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科技:智能電網改變生活的四方面
高志江從天津遷回原籍張家口已有七八年的時間了,這次受朋友之邀回津,感覺環境改善了很多。更讓他意外的是,原以為只能在大西北看到的風力發電機,已經在天津中新生態城立了起來。朋友告訴他,環境的改善與電網建設分不開,天津的智能電網建設正全面展開。如今,綠色能源在天津應用廣泛,節能減排的意識已深入人心。
分布式光伏發電
用上自家發的清潔電
10月14日是董強家中的光伏、風力發電設備正式并入電網的第130天,他家的設備已累計發電1360度。
今年6月6日,家住天津市濱海新區歐美小鎮歐風家園小區的董強和鄰居梁晶、沈向東三家的光伏發電和風電順利并入電網,成為天津市首批向電網賣電的個人客戶。三家中,董強家除安裝光伏發電設備外,同時也安裝了風電設備。
董強介紹說,他在自家別墅房頂安裝了一組3千瓦的風力發電設備,還有一組3千瓦的光伏發電設備。風電所發電量全部接入本地公共電網,光伏發電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截至10月14日,董強家所發的1360度電中,自己用掉了約600度,其余全部接入了公共電網。
根據董強與國網天津電力的約定,他家的上網電量按年度結算。目前,用電量和上網電量數據均上傳至天津濱海供電公司的營銷業務系統,可被實時采集。國網天津電力還在董強家的發電設備上免費安裝了一塊智能電表,便于董強隨時了解發電情況。
◎數據
并網光伏電站裝機1893千瓦
天津地區已并網發電的分布式光伏項目共有4項,包括天津西站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及3位自然人的家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規模1893千瓦。
天津西站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裝機容量1884千瓦,是天津地區第一個并網發電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據統計,該電站正式運營以來,平均每天向電網輸送電量3000度以上。
出行
純電動公交:乘坐舒適噪聲小
10月21日一早,停靠在天津市河北區新意街馬可波羅廣場的純電動雙層敞篷巴士整裝待發,售票處已經排滿了游客。市民趙女士告訴記者,雖然家住天津,但她從來沒有在2米高的敞篷巴士上游覽過海河美景,聽說可以坐純電動汽車游覽,特地來體驗一下。
從新意街、南市食品街、鼓樓到五大道萬國建筑群,乘客一邊觀賞津城美景,一邊享受著無噪聲、零污染的乘坐體驗。天津市交通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雙層敞篷純電動汽車游覽的方式受到市民和游客的歡迎,已有125萬游客先后試乘。為此,公交集團又相繼推出了乘坐純電動汽車游覽的系列活動,讓更多游客能坐著舒適的純電動汽車飽覽津城美景。
為純電動觀光車提供充電服務的,是天津第一座電動汽車充電站——普濟河道充電站。在該站充電的純電動客車廣泛用于重大會議、社會活動和公共服務。三年來,該站服務超過1萬車次,來此充電的電動客車安全行駛超過95.5萬公里,減排二氧化碳700余噸。
純電動公交車也早已跑在天津的馬路上了。天津市首批862路、638路的40輛純電動公交車累計行駛里程已達217萬公里。一年來實現電能替代燃油638噸,累計減排二氧化碳約2034噸。
862路公交司機說,開純電動公交挺舒服,換電池比加油快:“電池換一次能跑150公里,10余分鐘就能換完。而且開電動的比燃油的省力,乘客也都說舒服、噪聲小。”
◎數據
已建成7座充換電站、407個充電樁
目前,國網天津電力已在全市建成7座充換電站和407個交流充電樁,初步建成了天津市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網絡。截至9月末,天津地區充換電站累計充電電量已達150.75萬度。
居家
“智慧”管理終端幫您家節電
走進中新生態城供電營業廳內的智能家居樣板間,記者注意到一個書本大小的掌上電腦。
“它是一個智能家庭管理終端,如果把智能家居比作一個人的話,這個終端就相當于人的大腦,居民可以通過它來控制智能家電。同時,它也是一個采集分析信息的平臺,可以分析日常用電情況,判斷每個家庭的用電習慣和
電的運行狀況。”中新生態城供電營業廳工作人員張嵐告訴記者。
輕輕點擊終端上的“智能用電”按鈕,屏幕下方出現了一排常用家電的圖標。記者點選“電飯煲”圖標并點擊開機按鈕。“您發出的開機指令會通過無線網絡傳輸給‘智能網關控制中心’。”張嵐說著,指了指桌上一個電視機頂盒大小的裝置,“這個小盒子就是智能網關控制中心,它的作用就是將接收到的指令傳送給各個電器。”然后,記者設置了煮飯模式,智能電飯煲就開始工作。
張嵐告訴記者,只需按下按鈕,智能家庭管理終端就可以把一天的用電數據顯示在電視屏幕上并進行分析,幫助居民選擇適合自家的節電策略,同時,它還能實現電網與居民住戶間的交互,對電網更好地調節峰谷負荷也有一定幫助。
◎相關
生態城里的智能電網
2010年,為了契合中新生態城“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宜居生態型新城區”定位,國家電網公司在中新生態城建設了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此后,濱海新區大神堂、沙井子、馬棚口風力發電場陸續發電,每年向濱海新區輸送綠色電力約2.6億度。
根據中新生態城的規劃,區域內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將不低于20%。智能電網應用配電自動化、智能調度等技術,為新能源發電提供友好的接入平臺,滿足新能源發電自動控制、大規模輸送、分布式接入等安全并網控制要求。
延伸
“外電入津”可優化能源結構
天津是典型的能源輸入型城市,煤炭消耗量占全市一次能源消耗總量的70%左右,節能減排壓力巨大。今年,天津又遭遇自1990年以來同期最為嚴重的霧霾天氣,PM2.5高于安全值5~8倍,環境保護壓力進一步凸顯。
天津的電力供應也存在較大缺口。結合本地發電形勢,預計到2015年,天津全社會用電量將達1020億度,電網最大負荷可達到1700萬千瓦。
加快“外電入津”能幫助天津優化終端能源消費結構,破解城市霧霾難題、填補未來可能出現的電力缺口。據了解,天津市政府已作出加快實施“外電入津”的戰略部署,要求到“十二五”時期末天津外受電比例提高到30%以上。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天津將建設的特高壓工程,可大幅提高天津接納外來電力的能力。
據記者了解,國家有關部門正在加快“外電入津”有關項目審批,特高壓項目建設若進展順利,2017年可實現內蒙古向天津送電300萬千瓦,從根本上保障天津市電力能源安全。
鏈接
天津配電網智能化建設規劃
目前,天津城市配電網智能化建設已在和平區、河西區核心區域試點成功。在示范區內,客戶平均故障停電時間4.95分鐘,供電可靠率達到99.999%,綜合電壓合格率達到99.9%以上。在示范工程經驗基礎上,國網天津電力提出了深入推行配電網智能化建設的詳細規劃:
2014年
在市區核心區97平方公里全面建成智能型配電自動化系統,客戶故障平均停電時間小于5分鐘。
2015年
在市區,實現集成型配電自動化全覆蓋,客戶故障平均停電時間小于50分鐘。
2017年
完成城南和濱海的智能化高可靠性配電網全面建設,并在其他區域開展配電自動化建設。
2020年
逐步實現各類供電區域的差異化配電自動化全覆蓋。
相關文章
滬松江區抓緊建設智能電網產業化基地
積極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聚焦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抓緊建設智能電網、節能創能兩個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完善松江新城南部區域概念性規劃。研究制定松江融入大虹橋商務區規劃方案。
智能電網是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突破口
人為破壞型創新,代表性技術是碳捕獲技術和清潔煤技術,它們或多或少和現有的知識和技術存在一定斷裂,但并沒有觸及到現有碳氫能源技術的根本。陳志的研究還指出,政府應該繼續推進能源市場特別是價格機制改革,以價格機制誘發能源技術的創新。...
智能電網應用推動儲能市場迅速發展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Lux Research的預測,全球針對交通工具與智能電網應用的電池、超級電容(supercapacitors)以及燃料電池(fuel cells)市場,將由2010年的214億美元成長一倍,在2015年擴充至...
如何利用RFID實現智能電網的設計
1.引言智能電網(亦稱為電網的智能化)是建立在集成、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傳感和測量技術、設備技術、控制方法以及決策支持系統技術的應用,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環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標。針對現在電網系統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