的高端市場,這部分市場競爭壓力小并且利潤高企,看起來很美。然而,正如陳佳實教授所說,國內企業還需在產品品質上下更多苦功,在核心技術上多鉆研多創新,其他細節則要更多專注,譬如使用壽命方面,不管是三百萬次還是五百萬次,好產品需要的是真實的測試。好產品有了,好品牌亦將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