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智慧醫療背后的故事
“預先預防的重要性”,這一理念不僅是現代科技發展的方向,也是未來智慧醫療發展的指引。事實勝于雄辯,接下來給大家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更加直觀奏效。
海淀區吳家村社區衛生服務站里,有一面寫著“醫囑一句三冬暖,親情服務暖人心”的錦旗。這面錦旗背后,不僅是張奶奶的親身經歷,一個老人與衛生服務站的故事,更是體現創新的醫療模式在慢性疾病發現與治療中的必要性。
張奶奶是這個社區里的一名普通老人,勞累了一輩子現在正是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但是高血壓卻讓張奶奶和兒女們的心里一直繃著根弦。雖然高血壓是常見病,但是它的危害在于隱形的并發癥,如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腎臟病等。雖然表面上風平浪靜,但是子女們都對張奶奶的身體提心吊膽,時刻提醒她去醫院復查。
對于慢性病來說,最有效的方式并不是治療,而是預防。為此子女們讓張奶奶試過各種預防方法,比如家用測量儀、血壓計、各種降壓保健品等等,買了一堆,但是沒有醫生的指導,張奶奶心里還是沒譜。為此,一家人帶著張奶奶沒少跑醫院,定期體檢。早起、預約、掛號、排隊、看病、取藥,其中的艱辛張奶奶還可以克服,但是子女們為了陪著張奶奶看病,時常請假耽誤了工作,這是張奶奶最不落忍的地方。
但在2012年以后,張奶奶一家突然變得很少去醫院了。鄰居們都很好奇,這是為什么呢?不是張奶奶不關心自己的高血壓了,也不是兒女們給她請了家庭醫生。按張奶奶的話說:“現在每天散著步就把健康帶回家了”。
原來從2012年起,北京市海淀區公共委和民政局為了更好加強慢性病管理,與北京柏某公司合作,使用WeHealth無線遠程電子血壓計和無線遠程監護及健康管理平臺,讓社區里的居民在家就可以免費監測慢性病。
是不是很不可思議?張奶奶剛聽到這樣的消息,也是同樣的反應,心想:在家就可以免費監測高血壓,還有醫生遠程給予健康指導,真有這樣的好事?反正是免費的,就試試吧。于是,張奶奶就在社區的衛生服務站辦理了一張個人健康數據卡。
一段時間之后,張奶奶發現,這個系統不僅能夠24小時監測血壓,還能定期的形成個人體檢報告,甚至比醫院的體檢報告更詳細,非常細微的變化也能檢查出來。最主要的是,一家人再也不用定期大費周章的往醫院折騰了。這種感覺就像配備了一個健康保鏢,還是隱形的,隨時保護著張奶奶,一家人心里懸著的石頭總算落了地。
就這樣,張奶奶每天就像定時“上班”一樣,持續用了大半年的慢性病監測系統。
誰知剛踏實不久,張奶奶一家的心又懸了起來,這次多虧了Wehealth,張奶奶一家才順利度過了健康危機。
在2012年11月初的幾次監測“請改為監測”中,社區醫生發現張奶奶連續出現心率緩慢的癥狀,有了多次的數據為證,社區醫生便約張奶奶來站檢查,通過心電圖記錄提示為室性早搏二聯律,是一種心律失常,如不及時治療,容易演變成心臟病,危害健康。這可嚇壞了張奶奶一家人。此前,全家誰都不知道張奶奶的這個問題,幸好有實時健康監控,才暴露出來身體的這個隱患。
聽取了醫生的建議后,家人迅速將張奶奶轉到了大醫院,經過301醫院確診。由于發現的及時,實行手術治療后,張奶奶已經徹底痊愈了。
這一有驚無險的插曲過后,張奶奶一家人心中滿是感激,于是就有了那面錦旗的故事。
張奶奶原名叫張秀芬,就像眾多使用Wehealth產品的老人一樣。
對于慢性病來說,如果沒有長期監測的健康數據,可能偶爾的異常在一年一次的體檢中不容易被發現,即使出現了異常,往往也不會被重視。由于有了長期的監測數據,為醫生的診斷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但是長期的監測如果通過醫院來做,是不切實際的,需要像Wehealth這種低成本又方便操作的方式。其實通過Wehealth,我們已經看到實現智慧醫療技術已經不是難題,未來需要解決的主要是商業模式的問題,如何尋求一種更好的商業模式讓所有參與體都能獲得各自的利益,讓項目能持續地運營下去,讓智慧醫療早日照進現實,真正服務民生,服務百姓,是我們接下來需要自己考慮的。
相關文章
智慧醫療醫囑執行解決方案
實現“5R”管理目標最大程度減少醫療差錯在醫療護理中,給藥錯誤造成的醫療事故時有發生,往往給醫院帶來巨大損失,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健康。醫護人員應當確保正確用藥,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醫療差錯的發生,集成了條碼和RFID技術的手持P...
打造智慧醫療解決方案,“物聯網+醫療”未來可期
智慧醫療是以“感、知、行”為核心的智能遠程疾病預防與護理平臺,需要融合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處理等多種技術。面對傳統醫療行業醫療系統碎片化、醫療信息孤島、醫療資源供不應求等痛點,智慧醫療應運而生。傳統的醫院就診存在著很多痛...
大數據助推智慧醫療發展,萬億藍海下需要注意三點
近年來,民眾生活水平與追求的不斷提升,使得醫療健康所受到的關注度持續走高。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加持下,信息化、智能化的智慧醫療加速崛起,醫療大數據價值也日益凸顯。根據2016年我國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