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產業"光谷路徑"初見雛形
大數據時代“悄然”來臨,武漢優勢何在?大武漢的大數據產業又該如何布局?3日,光博會“大數據產業發展研討會”上,政府、專家、行業領頭企業圍繞武漢大數據產業的“光谷路徑”,展開了激烈探討。
全球最大的大數據市場在中國
研討會上,烽火科技郝俊瑞博士指出,目前所有的數據中,圖片、視頻、聊天記錄等非結構數據占到了85%,而傳統的數據庫儀表盤類的結構性數據只占15%。
以廣東移動為例,其系統日數據采集量已經達到1.1TB,總存儲容量已達4905TB, 而南方電網廣東省網日數據采集量高達3.314TB,為廣東移動的3倍。
“全球最大的大數據市場在中國。”郝博士表示,中國有超過10億的手機用戶, 接近5億只電表 ,“數據需要存儲、需要分析、需要處理,一個龐大的大數據市場正在孕育”。
光谷擬用3到5年建成國家級大數據產業基地
武漢高科集團副總經理張敏表示,武漢尤其是光谷,在大數據產業的發展上具有多種優勢。其中,大容量光存儲技術的突破是核心優勢。
此前,在中科院干福熹院士倡議下,光谷聯合武漢、上海、北京三地的國家級研究機構,在大容量光存儲技術上取得了關鍵性的突破。而大容量光存儲正是打造綠色數據中心、解決大數據存儲難題的關鍵技術。
張敏用三句話概括了武漢大數據產業發展現狀:發展道路已經形成,發展規劃正在啟動,資源整合初見成效。
“光谷計劃用3到5年建成國家級大數據產業基地。”張敏透露,作為政府組建的大型國資管理運營公司,武漢高科正積極推動大數據產業在光谷的落地、生根。
武漢大數據產業初步規劃即將出臺
光谷的大數據如何發展?武漢高科有自己的“光谷路徑”:規劃建設一個大數據產業發展基地;實行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區域發展與國家戰略兩結合;打造“綠色存儲、信息集成、現代服務”三業態;發展技術創新、產業發展數據存儲、應用服務四中心;專注遙感信息、平安城市、智能交通、電子政務、數字家庭五領域。“我們的最終目標是構建有光谷特色的大數據產業生態圈。”張敏說。
研討會上,武漢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袁云光透露,武漢市委、市政府已經明確指示武漢市發改委牽頭,由武漢發展戰略研究院操刀制定《武漢市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初步規劃預計不久就會制定完畢”。
相關文章
大數據等構成的人體信息物聯網將改變未來醫療模式
一條項鏈可以實時監測人體心肺功能、一個戒指可以監測呼吸脈搏等指標、一副眼鏡可以監測精神疾病患者狀況……記者20日從成都舉行的2021第二屆四川康復治療及產業論壇上獲悉,由大數據、云計算、有限傳輸與無線傳輸相結合構成的人體信息物...
依托大數據物聯網 開展防汛工作
記者從白云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獲悉,為確保轄區安全度汛,該局充分利用大數據、物聯網技術,開展職責范圍內防汛搶險的應急綜合調度、指揮、協調工作,以有效應對汛期突發事件、緊急或特殊情況。該局以白云區“數字城管”系統平臺為基礎,依托...
治理PM2.5推行智能型環保 云計算大數據首當其沖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家電商會會長、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接受采訪時一句:“北京昨天的霧霾還很重,今天天氣很好,北京的天氣比較講政治。”的玩笑逗樂了在場所有記者。
大數據和分析解決方案如何在數字時代徹底改變業務?
如今的技術在不斷地發展。無論是自動駕駛汽車、機器人還是重型自動機械,技術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更好。然而,很多技術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數據、各種規模和類型企業的信息,以及解釋這些數據和信息的高級分析技術。由于大數據在推動組織數...
互聯網趨勢下,物流倉儲如何“玩”好大數據
前段時間電商物流界兩位大佬的“數據之爭”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其他因素先不說,單說引起此次紛爭的“大數據”,已經是互聯網時代一個不得不思考的問題。早已有人斷言:得數據者得天下。巨沃成立至今一直專注于倉儲物流供應鏈的管理與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