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行業迎來智能化發展新增長點
隨著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的興起,傳感器產業成為世界各國在高新技術發展中爭奪的一個重要領域。數據顯示,2011年全球傳感器市場容量為575億美元,預計2017年可超767億美元。近年來我國傳感器產業快速增長,應用模式也日漸成熟。近來,傳感器行業迎新增長點,智能化發展勢不可擋。
傳感器行業迎新增長點
傳感器早已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光光只是工業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在我們的各類智能設備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傳感器產業作為國內外公認的具有發展前途的高技術產業,以其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滲透能力強、市場前景廣等特點為世人矚目。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大力加強傳感器的開發和在國民經濟中的普遍應用”等一系列政策導向和支持下,在蓬勃發展的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市場的推動下,傳感器已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基礎,并在技術創新、自主研發、成果轉化和競爭能力等方面有了長足進展,為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現階段,我國在傳感器技術研究方面,正在逐漸縮小與國外的差距,一批基于MEMS技術的新型傳感器正在進入市場,在各領域中不斷拓寬應用范圍,設計技術、材料控制技術、生產技術、可靠性技術和測試技術不斷發展成熟,量產能力逐步提高。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條件下,我國生產的傳統傳感器,如力學量傳感器、氣體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光學傳感器、電壓敏傳感器,產銷形勢穩中有升,不僅在國內市場的份額逐步增長,還同時滿足了部分國外市場的需求。
我國工業現代化的進程和電子信息產業以20%以上的速度連續高速增長,帶動了傳感器市場的快速上升。近幾年,傳感器在醫療、環保、氣象等專用電子設備中的應用也快速增長,所用傳感器占市場份額的15%左右。上述行業對傳感器的大量需求,為本土傳感器產業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遇。
分析人士認為,物聯網硬件領域如傳感器存有結構性機會。物聯網系統中需要用到的傳感器多達十幾種。IHSiSuppli統計,2012年全球MEMS市場規模為84.1億美元,預計201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90.9億美元,同比增長8.1%,未來兩年將保持兩位數增長。這將支持傳感器領域的發展。
傳感器智能化發展迫在眉睫
傳感器是當前急需發展的重要電子器件之一,而該器件也就是傳感器。在信息消費中,信息來源的準確、及時、覆蓋密度大面積廣是基礎,而傳感器是作為其中最為重要的介質之一。
當然傳感器的技術指標發展是朝著集成化,微型化,智能化等科學方向傳感器作為模擬人感官采集外部信息的電子器件,表現傳感器的智能化,就需要像是實現人類大腦和神經系統的一部分功能一樣,從感覺到記憶到思維過程,而賦予傳感器智能的內涵可以有多個層次和程度,智能傳感器的智慧和能力也會從簡單樸素階段向復雜抽象階段發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模擬人類大腦和神經系統部分功能的傳感器稱為智能傳感器。具有一定的對所檢測參數進行信息處理、分析的功能或是對信息能夠存儲或是將信息分析結果轉化為其他指令等功能的傳感器都可以稱之為智能傳感器。
類似通過工藝技術手段將傳感器與微處理器兩者緊密結合,將傳感器的敏感元件及其信號調理電路與微處理器集成在一塊芯片上,這可稱作具有初步智能的傳感器。智能傳感器將ASIC電路、微處理器、通信接口、軟件協議等與敏感芯片相結合,使得敏感芯片的感知信息得到最充分的利用。集成化、微型化、多功能化、智能化、網絡化是傳感器的發展趨勢,但集成化和微型化是這種趨勢的基礎,只有集成化、微型化技術才能實現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多功能、智能化和網絡化。
近些年來看,國內傳感器產業向微型化、集成化發展的主要瓶頸是我國IC與MEMS技術產業鏈能力不足,不論是在技術素質、生產能力還是在生產規模方面與國際先進技術相比差距都比較大。就傳感器產品來說,盡管單項產品技術較強,但總體上還存在可靠性不高、基礎技術和制造工藝研究欠缺、產品性能和功能落后、產品技術更新周期長、針對應用要求自下而上設計較少等方面的基礎問題。我國傳感器的科研開發水平約落后發達國家5~10年,生產技術約落后10~15年。目前智能傳感器是國際上傳感器研究的熱點和前沿,大力開展智能傳感器研究是我們應采取的跨越式的發展思路,是占領未來信息技術制高點的戰略的關鍵措施。
公眾信息市場是智能傳感器應用體量巨大的市場。以市場需求為牽引、擴大信息消費市場對我國智能傳感器的促進作用是十分直接的,在國務院《關于加快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的政策支持下,我國智能傳感器從技術到產品都將會超出預期快速發展,在技術的自主創新、產品產業化、擴大市場占有份額等方面形成良性循環。我國擴大信息消費的舉措,為智能傳感器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推動力,所以抓住機遇大幅度增強我國傳感器研制和生產的綜合實力、建立智能傳感器高新技術產業是我國未來在信息技術領域處于自主地位的重要基礎。
從國家經濟結構布局考慮,應著重于全IC與傳感器產業鏈的系統推進,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建立行業共性技術服務平臺,為行業自主創新及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使行業整體發展水平得到顯著提升;鼓勵跨行業的聯合經營模式,支持完成一批高精度智能傳感器的自主設計、開發及產業化建設;組織各研究機構大專院校解決傳感器主干產品智能化、網絡化的關鍵問題,在技術上突破封鎖,在智能傳感器上以自主創新技術為主,在下一代信息技術發展中步入先進行列。
相關文章
5G推動低碳節能,中移物聯網OnePark智慧園區助力星網銳捷智能化升級
世界電信日來臨之際,5G技術與“雙碳”議題備受關注。5G數字化應用如何促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在5G智慧園區的改造升級進程中可見一斑。智慧園區建設是帶動城市經濟發展和產能提升的強大助力,中移物聯網OnePark智慧園區...
華為礦鴻操作系統橫空出世,煤礦智能化開啟新篇章
首款煤礦行業鴻蒙操作系統來襲,華為開辟工業互聯網發展新路徑。回顧互聯網的發展史,可以看出,變革往往都是從操作系統開始的:以Windows為代表的操作系統,開啟了PC互聯網時代;以安卓和IOS為代表的操作系統,開啟了移動互聯網時...
專訪安心加云聯周鵬:推動地產智能化發展,驅動行業升級革新
2021年9月29日,由高科技行業門戶OFweek維科網主辦,OFweek物聯網承辦「OFweek2021(第六屆)物聯網產業大會”暨“維科杯·物聯網行業年度評選頒獎典禮”」在深圳會展中心成功舉辦,大會上,安心加云聯營銷總監周...
研究機構:3D傳感器市場2023年將恢復高速增長
據國外媒體報道,研究機構預計,在連續幾年的緩慢增長之后,全球3D傳感器市場在2023年將恢復高速增長。研究機構的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3D傳感器市場的規模將達到80億美元,而在2026年,預計會增長到150億美元,較202...
智能化物流提質增效強化“肌肉”,李寧華東智慧物流中心啟用
近年來,李寧公司一直積極推動創新技術的應用和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通過對自身物流系統的全方位智能升級,運用智能技術打造智慧零售型的物流管理平臺,完善集團整體物流倉網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