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缺乏 大數據令“差不多先生”覺醒?
大數據現在非常的火,了解大數據原理的人知道它其實是通過分析大量的數據,去探索你想要得到的某種事物的規律或預測這個事物的未來,從而讓自己未卜先知,決勝千里,西方諺語說過,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須用數據來說話。言下之意大數據現在就如同跟上帝一樣平起平坐。而且唯一的差別就是大數據是有別于信仰一般的真實存在。
中國社會的數據淡薄意識
2011年,中國擁有4.8億的互聯網用戶,幾乎是美國的2倍,擁有9億部手機,是美國的3倍,互聯網和手機,都是產生數據的重要來源。在中國,存儲器的價格也已經和國際接軌,但數據的總量卻遠不如美國,不難發現,我們缺少的不是可供收集的數據,也不是搜集數據的手段,是收集數據、利用數據的意識。
讀胡適先生的《差不多先生傳》,我們了解中國的"差不多文化",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雙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兩只耳朵,但聽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于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細密。這一點從中國烹飪的"適量"、"少許"可見一斑。現在看來,這種"差不多"文化應該是于我們不會用數據來說話的緣故。
大數據在中國會不會"水土不服
曾經有個自媒體人講過中國人(亞裔人士)與美國人民的數學成績差距甚遠,美國友人連百以內的加減法都要動用計算器,美國硅谷的亞裔人士是如何為美帝國的科技進步勤奮建設著。但為何中國的"差不多先生"卻聲名遠揚,原因有二,一是算術不等于數據,數據不是算術得來的結果,而是某種信息,是資源。其二,那就說來話長,短的說是源于文化上的隨意、中庸、不求甚解和理性不足。
《大數據時代》的作者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在接受國內采訪中提到:"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多元化社會,這會創造大量機會來創造大數據這一資源,并建立大數據應用。同樣的道理,對于大數據的蓬勃發展,我們還需要相匹配的思維方式,有嘗試新事物和持續創新的愿望,以實證事實來作為我們決策的依據。因此,和許多其他社會一樣,大數據時代的確也會給中國帶來非常大的變化。
在大數據時代的互聯網社會里,特別是商業社會里,"差不多先生"將越來越無所適從、無處藏身,這是科技進步對傳統文化中的"中庸"的一次革命,是社會底層技術對社會底層的一次洗禮,在未來的[FS:PAGE]社會中,誰掌握了大數據應用,無異于通曉了上帝的秘密。
相關文章
大數據等構成的人體信息物聯網將改變未來醫療模式
一條項鏈可以實時監測人體心肺功能、一個戒指可以監測呼吸脈搏等指標、一副眼鏡可以監測精神疾病患者狀況……記者20日從成都舉行的2021第二屆四川康復治療及產業論壇上獲悉,由大數據、云計算、有限傳輸與無線傳輸相結合構成的人體信息物...
依托大數據物聯網 開展防汛工作
記者從白云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獲悉,為確保轄區安全度汛,該局充分利用大數據、物聯網技術,開展職責范圍內防汛搶險的應急綜合調度、指揮、協調工作,以有效應對汛期突發事件、緊急或特殊情況。該局以白云區“數字城管”系統平臺為基礎,依托...
治理PM2.5推行智能型環保 云計算大數據首當其沖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家電商會會長、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接受采訪時一句:“北京昨天的霧霾還很重,今天天氣很好,北京的天氣比較講政治。”的玩笑逗樂了在場所有記者。
大數據和分析解決方案如何在數字時代徹底改變業務?
如今的技術在不斷地發展。無論是自動駕駛汽車、機器人還是重型自動機械,技術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更好。然而,很多技術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數據、各種規模和類型企業的信息,以及解釋這些數據和信息的高級分析技術。由于大數據在推動組織數...
互聯網趨勢下,物流倉儲如何“玩”好大數據
前段時間電商物流界兩位大佬的“數據之爭”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其他因素先不說,單說引起此次紛爭的“大數據”,已經是互聯網時代一個不得不思考的問題。早已有人斷言:得數據者得天下。巨沃成立至今一直專注于倉儲物流供應鏈的管理與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