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識別天然密碼:新技術應用走向成熟
由于有著更加安全的識別方式,以及更加實用的應用模式,生物識別憑借著諸多的特點迅速俘獲了諸多用戶的青睞。而對于生物識別本身來說,也在向著更加廣泛的技術應用發展著。
生物識別是上帝賦予我們的天然密碼
什么是生物識別技術?所謂生物識別技術就是,通過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紋、指靜脈、人臉、虹膜等來進行個人身份的鑒定。所以說,生物識別是上帝賦予我們的天然密碼,由于人體特征具有人體所固有的不可復制的唯一性,這一生物密鑰無法復制,失竊或被遺忘,利用生物識別技術進行身份認定,安全、可靠、準確,可以說是最好的選擇。
生物識別技術在我國的研發幾乎與國外同步,開始集中于指紋識別,后續延伸的人臉識別、虹膜識別、掌形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發展,引起了行業的高度關注,促進了整個生物識別行也的發展。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領域覆蓋面在逐步擴大,就在今年我國在辦理護照、簽證等出入境工作開始采取留取指紋;博友叫“Ellen_晨小P”曾在#未來銀行創想#這一話題中談到,“以后的未來銀行應當是沒有卡的,也不要什么密碼了!都是生物識別,電腦攝像頭面部掃描就可以進行賬戶查詢,指紋驗證就可以辦理交易,轉賬什么的提供簡便的個人ID號就好了,科技化的銀行才是未來啊!”。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日漸成熟,其技術應用越來越多地被采用,在改變你我的生活方式。
生物識別新技術應用
1、骨骼掃描技術
首先想起骨骼掃描就是骷髏頭。其實真正的骨骼掃描并不是筆者所想象的那么恐怖。據了解這種骨骼掃描技術針對機場、主題公園、體育館等,利用X射線、伽馬射線及其他掃描元件。雖然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但也不代表不可以模仿出來。
骨骼掃描不需要做全身掃描,但是這種技術也面臨著一定的弊端。首先,傳感器與被測物體之間距離較遠,中間隨時出現的障礙物你無從判斷。其次,要創造每一個犯罪嫌疑人的身體掃描庫,這是個復雜的工程,若沒有數據庫做對比,也無從判斷,沒有依據可循。當然,對于人頭骨掃描還原技術也并非不可取,區分人與人不同之處體現在細節上。該技術尚未成熟,仍處于測試階段。
2、活躍的毛細血孔
在英國,一位科學家已經在實驗新的生物識別技術。通過指紋掃描檢測到是否有出現活躍的毛細血孔,通過濾波技術自動判定。這種技術有助于指紋掃描確立是由活體識別還是假指紋代替。這樣一來,可以判定嫌疑人是否作假或嫁禍于人的可能。
3、活體識別醫療數據卡
活體指紋生物識別數據卡可以存儲個人完整的醫療信息。該數據卡與標準的卡片大小相同,但內部可存儲千兆字節的醫療信息,如病人CT、MRI圖像可存儲在內。如果出現卡片召回時,業主只需要提供一個指紋信息,將原數據自動拷貝到新卡里,數據仍然有效。這種先進的生物識別技術對于目前生活應用似乎還太過遙遠,但是也許未來的某一天,當這種生物識別技術普及時,那時候指紋信息將是你最寶貴的資源。
生物識別技術將走向成熟
電影《少數派報告》中,描繪的是未來的世界。帥氣的湯姆克魯斯用手勢操作電腦的場景相信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微軟公司推出的人氣產品Kinect使這種動作識別技術普及到千家萬戶。最近,與此類似的生物識別技術逐漸走向成熟,研究成果也足夠吸引人們的眼球。
最近,美國硅谷一家叫做ThalmicLabs的新公司發布了一款名為動作識別裝置(MYO)的概念產品。與之前的產品不同,“MOY”通過分析使用者肌肉傳出的電信號,來判斷使用者手指與胳膊的動作。這一產品無疑可以應用到游戲操作等眾多領域。
這種肌肉識別技術在醫療器械行業也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復健醫療廠商Saebo公司就向美國專利局申請了與肌肉識別相關的技術。這套裝置可以識別患者肌肉的電信號,從而判斷患者的移動意圖。以此來控制輔助裝置向指定方向移動。
根據5月3日韓國專利局發布的數據,在韓國,生物識別控制技術相關的申請正在大幅增長。2008年為止每年只有10多件,而僅2009年一年就有41件產品申請專利。去年的申請數量更是增長到了63件。近十年來,大型企業、外國企業申請量占到總量的31%,學校及研究機構、中小企業、個人的申請分別占18%、14%、6%。
生物識別類的發明中,通信公司的發明也格外搶眼。新技術可通過追蹤使用者的眼睛,來拍攝使用者的眼睛,從而進行視線追蹤,視線集中等感知活動。這項技術可以應用在攜帶終端等設備上,當使用者雙手無法使用時,靠眼睛來輸入信息。
AOL公司與2010年獲得的專利也很有趣。肌肉感知虛擬鍵盤技術可以感知使用者手指的移動。并與標準鍵盤對照將結果發送至智能終端。所以即使沒有鍵盤,也可以在任何平面上利用虛擬鍵盤輸入了。
1968年道格拉斯博士(DouglasEngelbart)發明了鼠標,從此,鼠標就成為了電腦不可分開的一部分,他幫助人們與電腦進行實時交互。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以鼠標為代表的輸入裝置有望被生物識別技術設備代替。
生物識別技術不會僅僅停留在對肌肉、視線的感知。使用者身體各部分的動作信息也會成為下一步發明的重點。生物識別機會可以在安保、游戲、醫療等領域大放異彩。同時,以這一技術為基礎,方便攜帶、方便操作,符合使用者要求的交互產品在不久的將來也會越來越多。
相關文章
人臉識別一頭獨大 占據生物識別18%份額
生物特征識別技術是目前最為方便、安全的身份識別技術,它辨識的是人身的固有特征,不需要身外的其他標識物。隨著近代科技的發展,這些新型的身份識別方式不斷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其帶來方便和安全的同時,也帶來了對傳統物理識別方式的沖擊和...
RFID和生物識別在連鎖藥店防偽中的應用案例
哥倫比亞連鎖藥店Medicarte引進RFID技術,采用無源高頻標簽用于追蹤癌癥和激素等昂貴藥物的包裝,以防止廢棄包裝落入制假等不法分子手中。
生物識別技術帶動身份證指紋化
說起生物識別技術,恐怕在大家看來這些高科技還只能出現在科幻大片中。其實,生物識別技術普及度越來越高,特別是在一些移動終端設備上,生物識別技術隨處可見-筆記本指紋鎖屏。當然,生物識別技術不僅增加安全性,同時也為增值服務創造無限可...
車載生物識別:點頭眨眼完成車內操作
美國的汽車技術供應商哈曼公司近日推出了一種全新的車載體感識別系統,駕駛員只需眨眨眼、點點頭、揮揮手,就可以在駕駛的同時自如地使用汽車的內置功能。
體育館第一防線“生物識別”首當其沖
體育場館短時間內的大量人員進出,使得場館內外的環境變得非常復雜,從而大大增加了安全系統操作的復雜性,因此如何防止不法分子的進入成為其安全防范的首要措施,作為體育場館第一道防線,門禁首當其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