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建設三大硬傷:成本、安全和隱私
物聯網以非常高調的姿態進入我們的視野。不管是媒體、企業甚至官方都將其視為下一個經濟增長點,未來社會的締造者。雖然物聯網前景不錯,但要想全面投入物聯網的建設,還有三大問題不容忽視。
物聯網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業內專家認為,物聯網一方面可以提高經濟效益,大大節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為全球經濟的復蘇提供技術動力。目前,美國及歐盟等都在投入巨資,深入研究探索物聯網。我國也正在高度關注、重視物聯網的研究,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門,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方面正在開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政策措施。
物聯網以非常高調的姿態進入我們的視野。不管是媒體、企業甚至官方都將其視為下一個經濟增長點,未來社會的締造者。雖然物聯網前景不錯,但要想全面投入物聯網的建設,還有三大問題不容忽視。
首先是成本矛盾。沃爾瑪是第一個強調推行RFID標簽的零售商,在2004年4月30日發表聲明:“RFID能幫助我們在短期內提高滿意度,并最終在成本控制和持續保持低價格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并要求供貨商為所有的商品打上RFID標簽。沃爾瑪樂觀地預計,在2005年年底便能完成這項物流管理的改革。然而直到2007年1月1日,為其供貨的100家大型供貨商才陸續完成RFID標簽的提供。不是沃爾瑪說話分量不夠,其主要原因是:RFID標簽太貴。波士頓ARM市場研究中心預計,僅僅是為了滿足沃爾瑪的要求,普通消費品的生產商將要花費130萬至230萬美元來實行RFID標簽,這樣的成本,小型供貨商當然不愿意承擔。目前,RFID標簽的成本大約為20美分。RDIF標簽生產商美國Alien科技公司表示,年生產量超過100億個,標簽成本才能降到10美分以下。這樣的價格對于汽車、冰箱、電視、手機等商品可能不值一提,但對于燈泡、牙膏等低價商品來說,依舊太高了。對于RFID生產商來說,成本問題更是一個兩難問題,成本太高,應用壓力大;成本壓得太低,制造業又失去利潤。目前,RFID和物流相關成本,只能通過整個供應鏈去平衡。但發展中國家往往處于供應鏈低端環節,對于成本控制有多少主動權呢
其次是安全性。物聯網時代中,人類會將基本的日常管理統統交給人工智能去處理,從而從繁瑣的低層次管理中解脫出來,將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新技術的研發中。那么可以設想,如果哪天物聯網遭到病毒攻擊,也許就會出現工廠停產、社會秩序混亂現象,甚至直接威脅人類的生命安全。在互聯網時代,著名的蠕蟲病毒在一天[FS:PAGE]內曾經感染了25萬臺計算機。可想而知,在市場價值更大的物聯網上,為了牟取利益而從事物聯網病毒制造傳播的人將會更甚于互聯網。雖然有關專家再三表示物聯網是絕對安全的,但是這些專家對他們認為簡單的互聯網病毒都束手無策,而這番安撫人心的發言又能有多少分量呢
最后是隱私權。這也許將是物聯網推行過程中的最大障礙。有觀點認為,發展物聯網,將會對現有的一些法律法規政策形成挑戰,例如信息采集的合法性問題、公民隱私權問題等等。當你在智能身份證或者智能手機卡上打上你的一切信息,在全世界任何一個讀卡器上都能隨便讀取你的信息時,你走在大街上是否會有一種裸奔的感覺
盡管有人提出根據不同權限人讀取不同信息來保障個人的隱私權,但是在擁有高權限的社管部門前你依然赤裸裸地向他們提供一切:今天你幾點起床,早餐吃過什么……當初摩托羅拉手機竊聽門事件引起無數用戶不滿,那這種一天24小時被監視、監聽無隱私年代,你是否做好了坦誠公布你一切隱私的準備呢
在這三大硬傷得不到真正有效解決的時候,物聯網還只能是一個概念,哪怕它真有互聯網100倍的市場價值,那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樓。
相關文章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大幕拉開 5G商用催生通信電源增量需求
時至今日,相信許多普通人已經對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概念有所了解。泛在電力物聯網,指的是通過現代信息及通信技術,將圍繞電力系統各環節的人和物連接起來,產生共享數據的智慧服務系統。布局泛在電力物聯網,在2019年就已經起步。201...
誰應該帶頭推動物聯網安全?
政府機構和行業組織一直在嘗試制定規則,以提高物聯網的安全性,但迄今為止還沒有發布一個更為全面的規則。物聯網設備很容易被破壞,再加上數據泄露行為可能帶來的極端后果,促使立法機構和監管機構需要盡快采取行動,但最好由哪個組織來決...
物聯網安全已蔓延到個人財產安全
2020物聯網安全年報,漏洞從被公開到利用不到24小時,推廣隨著物聯網的不斷發展,物聯網安全也越來越受到關注。自2016年下半年的Mirai僵尸網絡攻擊事件之后,物聯網相關的威脅層出不窮,多個在野漏洞被攻擊者所利用,多個僵尸網...
UL推出物聯網安全評級
全球TMT2020年5月27日,物聯網可以被定義為包括至少一個可通過有線或無線網絡連接的物理組件的功能集合,以及該集合的所有組件,如物理組件、其各種計算元件中的軟件以及移動應用或云端中的軟件。因此,那些看似沒有安全風險的產...
NEC表示,生物識別技術是物聯網安全的未來
物聯網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工作環境和重要的工業基礎設施,包括交通管理、水、氣、電和健身可穿戴設備。然而,連接設備的薄弱安全性和大量易受攻擊的接入點使它們成為企業網絡的真正威脅。NEC新西蘭在一篇博客文章中主張生物識別安全解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