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搶先發力搶占我國物聯網裝備制造市場
東莞產國內首套RFID(射頻識別技術)電子標簽封裝機研發成功,標志著東莞搶先發力物聯網裝備制造。據介紹,這套由東莞華中科技大學工程制造研究院(簡稱工研院)研發的RFID電子標簽封裝機,封裝準確率達99.95%,一小時可封裝3000片電子標簽,另外一個型號的封裝機一小時可封裝5000片。目前,工研院正在研究一小時封裝10000片的封裝機。
東莞華中科技大學制造工程研究院(簡稱工研院)創建于2007年5月,是由東莞市人民政府、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和華中科技大學合作共建的一個科技創新、技術服務、產業孵化平臺,旨在推動區域創新體系建設,提升廣東省制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
推進國家級研究成果工程化應用,將實驗室成果變成真正的生產力,是工研院落戶東莞以來卓有成效的一項工作。本屆物博會上吸引眼球的RFID電子標簽封裝機,就是工研院根據廣東省發展RFID產業的戰略需求,積極推進國家863重大專項成果——RFID全自動封裝生產線在廣東的成果轉化工作,為未來物聯網提供的一種核心裝備。
據了解,該項目目前已經開發出3種RFID自動化封裝生產線(寬幅/窄幅/載帶),研制了5類RFID設備(點膠/貼片/熱壓/檢測/輸送),開發出5種以上RFID電子標簽及其制造工藝,實現了標簽多品種、低成本、高效率生產。設備主要性能指標達國際先進水平,價格僅為國外同類產品1/5左右,性價比高,降低了企業投資成本,目前已經為廣東省封裝行業的龍頭企業中山達華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定制了多臺RFID封裝設備,對推動廣東省構建RFID自主創新產業鏈以及促進新興產業發展意義重大。
相關文章
“智慧東莞”6000萬扶持物聯網產業
東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劉炯賢在東莞市物聯網產業發展形勢報告會上透露,市經信局制定的《東莞市促進高端新型電子信息產業(含物聯網)發展財政扶持實施細則》送審稿已報送市政府,計劃力爭到2012年東莞實現物聯網產值500億元。
東莞松山湖首創智慧林業管理 園區樹木有了“電子身份證”
松山湖1000棵樹都有了身份證,澆水、保養和維護,都用物聯網記錄起來了。23日,記者從松山湖獲悉,高新區將推廣智慧林業項目,通過物聯網技術為每棵樹安裝RFID電子標簽,實現對轄區內林木精細化管理。
帶寬為智慧東莞提供根基
年初東莞經信工作會議明確,從今年起到2 0 17年,東莞計劃投入200億元人民幣重點推動實施“智慧政務”等“智慧東莞”10大重點工程,加快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