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區桐高村蔬菜基地RFID技術應用案例
眼下溫室大棚蔬菜生產已經進入旺季,先進的物聯網技術讓溫室蔬菜長得更好了。日前,記者來到位于武清區河北屯鎮桐高村農情緣蔬菜基地,在6號辣椒溫室大棚內,滿棚翠綠的辣椒秧已經長到1米多高,綴滿了牛角式、小紅燈籠式的各種辣椒。溫室空中懸掛著一臺銀白色的橢圓形疊層裝置。蔬菜基地負責人張立巖說:“這是我們安裝的一臺數字溫度傳感器。通過它可以實時自動檢測溫室內的溫度、濕度等蔬菜生長的關鍵數據。”
他指著傳感器上的一臺顯示器說,“這個溫室的辣椒濕度應該是51.2%,溫度應該在18.8℃。現在傳感器采集的濕度為51%,但溫度有些高了,需要馬上通風降溫。”只見兩名菜農立即把溫室頂層的棚膜掀開了一條縫。
在9號溫室大棚內,番茄已經進入了采摘期。張立巖告訴記者,去冬今春,天氣寒冷,移栽的番茄苗很弱,生長緩慢。這可多虧了采用物聯網技術,安裝的傳感器每24秒就自動準確傳回番茄溫室的溫度、濕度,讓菜農們及時采取了補光、保溫燈措施,確保了后期生長進入正軌。按照目前長勢預測,這個溫室番茄的產量將達到4000多公斤,雖然還不是特別高,但我們很知足了。
張立巖一邊說著,一邊查看傳感器上的顯示數字。“這個溫室,溫度可以,但濕度不夠,需要澆水。但澆水不用人工,可以實現自動化。”說罷,只見張立巖輕輕按動一臺遙控器,溫室內菜田里鋪設的道道黑管就瞬間鼓脹起來,不一會兒晶瑩的水滴就滴落在一棵棵番茄秧苗根部。張立巖說,通過物聯網,不但可以實時監控溫室內數據,還可以實現自動澆灌。
來到總控室,幾十個溫室蔬菜生長和實時監測的溫度、濕度全部顯示在一臺電腦的顯示器上。張立巖介紹,通過有線傳輸,每個溫室的檢測數據24秒就會自動回傳到這臺電腦上,蔬菜管理人員根據數據進行管理。有了物聯網這個智能化專家,蔬菜產量提高30%,農藥和肥料投入減少60%。菜農王大姐告訴記者:“我種了半輩子的菜,也沒找到種菜的訣竅。一天瞎忙,不是殺蟲子就是治病害,卻忙不對地方。現在通過安裝物聯網,知道啥時要澆水、施肥和殺蟲,讓咱種菜變得簡單了。”
相關文章
一種用于醫療無菌手套自動分配的RFID解決方案
一臺具備RFID功能的機器使醫務人員能夠用ID卡輕靠設備,戴上尺寸合適的手套,從而降低感染風險。在日常工作中,丁腈手套是醫護人員最常用的消耗工具之一,可確保他們在不傳播感染的情況下治療患者。根據德克薩斯醫療技術公司(Texas...
如何提升超高頻RFID多標簽的讀取率?
在RFID的實際應用中,常常有要求同時讀取大量標簽的情況,比如對倉庫貨物數量的盤點,圖書館場景中對館藏圖書數量的盤點,也包括傳送帶或托盤上數十個乃至上百個貨物標簽的讀取情況。針對多數貨物讀取的情形,根據其被讀取成功的概率稱作讀...
智慧食品安全新紀元中的RFID和供應鏈數字化
去年,FDA(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發起了一項新的前瞻性運動,以推動供應鏈現代化的長期采用和行業共識。“智慧食品安全新紀元”計劃是通過文化的漸進式變革、新技術的普及和互操作標準的清晰化,朝著建立一個以技術為基礎的食品體系邁出的...
RFID機場智慧消防物聯網解決方案
當前信息化時代的大背景下,智慧消防建設率先在機場、文保單位、軌道交通等重點領域進行建設,此類場所消防工作極為重要,人口集中,且人口流量大,另外像油、電、氣等能源的應用,對消防工作更是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機場智慧消防物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