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重慶進行時
[ 導讀 ] 也許汽車能在天上飛,也許所有的工作都由機器人完成,這些夢幻般的想象,并非遙不可及。
生在這個城市。
它的未來,應該是怎樣的模樣?
也許汽車能在天上飛,也許所有的工作都由機器人完成,這些夢幻般的想象,并非遙不可及。
研究機構Fabrica負責人丹·黑爾曾說,“將來的發展趨勢應該是:智慧的市民打造智慧的城市。”
截至2013年8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外公布的國家智慧城市試點達193個。
來自安信國際的預測顯示,“十二五”期間,中國將有600至800個城市打造“智慧城市”,與此相關的智慧城市建設投資將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
這個數字,只是起點。
巨大的市場空間正向整個行業敞開大門,對于企業而言,是否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毫無疑問,這是城市建設最好的時代。
“智慧”的兩江新區
“兩江新區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做到‘跟風’不‘瘋’。”重慶兩江新區建設管理局副局長鄭勇強調。
2009年1月28日,IBM首席執行官彭明盛首次正式提出“智慧城市”這一概念。
在數字城市和智能城市之后,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工業化與城鎮化建設的一個深度融合,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級形態。包括城市經濟信息化、城市社會管理智能化、環境維護自動化和居民生活便捷化等多方面的內容。
2012年年底,重慶兩江新區、南岸區申報智慧城市試點。
2013年1月29日,住建部公布了90個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重慶市兩江新區、南岸區入圍。
工作的開展,遠遠早于此時。
2010年6月18日,兩江新區正式掛牌成立。這個中國內陸第一個國家級新區從一開始的打造,就避免著“千城一面”。
“兩江新區智慧城市建設主要任務可概括為‘217’,即2項基礎設施、1個信息平臺、7項應用工程建設。”鄭勇介紹。
2項基礎設施建設,一個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全面覆蓋、高度融合的智慧兩江感知網絡,實現城市動態的實時數據獲取;一個是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空間、人口、經濟、法人基礎數據庫系統,為智慧城市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1個信息平臺,是指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對城市各類公共信息進行統一管理、共享、交換,滿足各行業需求。
7項應用工程建設體現在智慧應用體系方面,建設智慧政務、智慧物流等七大應用示范工程。
牽涉城市建設方方面面的智慧城市建設,很大,就極易空,如何避免?
兩江新區的戰略是:分階段落地,著重抓好切入點。
鄭勇稱,這是一個三步走的項目實施規劃。
第一步,2013年9月完成網絡和數據基礎設施建設;
第二步,2014年10月,完成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第三步,2015年12月,完成7項應用示范建設。
“目前我們正在制定工作計劃,各單位報送的智慧城市建設項目已經162個,我們擇優納入兩江新區智慧城市試點建設計劃。今年9月會與住建部簽訂創建協議,重點項目列入創建任務書,按住建部要求深化總體規劃,體現‘一城一策’,完善總體設計。”
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
在網絡和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水土高新園內,云計算產業、機器人產業、面板產業、LED產業和生物醫藥為主體的五大高新產業集群發展效應已經明顯。
公共信息平臺是智慧城市應用的基礎支撐平臺,兩江新區計劃與運營商聯合建設運營,已經開展方案設計。
依托兩江新區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智慧物流31個項目已全部開展建設,包括現代物流平臺建設12項,電子商務建設9項,信息技術升級10項。
以“智慧城+生態城”理念建設兩江智慧總部基地,該地塊地下車庫互聯互通、全部綠色建筑、設備一體化建設,并集成智慧出行、智慧城市安全等應用系統。
……
涉及到哪些行業?鄭勇笑著稱“各行各業”。
“智慧城市所涵蓋的領域范圍遍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經逐步涉及到城市運營管理的各個系統,如交通、安防、電力、政務管理、應急、醫療、教育等。我個人認為感知技術和大數據這兩個產業未來有很好的商機。”
他興致勃勃地勾勒著兩江新區未來的藍圖,“就是安全、高效、和諧有序、綠色和智慧的城市。”
在手機上構建一個城市
鄭勇所稱的,智慧城市的建設涉及到“各行各業”,并不是夸張。
一方面,智慧城市產業鏈條極為龐大,比如其涉及到IT、基礎建設、云計算、泛在網絡、傳感器、節約能源、改善環境、公眾服務等各個環節,每個環節都可以由諸多企業來提供服務;另一方面,市場需求量的旺盛,也是企業眼里的“香餑餑”。
金蝶軟件便盯著這個機會。
金蝶軟件(中國)有限公司助理總裁兼重慶分公司總經理羅軍最近的愿望和重心,是希望同入選智慧城市試點的南岸區協議合作。
“智慧城市這么多項目,怎么管理,怎么交流?需要建設智慧城市的協同工作平臺,計劃是在三個月內,把這個平臺做起來。”。
他的底氣,是金蝶的“云之家”協同辦公平臺。
“處理的一切事情都可以在手機上做到。移動簽到、內部新聞、通訊錄、移動差旅、企業工作流程手機上可以全部解決。整個金蝶的人都在里面交流,非常暢通。業績快報每天實時排名,員工成長狀態一目了然。”。
他舉了銷售的例子,“每個員工可以通過每天的數據進行考核,銷售員是流動的,以前流失一個銷售員,他手上的客戶就丟失了,現在即便人走了,但是客戶資料在里面,換個人依然可以進行。”
在他看來,作為全球領先的云管理領航者,管理信息化,管理理念創新和管理技術創新這三點,是金蝶的優勢;而智慧城市的建設,則是金蝶的機會。
第一時間,金蝶做了“智慧城市名片解決方案”。
換言之,就是智慧城市手機客戶端。
羅軍在手機上展示了給深圳做的一個智慧城市手機端門戶,包括精彩城市、生態城市、特色行業、政府服務、投資城市、名優企業六大板塊,非常清晰,整個城市人文、經濟、資訊、企業服務、投資環境等方方面面,一目了然。
“當客戶需要,第一時間就能想到城市;當客戶想起,第一時間就能找到城市便民服務”。他這么解釋,“就是在手機上構建一個城市。”
在羅軍看來,智慧城市之下,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會改變。
“智慧城市帶來的最大變革,是產業鏈的改變和轉型,可能會催生一些新興的行業和產業。”
羅軍還記得2006年的時候,他去美國參觀比爾蓋茨打造的“微軟之家”。
“所有的一切都是智能的,典型的就是‘智慧之家’。印象最深的是女士照鏡子,出去商務還是出去休閑娛樂,一按鈕,穿什么衣服的推薦就出來了,鏡子簡直叫‘魔鏡’。這其實就是通過大數據分析的典型。”
2006年的“魔鏡”,在今天的羅軍看來,一點也不神奇。
“以前物聯網設備太貴,大數據網絡帶寬不夠。現在物聯芯片的成本降低,帶寬的解決很容易實現。產業鏈的廠家越來越多了,成本才會越來越低。成本降下來之后,就可以普及推廣了,對整個產業鏈的調整,改變產業結構都會有促進。”
智能家居的“魔鏡”
羅軍說得沒錯,2006年微軟“智慧之家”的魔鏡,在今天的重慶,已經能夠實現。
建設智慧城市重要的板塊之一——智能家居的打造,已經風生水起。
重慶慧居智能電子有限公司財務總監趙勇說到公司的智能家居,頗為驕傲。
從2004年開始,重慶慧居智能電子有限公司開始做智能家居。
但顯然,這個前衛的觀念,在當時的消費市場和配套硬件嚴重跟不上的情況下,很快擱淺。
轉機從2009年開始。
樓市的火熱,人們從單純的滿足住宅功能到人性化、智能化的需求轉變,家居智能化逐漸被人接受,并很快發展成為一種趨勢。
“公司反應很快,一邊迅速成立了研發小組,一邊做新產品的市場推廣。”
2012年10月13日,重慶慧居智能電子有限公司西南大區銷售部邀請地產界開發商召開新品發布會,內容主要是介紹整合宜居通功能的樓宇對講系統,介紹采用安卓系統物聯網智能終端的數字家居系統。數十個開發商企業代表參加了這次發布會。
可以實際觸摸操控的產品,很快占領市場先機。
“現在公司主要發展方向是整個云社區系統。目前產品已經成型了,試點已經簽了一個,基本上進入實施推廣應用,樣板房已經出來了。在外省市也簽訂了一些協議打造樣板房。最快就是時代都會,一期可能年底就會交房。整個小區用我們全新的產品,操作云社區系統的工具當時對方選擇的是掛墻式的,我們主推是平板式的,不管開發商選擇哪一種,我們都能夠提供。”設計部經理何雙稱最近很忙,因為“前期的積累,公司接到很多訂單。”
何雙口中的云社區系統,即智慧社區總體架構,包括云服務、云平臺、物聯網、云終端。其中物聯網包括智慧家居和智慧社區,主要分為可視對講、安防管理、遠程視頻監控、設備智能管控等。
“物聯網聯盟有三十幾家企業。涵蓋智能家居、智慧車輛、智慧城市,包括傳感器企業,芯片企業等,這個產業是非常大的。”
2012年12月,得知重慶市兩江新區和南岸區要打造智慧城市,公司管理層很激動,趙勇很清楚,這對于智能家居行業來說,是大好的機會。
“我們仔細了解了各個項目,與項目的主管部門聯系溝通。經過他們的考察,我們獲得了認可,也獲得了合作的機會。”趙勇回憶。
“加入智慧城市體系后,企業的戰略有了一些調整,但是不大,因為在提出智慧城市試點概念之前,我們已經在做智慧家居,在技術和市場上面都站得比較前端。”
2萬億的商機
趙勇很看好自己從事的這個行業,“我們與智慧社區或者樓盤簽約,價格不貴。基本上不增加他們的成本。同時因為智慧設計最貼近每個人的生活,受眾面是比較廣的。打造一個智慧城市最關鍵的是基礎設施的打造和相關廠家企業的一個整合以及群眾的接受。”
令趙勇比較困惑的是,“現在可能在技術方面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企業都是按照自己的標準來做,最后的兼容啊,如何把它整個激活起來整合起來,這是比較有難度的。并且推廣起來也很有難度。”
整合,也是羅軍在思考的問題。
“對于我們企業來說,智慧城市的機會很大,有很多條路徑,也有很好的市場前景,但是我們企業自己也要做好準備。”
在羅軍看來,企業的準備,首先是“一定要有一些人來研究,怎么適應市場新的趨勢。過去做的是傳統的,現在可以做到智能的東西。仍然按照傳統來做,這一塊就會丟失。”
第二個重要的準備即是投入,“資本的整合很重要,比如智慧城市產業鏈上的整合,很多行業可以交叉組建新的產業公司,做新的快速推進,這樣的模式也許會進行得比較快。”
羅軍看好的是物聯網的發展,“采取數據要有感知設備,就是物聯網設備。還有做自動化的,做數據挖掘和分析的,行業前景都會很好。到處都能拿到數據了,安全就顯得重要,所以安全行業是下一個階段發展得比較快的環節。智慧下會改變很多模式,會衍生出新的商業模式、營銷模式、研發模式等,在制造業和創意產業上也會有所拉動。”
來自安信國際的預測顯示,“十二五”期間,中國將有600至800個城市打造“智慧城市”,與此相關的智慧城市建設投資將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
如何搶占智慧城市的商機,敏銳的企業家們已經上路,而如何尋找到最有效便捷的路徑,他們,都在思索……
它的未來,應該是怎樣的模樣?
也許汽車能在天上飛,也許所有的工作都由機器人完成,這些夢幻般的想象,并非遙不可及。
研究機構Fabrica負責人丹·黑爾曾說,“將來的發展趨勢應該是:智慧的市民打造智慧的城市。”
截至2013年8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外公布的國家智慧城市試點達193個。
來自安信國際的預測顯示,“十二五”期間,中國將有600至800個城市打造“智慧城市”,與此相關的智慧城市建設投資將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
這個數字,只是起點。
巨大的市場空間正向整個行業敞開大門,對于企業而言,是否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毫無疑問,這是城市建設最好的時代。
“智慧”的兩江新區
“兩江新區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做到‘跟風’不‘瘋’。”重慶兩江新區建設管理局副局長鄭勇強調。
2009年1月28日,IBM首席執行官彭明盛首次正式提出“智慧城市”這一概念。
在數字城市和智能城市之后,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工業化與城鎮化建設的一個深度融合,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級形態。包括城市經濟信息化、城市社會管理智能化、環境維護自動化和居民生活便捷化等多方面的內容。
2012年年底,重慶兩江新區、南岸區申報智慧城市試點。
2013年1月29日,住建部公布了90個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重慶市兩江新區、南岸區入圍。
工作的開展,遠遠早于此時。
2010年6月18日,兩江新區正式掛牌成立。這個中國內陸第一個國家級新區從一開始的打造,就避免著“千城一面”。
“兩江新區智慧城市建設主要任務可概括為‘217’,即2項基礎設施、1個信息平臺、7項應用工程建設。”鄭勇介紹。
2項基礎設施建設,一個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全面覆蓋、高度融合的智慧兩江感知網絡,實現城市動態的實時數據獲取;一個是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空間、人口、經濟、法人基礎數據庫系統,為智慧城市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1個信息平臺,是指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對城市各類公共信息進行統一管理、共享、交換,滿足各行業需求。
7項應用工程建設體現在智慧應用體系方面,建設智慧政務、智慧物流等七大應用示范工程。
牽涉城市建設方方面面的智慧城市建設,很大,就極易空,如何避免?
兩江新區的戰略是:分階段落地,著重抓好切入點。
鄭勇稱,這是一個三步走的項目實施規劃。
第一步,2013年9月完成網絡和數據基礎設施建設;
第二步,2014年10月,完成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第三步,2015年12月,完成7項應用示范建設。
“目前我們正在制定工作計劃,各單位報送的智慧城市建設項目已經162個,我們擇優納入兩江新區智慧城市試點建設計劃。今年9月會與住建部簽訂創建協議,重點項目列入創建任務書,按住建部要求深化總體規劃,體現‘一城一策’,完善總體設計。”
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
在網絡和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水土高新園內,云計算產業、機器人產業、面板產業、LED產業和生物醫藥為主體的五大高新產業集群發展效應已經明顯。
公共信息平臺是智慧城市應用的基礎支撐平臺,兩江新區計劃與運營商聯合建設運營,已經開展方案設計。
依托兩江新區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智慧物流31個項目已全部開展建設,包括現代物流平臺建設12項,電子商務建設9項,信息技術升級10項。
以“智慧城+生態城”理念建設兩江智慧總部基地,該地塊地下車庫互聯互通、全部綠色建筑、設備一體化建設,并集成智慧出行、智慧城市安全等應用系統。
……
涉及到哪些行業?鄭勇笑著稱“各行各業”。
“智慧城市所涵蓋的領域范圍遍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經逐步涉及到城市運營管理的各個系統,如交通、安防、電力、政務管理、應急、醫療、教育等。我個人認為感知技術和大數據這兩個產業未來有很好的商機。”
他興致勃勃地勾勒著兩江新區未來的藍圖,“就是安全、高效、和諧有序、綠色和智慧的城市。”
在手機上構建一個城市
鄭勇所稱的,智慧城市的建設涉及到“各行各業”,并不是夸張。
一方面,智慧城市產業鏈條極為龐大,比如其涉及到IT、基礎建設、云計算、泛在網絡、傳感器、節約能源、改善環境、公眾服務等各個環節,每個環節都可以由諸多企業來提供服務;另一方面,市場需求量的旺盛,也是企業眼里的“香餑餑”。
金蝶軟件便盯著這個機會。
金蝶軟件(中國)有限公司助理總裁兼重慶分公司總經理羅軍最近的愿望和重心,是希望同入選智慧城市試點的南岸區協議合作。
“智慧城市這么多項目,怎么管理,怎么交流?需要建設智慧城市的協同工作平臺,計劃是在三個月內,把這個平臺做起來。”。
他的底氣,是金蝶的“云之家”協同辦公平臺。
“處理的一切事情都可以在手機上做到。移動簽到、內部新聞、通訊錄、移動差旅、企業工作流程手機上可以全部解決。整個金蝶的人都在里面交流,非常暢通。業績快報每天實時排名,員工成長狀態一目了然。”。
他舉了銷售的例子,“每個員工可以通過每天的數據進行考核,銷售員是流動的,以前流失一個銷售員,他手上的客戶就丟失了,現在即便人走了,但是客戶資料在里面,換個人依然可以進行。”
在他看來,作為全球領先的云管理領航者,管理信息化,管理理念創新和管理技術創新這三點,是金蝶的優勢;而智慧城市的建設,則是金蝶的機會。
第一時間,金蝶做了“智慧城市名片解決方案”。
換言之,就是智慧城市手機客戶端。
羅軍在手機上展示了給深圳做的一個智慧城市手機端門戶,包括精彩城市、生態城市、特色行業、政府服務、投資城市、名優企業六大板塊,非常清晰,整個城市人文、經濟、資訊、企業服務、投資環境等方方面面,一目了然。
“當客戶需要,第一時間就能想到城市;當客戶想起,第一時間就能找到城市便民服務”。他這么解釋,“就是在手機上構建一個城市。”
在羅軍看來,智慧城市之下,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會改變。
“智慧城市帶來的最大變革,是產業鏈的改變和轉型,可能會催生一些新興的行業和產業。”
羅軍還記得2006年的時候,他去美國參觀比爾蓋茨打造的“微軟之家”。
“所有的一切都是智能的,典型的就是‘智慧之家’。印象最深的是女士照鏡子,出去商務還是出去休閑娛樂,一按鈕,穿什么衣服的推薦就出來了,鏡子簡直叫‘魔鏡’。這其實就是通過大數據分析的典型。”
2006年的“魔鏡”,在今天的羅軍看來,一點也不神奇。
“以前物聯網設備太貴,大數據網絡帶寬不夠。現在物聯芯片的成本降低,帶寬的解決很容易實現。產業鏈的廠家越來越多了,成本才會越來越低。成本降下來之后,就可以普及推廣了,對整個產業鏈的調整,改變產業結構都會有促進。”
智能家居的“魔鏡”
羅軍說得沒錯,2006年微軟“智慧之家”的魔鏡,在今天的重慶,已經能夠實現。
建設智慧城市重要的板塊之一——智能家居的打造,已經風生水起。
重慶慧居智能電子有限公司財務總監趙勇說到公司的智能家居,頗為驕傲。
從2004年開始,重慶慧居智能電子有限公司開始做智能家居。
但顯然,這個前衛的觀念,在當時的消費市場和配套硬件嚴重跟不上的情況下,很快擱淺。
轉機從2009年開始。
樓市的火熱,人們從單純的滿足住宅功能到人性化、智能化的需求轉變,家居智能化逐漸被人接受,并很快發展成為一種趨勢。
“公司反應很快,一邊迅速成立了研發小組,一邊做新產品的市場推廣。”
2012年10月13日,重慶慧居智能電子有限公司西南大區銷售部邀請地產界開發商召開新品發布會,內容主要是介紹整合宜居通功能的樓宇對講系統,介紹采用安卓系統物聯網智能終端的數字家居系統。數十個開發商企業代表參加了這次發布會。
可以實際觸摸操控的產品,很快占領市場先機。
“現在公司主要發展方向是整個云社區系統。目前產品已經成型了,試點已經簽了一個,基本上進入實施推廣應用,樣板房已經出來了。在外省市也簽訂了一些協議打造樣板房。最快就是時代都會,一期可能年底就會交房。整個小區用我們全新的產品,操作云社區系統的工具當時對方選擇的是掛墻式的,我們主推是平板式的,不管開發商選擇哪一種,我們都能夠提供。”設計部經理何雙稱最近很忙,因為“前期的積累,公司接到很多訂單。”
何雙口中的云社區系統,即智慧社區總體架構,包括云服務、云平臺、物聯網、云終端。其中物聯網包括智慧家居和智慧社區,主要分為可視對講、安防管理、遠程視頻監控、設備智能管控等。
“物聯網聯盟有三十幾家企業。涵蓋智能家居、智慧車輛、智慧城市,包括傳感器企業,芯片企業等,這個產業是非常大的。”
2012年12月,得知重慶市兩江新區和南岸區要打造智慧城市,公司管理層很激動,趙勇很清楚,這對于智能家居行業來說,是大好的機會。
“我們仔細了解了各個項目,與項目的主管部門聯系溝通。經過他們的考察,我們獲得了認可,也獲得了合作的機會。”趙勇回憶。
“加入智慧城市體系后,企業的戰略有了一些調整,但是不大,因為在提出智慧城市試點概念之前,我們已經在做智慧家居,在技術和市場上面都站得比較前端。”
2萬億的商機
趙勇很看好自己從事的這個行業,“我們與智慧社區或者樓盤簽約,價格不貴。基本上不增加他們的成本。同時因為智慧設計最貼近每個人的生活,受眾面是比較廣的。打造一個智慧城市最關鍵的是基礎設施的打造和相關廠家企業的一個整合以及群眾的接受。”
令趙勇比較困惑的是,“現在可能在技術方面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企業都是按照自己的標準來做,最后的兼容啊,如何把它整個激活起來整合起來,這是比較有難度的。并且推廣起來也很有難度。”
整合,也是羅軍在思考的問題。
“對于我們企業來說,智慧城市的機會很大,有很多條路徑,也有很好的市場前景,但是我們企業自己也要做好準備。”
在羅軍看來,企業的準備,首先是“一定要有一些人來研究,怎么適應市場新的趨勢。過去做的是傳統的,現在可以做到智能的東西。仍然按照傳統來做,這一塊就會丟失。”
第二個重要的準備即是投入,“資本的整合很重要,比如智慧城市產業鏈上的整合,很多行業可以交叉組建新的產業公司,做新的快速推進,這樣的模式也許會進行得比較快。”
羅軍看好的是物聯網的發展,“采取數據要有感知設備,就是物聯網設備。還有做自動化的,做數據挖掘和分析的,行業前景都會很好。到處都能拿到數據了,安全就顯得重要,所以安全行業是下一個階段發展得比較快的環節。智慧下會改變很多模式,會衍生出新的商業模式、營銷模式、研發模式等,在制造業和創意產業上也會有所拉動。”
來自安信國際的預測顯示,“十二五”期間,中國將有600至800個城市打造“智慧城市”,與此相關的智慧城市建設投資將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
如何搶占智慧城市的商機,敏銳的企業家們已經上路,而如何尋找到最有效便捷的路徑,他們,都在思索……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07月13日 11:40朗銳智科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09月01日 09:09電子工程世界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09月13日 15:58千家網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09月13日 15:43千家網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
03月02日 14:51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