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科技帶來大量商機
中華電信董事長李炎松、Google臺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SAP臺灣區總經理吳升奇、小智研發創辦人黃謙智,12日下午分享如何依據消費者需求,創新商業模式?他們共同的答案是科技。
所謂科技,小至如何呈現網路資訊、食品履歷,大至如何運用海量資料庫,萃取黃金資訊。
網路不會讓你賺錢,但它是一個必經的管道,黃謙智舉自己最近的親身經驗。最近,他服用了朋友拿來、歐洲包裝的三包精美感冒藥粉。但他吃了藥,感冒依舊沒好。他上網一查才知道,這包昂貴的藥粉,成份只是鴨內臟萃取物加上糖粉。
他以此舉例,說明許多人跟他一樣,都會到網路上查詢資訊,所以企業必須注重網路上與消費者的溝通。
吳升奇以南投小米酒酒瓶舉例說,經歷毒奶粉、毒淀粉等食品安全危機后,消費者更想要摸清食品制造過程。酒瓶上貼有電子標簽(RFID),只要消費者用智慧手機掃瞄,即可判別米酒原料是否經過認證,避免買到仿冒品。
同樣的技術,把垃圾變性感的小智研發也用在回收寶特瓶制作的內衣褲上。創辦人黃謙智說,因為消費者的需求,品牌商愈來愈注重產品履歷。小智研發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合作,將美國東岸的寶特瓶裝上電子標簽,好讓品牌商告訴消費者,紡織原料的來源。
中華電信董事長李炎松則以電信商的優勢說明,資料礦與傳統油、礦不一樣的地方在于,資料礦一直在增加,而且可以重復應用。
例如說,中華電信反覆分析客戶使用行為,判斷需要高速寬頻的客戶,聚集在哪些地區。再根據分析結果,提供適量的寬頻網路,在當地進行精準建設。
李炎松一講完,身旁的吳升奇馬上提議,中華電信的資料值得購買,可提煉有價值的資訊。他解釋,人手一支智慧手機的時代,可透過網路流量了解人流。譬如,遠東百貨可與中華電信合作,分析陸客逛百貨公司的喜好柜點,根據銷售成績來調整租金。
不管終端裝置怎么變化,最后會變得只剩一個螢幕,簡立峰說,現在的消費者拿到終端裝置,他要的是背后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