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真的有用還是玩概念?
酷、炫,是可穿戴設備的代名詞,超哥這幾天體驗了一把國內某牌子的智能手表,我把它連同“酷炫”二字一起扔到了一邊,兩個字——沒用!
先來評價這款表,外面姑且時尚,表帶不錯,橡膠材質,與手腕柔性貼合。玩弄了半天有以下幾點體驗:
人體工學很重要
智能表的屏幕大小與手腕是個矛盾體,表盤小了屏幕小,表盤大了是否戴著舒服取決于表盤背面。表背是與人體接觸的地方,這款智能表背部是方形平面設計,與手腕的弧度不切合,當手腕稍有左右上下彎曲,通俗點講,硌得慌。
這個時候想想傳統手表即使表盤再大也舒服,為什么,圓形。只要表盤不大于手腕,再怎么活動也不會感到不舒服。圓形,是一個偉大的形狀。
	 
	 
	 
對哪種表更有戴的欲望?(酷炫很難抵過傳統手表的尊貴感)
所以,用個專業術語,人體工學很重要。人體工學,使工具的使用方式盡量適合人體的自然形態,這樣就可以使用工具的人在工作時,身體和精神不需要任何主動適應,從而盡量減少使用工具造成的疲勞,如鼠標。
這款表不適合像超哥這樣手脖子又細又沒肉的,各位買智能手表一定要轉動下手腕。
能否替代手機很重要
面對表屏的第一個興奮點是如何操控,左右撥拉后的興奮點是看它的應用,地鐵上看新聞?沒網;玩游戲?沒有。那還是玩手機,看看微信吧。
里面有一款記錄走路步數的小應用,從地鐵到家走了500步,消耗了10卡路里的熱量。然后呢?沒有然后了。想試試官方宣傳的量血壓功能,沒找到,想下載,沒有應用市場。
它還沒辦法替代手機,用戶就有擁有一個多功能設備就不會另外帶一個“累贅”的主動權。
輸入很重要
既然別的干不了,那就看看新聞吧,得連WIFI,WIFI密碼填充界面彈出一個九宮格輸入法,輸入框被完全蓋住了,輸入法上每個格子有三個字母,只能數點了2下是輸入第二個字母,3下是第三個,尼瑪,這才叫盲打。
這個時候沒有全鍵盤,即使有,屏幕太小,也沒有語音輸入。半天找出來個手寫輸入法。智能手表不能依仗按鍵輸入法,至少手寫和語音并存,語音輸入是大方向。
由此可以想到Jawbone環,記錄心跳、脈搏、睡眠質量,都面臨一個“然后”的問題,然后呢?GoogleGlass現在實用的地方也就以第一視角拍個動作片這功效吧?
到底什么樣的穿戴設備是有用的?
	 
超哥認為,可穿戴分體外和體內。體外穿戴擴展人體運動機能,如讓人跑得更快,看得更遠,具備飛的能力,提供外骨骼可以防彈等等。體外穿戴將用到運動與軍事上。
據報道,美軍正在研制類似電影《鋼鐵俠》里的智能盔甲,甚至包括類似《終結者》里的液體裝甲。“戰術攻擊輕型操作盔甲”是一種先進的步兵裝甲,能為士兵提供超人般的力量和防彈能力。采用機械外骨骼結構,使士兵能攜帶重型裝備,它由內置電腦、防護系統和生命信號檢測系統組成。
“體外穿戴”離我們普通人有點遠,“體內穿戴”是指監測身體各項指標,觀察體內異動,提供分析數據,并可以對接解決方案,形成閉環,是為正道。我在此拋出一個概念叫B2O,BodytoOffline,此前普遍的概念是線上到線下,未來應該是以個人為中心的“人體到線下”。前面講到的沒用的手環并沒有做到后面幾項,是塊簡單的測量表而已,看看就完事兒。
體內哪些數據重要:血壓、心率、血糖、血脂、白細胞、肝功、腎功……
未來穿戴設備跟醫學肯定是大的結合點,某血壓健康類穿戴設備的設計思路可提供參考:
有用
在老齡化加劇、生態環境污染的雙重影響下,慢性病已占到人口總死亡率的85%,而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
與計算跑多少步的穿戴設備相比,測血壓更有用。
它通過藍牙或者Wifi來連接,可以配合基于Android終端的各類設備使用,而測量工作交由APP程序處理。APP可以自動記錄用戶每次測量的結果,并保存在數據庫中。
有感情
我們這些年輕人往往只注重自己可穿戴設備的酷和時尚,甚至只注意自己的健康,父母的健康不聞不問,一款產品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人情味兒。
用戶可以提前在手機中輸入親人的電話號碼,每次測量血壓的結果都會由后臺程序自動以信息形式發送給親人,以方便家人實時了解患者的情況。
至少在這個層面,構成了用戶購買驅動力。
激活數據
對于穿戴設備來說,采集數據僅僅是第一步,用戶最需要的不只是對健康數據的簡單記錄,后面還需要“激活”這些數據。而事實上,對釋放用戶數據價值方式的探索,才是最應該關注的。
將這些病理數據與個體的健康狀況打通,將采集的身體數據通過物聯網技術匯聚到云端,并進行歷史數據統計和相關趨勢分析及共享,然后形成用戶的終身電子病歷。
云端匯聚了很多用戶的身體健康數據,大數據技術的全面運用讓它有了“從擁有數據到預判病情”的威力。然后通過對數據的切片、解析處理,抽取出最具有說服力的醫學智能診斷模型,能夠預測和塑造用戶所預期的健康發展狀況,指導用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過大數據預判病情,這個真的能實現嗎?
形成閉環
數據采集了,病情也給判了,應該看醫生了。在APP端集成醫療資源庫,匯集醫學團隊和專家,用戶可以通過在線提問,發布自己的數據圖片,直接選擇就近或者信賴的醫學專家進行病情咨詢,并在第一時間獲得醫療建議,由此完成一個基于用戶健康需求的閉環。
同時,更多的健康需求者還能通過APP中的問答專區,看到一些最具代表性的常見病情分析,為自身健康提供參考依據。
無論這款產品好壞,它提供了一個可穿戴設備的方向,有用、激活數據、形成閉環。一款產品還是應該少提點概念,專注實用。
牛智超(微信公號:nzhichao),互聯網觀察者,資深自媒體營運者。
相關文章
盡管經濟不景氣,人們仍在購買可穿戴設備
盡管經濟不景氣,但可穿戴設備市場仍在增長。毫無疑問,世界經濟正在與失業率上升和所有停工作斗爭。并非所有行業都在苦苦掙扎,但它們也沒有蓬勃發展。盡管經濟不景氣,但可穿戴設備市場仍在增長。然而,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長率還不到今年預...
可穿戴設備雖火爆 但智能手機現仍無可替代
盡管可穿戴設備的突然襲來給智能手機造成了很大的威脅,但沒有導致智能手機的最終衰落。事實上,這種技術只會使智能手機更加成為我們生活的中心。
Synaptics:2015年可穿戴設備將配備指紋傳感器
自從蘋果去年推出帶有Touch ID的iPhone 5s之后,指紋識別這個功能就開始流行起來了。雖然有的用戶對指紋識別的實用性仍然抱有懷疑態度,但是這也無法阻止各大手機廠商繼續推出搭載指紋識別的設備。
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會給物聯網帶來什么不一樣的改革嗎?
近日,有信息證明當前中國5G用戶已超過6000萬,年內有望或破1億。當下,全球正在進入5G商用部署的關鍵期,而5G應用人數的增加也證明5G的普及程度也越來越高,應用程度也越來越廣泛了。5G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但是也有很多朋友...
索尼瞄準可穿戴設備 圖像傳感器成重要營收
北京時間9月5日早間消息,索尼正計劃將圖像傳感器集成至可穿戴計算設備和支持手勢操作的電視機。索尼目前預計,智能手機營收將于2015年達到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