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距離“大價值”有多遠
“國外一家鞋廠要在上海選址開店,希望分析當地的員工工資、天氣狀況等,卻沒有數據可用。”近日,在北京舉辦的大數據驅動產業創新論壇上,榮之聯總裁王東輝說。
在他看來,盡管目前大數據很“熱”,但在實際應用中卻遠未達到應有的廣度和效果。
目前,大數據資源大致分三類:政府管理數據,企業擁有數據,公眾生活軌跡產生的數據。然而,由于安全性、可利用性等原因,前兩類數據不易被接觸,其市場化應用也一直處在探索之中。
“智能電網數據之前就對宏觀經濟、微觀局部經濟的改良做過指導,如果開放出來,可以計算房屋空置率、甚至影響房地產交易指數。”天云大數據CEO雷濤以“智能電網”為例,表明了對數據開放的支持。
王東輝也認為,有必要盡快把“睡大覺”的數據叫醒。“政府管理數據應該開放出來,可以讓基礎設施和社會面貌得到改善,產業界愿意投錢建這類數據庫。”
然而,從“大數據”到“大價值”,聯通集團信息化事業部副總經理、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范濟安認為,這中間要走過很長一段路。“對運營商來說,數據開放是很尖銳的問題。”范濟安并不避諱壟斷,企業對擁有的數據存在“捂盤惜售”的現狀和尷尬。
“無論對內開放還是對外開放,企業都要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平臺建設,讓原本分散的數據流通起來。原始數據更像是未被開采的礦,怎樣從礦石中提煉‘金子’,再打成‘首飾’,需要平臺。”范濟安提醒,在共享或公開數據之前,要對數據加工,但“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都要在確保其安全性及價值的前提下進行流通,這是向市場開放的基礎”。
安全性是大數據繞不過去的問題,海量數據的處理和分析能力同樣讓業界擔憂。從事數據分析的上海云人科技CEO吳朱華介紹:“數據分析處理量大,在萬億、幾十萬億字節的級別;速度要快,需要秒級甚至毫秒級的反應。”
“然而,我國目前的數據分析能力怎樣,我們并不知曉。”北極光創投高級投資顧問、計算機操作系統專家陳懷臨認為,我國大數據產業此前一直處于數據中心布網的階段,是否能自發地向數據資產重塑階段轉變還有待商榷。
事實上,原始數據能否在加工處理后轉變為“數據資產”,決定著其能否找到打開市場之門的“鑰匙”。在美國硅谷,數據在市場中已從原始無序轉化為有價資產。資料顯示,將原始數據轉化為智能數據的企業數據軟件公司Splunk,短短一年,市值從16億美元增長到了70多億美元。
在各地紛紛布局大數據的熱潮中,中國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潘柱廷認為,從“大數據”到“大產業”“大價值”,要具備清醒的頭腦。在技術之外,發展大數據還要具備成熟的市場條件,“要清洗、脫敏、封裝、建立標準、約定規則”,形成良性的交易規則,才能保障數據順暢地流通進入數據資產市場。
相關文章
大數據等構成的人體信息物聯網將改變未來醫療模式
一條項鏈可以實時監測人體心肺功能、一個戒指可以監測呼吸脈搏等指標、一副眼鏡可以監測精神疾病患者狀況……記者20日從成都舉行的2021第二屆四川康復治療及產業論壇上獲悉,由大數據、云計算、有限傳輸與無線傳輸相結合構成的人體信息物...
依托大數據物聯網 開展防汛工作
記者從白云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獲悉,為確保轄區安全度汛,該局充分利用大數據、物聯網技術,開展職責范圍內防汛搶險的應急綜合調度、指揮、協調工作,以有效應對汛期突發事件、緊急或特殊情況。該局以白云區“數字城管”系統平臺為基礎,依托...
治理PM2.5推行智能型環保 云計算大數據首當其沖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家電商會會長、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接受采訪時一句:“北京昨天的霧霾還很重,今天天氣很好,北京的天氣比較講政治。”的玩笑逗樂了在場所有記者。
大數據和分析解決方案如何在數字時代徹底改變業務?
如今的技術在不斷地發展。無論是自動駕駛汽車、機器人還是重型自動機械,技術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更好。然而,很多技術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數據、各種規模和類型企業的信息,以及解釋這些數據和信息的高級分析技術。由于大數據在推動組織數...
互聯網趨勢下,物流倉儲如何“玩”好大數據
前段時間電商物流界兩位大佬的“數據之爭”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其他因素先不說,單說引起此次紛爭的“大數據”,已經是互聯網時代一個不得不思考的問題。早已有人斷言:得數據者得天下。巨沃成立至今一直專注于倉儲物流供應鏈的管理與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