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也能這么用!
智能手機:人手一個氣象臺
科學家研制出了用智能手機作為驅動內核的“納米衛星”
智能手機變身醫療實驗室
如今的智能手機就像一塊空白的畫板,制造商負責提供硬件,而用戶則通過豐富的App為手機帶來無限可能,使其變幻為樂器、掌上游戲機、商用設備,甚至是監控設備。但這些僅僅是一些基礎級應用,誰又想得到智能手機竟然還能驅動衛星?智能手機到底還有多少未被挖掘的未知功能呢?接著一起往下看。
1.預測天氣
專業網站Open Signal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實:由于安卓手機的傳感器本身可用于測量手機電池溫度、光線強度以及壓力感應強度等,它竟然能夠生成準確的天氣報告。只要有足夠的智能手機,你就相當于有了一個天氣傳感網絡。當下只能提供一些實時數據,但理論上,智能手機具備分析和預測天氣的能力。
2.驅動“納米衛星”
今年2月,谷歌的自有品牌手機Nexus One進入太空,不過,它可不是跟隨宇航員一起進入太空的,而是作為世界上首個手機衛星STRaND-1的核心驅動。該項目由英國薩利大學和薩利衛星科技公司聯合運作,主要研究智能手機所驅動的“納米衛星”收集太空數據的情況。
3.拯救熱帶雨林
來自印度尼西亞的非營利組織Rainforest Connection打算使用捐贈的智能手機偵查非法采伐行為,達到保護熱帶雨林的目的。權威科學周刊《新科學家》稱,該手機配備了太陽能電池板,可為手機聽筒全時段打開提供充足電量,一旦檢測到電鋸工作時的聲音,就會立刻觸發警報。
4.移動醫療實驗室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研究者研制出了一款托架和配套應用程序,可將智能手機完全打造成一個全功能的移動醫療實驗室,通過手機的攝像頭探測毒素、蛋白質、細菌、病毒以及其他生物體的存在。據RedOrbit網站報道,該托架由一系列微型光學元件組成,這些元件一般都用在大型且昂貴的實驗室設備中。盡管,這款托架的光學元件成本僅為200美元,但它的準確性絲毫不比實驗室高達5萬美元的設備差。
5.無人駕駛
谷歌無人駕駛汽車的高科技硬件和傳感器造價高達3萬美元,不過,來自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的一群學生撂出狠話,他們只用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在沒有高端的LIDAR傳感器和多架攝像頭的情況下,學生們僅僅利用手機自帶攝像頭和內置的GPS就搭建了一個無人駕駛汽車的原型。
6.探測生化武器攻擊
由美國國土安全部牽頭的Cell-All項目,旨在游說手機制造商為智能手機配備廉價的化學傳感器。只需一個降壓式變換電路,一個傳感器,即可以檢測出氯氣、沙林毒氣等致命的化學物質。目前,該技術正在進行驗證,最終能否真正投入使用,請大家拭目以待。
7.游戲瞄準器
想要射擊游戲更加真實刺激嗎?不妨讓智能手機變成真槍的瞄準鏡。Itelliscope公司將這一設想變成了現實,這款售價99美元的設備適用于狩獵步槍、氣槍、釘子槍,可提供風速、風向、指向以及彈藥情況等關鍵數據,此外,還可進行數碼變焦和視頻錄制。
8.金屬探測儀
許多內置磁力儀的智能手機可帶來意想不到的使用效果。Medgadget網站解釋說,如果你是一名內科醫生,接收了一名失去意識的病人,你必須立即判斷出其體內是否隱藏有金屬植入物。這時,你的智能手機便可充當金屬探測儀的角色。不過,受限于智能手機內置傳感器的工作性能,它尚不具備遠程工作的能力,因此,不要期望它能夠探測到深埋在地下的財寶。但這確實是智能手機帶來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功能。
相關文章
亞馬遜:今年不發布智能手機 零元發售不屬實
亞馬遜方面近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公司無意在今年發布自有品牌智能手機,即使該公司在未來發布智能手機產品,該款手機也不會免費發售。
自我感知會否成為智能手機發展下一步?
近幾年,眾多消費者和業界評論人士都在紛紛地指責手機廠商們不能在智能手機上帶來更多的突破性創新,這讓以蘋果、谷歌、微軟、三星等手機廠商管理著深覺壓力重大。但在這樣備受指責的日子里,他們迄今為止似乎也還是沒能做出成熟的挑戰性產品,...
匯頂觸摸式指紋識別芯片技術 搭載智能手機
近年來,在智能手機創新領域,蘋果獨領風騷,憑借藍寶石指紋識別技術引領智能移動終端潮流。如今,匯頂科技成功研發了, 適用于移動設備的觸摸式指紋識別芯片, 智能手機市場有望迎來新契。
智能手機操控型無人汽車亮相英國街頭
北京時間10月31日消息,據外媒報道,一輛由智能手機應用程序控制的無人駕駛汽車將在英國首次亮相,這輛汽車可搭載兩名乘客和一定數量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