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難題:怎樣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最合適?
目前,世界上城市人口超過50萬的城市有700多座,并處于快速增長中。據市場研究公司Markets and Marktes近期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預計未來20年投資于這些“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資金將累積達到30-40萬億美元。
在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屬于剛剛起步階段。2013年1月,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創建工作會議公布了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住建部與第一批試點城市(區、縣、鎮)代表及其上級人民政府簽訂了共同推進智慧城市創建協議。經過地方城市申報、省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初審、專家綜合評審等程序,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共90個,其中地級市37個,區(縣)50個,鎮3個。
2013年8月5日在上述已經公布90個試點城市的基礎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外公布了2013年度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共確定103個城市(區、縣、鎮)為2013年度國家智慧城市試點。這樣兩批共有193個城市列入國家智慧城市試點。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全國各地知名的系統集成商紛紛轉型或者新增加智慧城市項目建設方面的業務,一時間,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提供商也成了熱門詞匯,但究竟哪些系統集成商有真正的解決方案,能提供完善的智慧城市項目實施和服務,卻是真假難辨。在這種情況下,千家品牌實驗室適時地推出“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提供商”品牌監測,監測行業命名為“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品牌監測從2013年8月開始,首次進入監測范圍的品牌有60個,總分超過400分的品牌有19個,約占品牌總量1/3。該數據說明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品牌建設程度遠高于其他行業,這與目前“具有一定實力才能做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供應商”的市場現狀相符合(如圖1.1)。
圖1.1 智慧城市解決方案7月行業均分
該份排名中,知名跨國公司的品牌識別基礎建設得分均在300左右,如華為、IBM、中興通訊、西門子、Intel、Oracle(甲骨文)等(如圖1.2)。品牌識別衡量指標包括:品牌設計、品牌文化、品牌最高榮譽、品牌歷史、品牌國際化與資本化。由此可見,品牌識別的完善是品牌做大做強的基礎要素,也是打造品牌必不可少的因素。
圖1.2 部分品牌的識別建設現狀
在數據完善過程中,品牌信息化建設、品牌布局、分銷渠道與客戶拓展是衡量品牌實力的重要指標。而名單中有41個品牌的品牌實力得分超過100,約占品牌總數2/3,比例超出智能建筑領域其他行業。說明這些品牌的實力確有保障,且競爭異常激烈。
活躍力得分主要來自于品牌關鍵詞搜索,旨在評估以上品牌在大信息時代運用互聯網整合營銷、宣傳品牌的綜合能力。該項屬于相對得分,及搜索量為第一的品牌得分最高,以此類推。目前該項超過50分的品牌有10個(如圖1.3),分別是華為(70)、IBM(65)、中興通訊(50)、西門子(65)、Oracle(60)、中國聯通(55)、惠普(50)、施耐德(55)、銀江股份(75)與航天科工(50)。其中僅中國聯通、銀江股份與航天科工不屬于跨國公司,其表現值得肯定。
圖1.3 部分品牌的活躍力發展現狀
從目前得分分析,品牌口碑是拉開排名差距的關鍵性因素之一。品牌口碑得分來源于企業公民行為(即社會公共責任表現),與微博網絡口碑得分。根據得分排名表,可明顯看出IBM的得分遙遙領先。其原因是IBM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了較多社會公益活動,包括環境保護、供應鏈伙伴關系等。NEC以108分位居該項第二(如圖1.4)。
圖1.4 各品牌口碑建設程度
日后,口碑得分會將各品牌的項目案例應用情況加入算分統計,因為項目案例應用是品牌得到用戶認可的最直觀的體現,敬請期待。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