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發展并非機器人取代人 而是與人工共存
[ 導讀 ] 講到將機器人化推向一個新高度,有一種假設是,到2030年,也就是17年之后,機器人可以代替工廠的所有人工作業。因此,未來機器人化將呈現迅猛發展的態勢。
講到將機器人化推向一個新高度,有一種假設是,到2030年,也就是17年之后,機器人可以代替工廠的所有人工作業。因此,未來機器人化將呈現迅猛發展的態勢
10月26日,全球領先的電力和自動化技術集團ABB新任首席執行官史畢福出席了第25屆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他在會議上提交了《立足上海的工業和城市實力》報告,倡導應用智能技術實現中國城鎮化與工業化的升級發展以實現“智能跨越”。
該會議結束后,史畢福接受了第一財經的專訪。他表示,“智能技術”是幫助中國在基礎設施和產業領域實現“智慧跨越”的最佳途徑。就機器人的發展而言,智能技術并不僅僅是機器人取代人工,而是自動化或者機器人解決方案和人工的共存。作為世界上機器人技術領域最大且發展最迅速的市場之一,ABB希望能成為中國的好伙伴。已經將研發總部建立在上海并相當本土化的ABB也希望能助力中國,幫助這一制造業大國成功實現轉型升級。
CBN:ABB如何看待中國的機器人市場?
史畢福:中國是世界上最大、增長最快的機器人市場之一。機器人傳統上用于汽車行業,但已經很快擴展到了其他工業領域。
以3C行業為例,特別是通信設備行業,中國在該領域將會取得比過去幾年來更快的發展。這些行業利用機器人帶動自動化發展,加強自身競爭力。機器人不僅能夠生產部件,目前已逐漸轉移到核心制造過程,如組裝、膠粘部件以及與人工配合實現生產高產能和產品高品質。
CBN:在發展智能制造產業的過程中,中國可能面臨的主要挑戰有哪些?
史畢福:我認為所有挑戰都關系到如何確保有充足的技術工人,如何建立良好的培訓和發展流程,確保機器操作人員得到恰當的培訓并且對其有正確的理解。
第二,一定要確保對所安裝的設備進行恰當的維護,了解如何操作才能延長它們的正常運轉時間,確保生產速度和產品質量。
第三,調適智能制造技術,使其適應當地具體的要求和環境也很重要。中國在運用智能技術時,要考慮具體的產品要求,以及哪些過程采用人工操作更好,哪些運用自動化方式效率最高。
CBN:ABB能為中國克服這些挑戰提供什么幫助?
史畢福:我認為ABB已做好充分準備來幫助中國發展智能制造業。我們擁有構建智能制造環境需要的所有要素和構件。我們有傳感器、可編程邏輯控制系統、離散控制系統及其他控制系統、驅動產品以及智能制造需要的傳動和電機產品,因此我們已萬事俱備。我們的機器人只是投入要素之一,此外,比這些基礎投入要素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如何利用智能制造成為大勢所趨的行業領域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由此可見,我們已蓄勢待發。我們在中國的根基也很扎實,如你所知,ABB機器人業務全球總部設在上海,全球機器人研發中心也在這里。ABB深諳中國市場,以中國市場為家,并為中國提供了大量的本地化產品。因此,ABB將是陪伴中國步入下一發展階段的重要伙伴。
CBN:ABB會考慮與中國同行分享其世界領先技能和經驗嗎?
史畢福:你看,現在我們在中國已經有大約19,000名員工,36家公司,其中27家是合資企業。我們與當地合作伙伴共同研究技術,共同開發創新解決方案,這一點已深烙在ABB中國的基因中。我們必然會與合適的中國伙伴及各地企業合作,助力中國工業實現智能自動化和智能制造。
CBN:中國政府預期會出臺鼓勵和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新政策。那么依您之見,中國政府主要應該處理哪些問題?
史畢福:我更愿意把這些問題看作是機會,其中之一是前面提到的培訓和發展。機器人編程需要特定技能,擁有可幫助機器人適應各種工業環境的充足技術工人至關重要。
第二,機器人提供的是服務,要確保其得到必要的支持。如果要讓機器人在中國西部工作,重要的不僅是安裝,而且還要確保機器人在運行過程中得到必要的支持,具備所需的服務能力,以及在現場提供服務專業知識。
10月26日,全球領先的電力和自動化技術集團ABB新任首席執行官史畢福出席了第25屆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他在會議上提交了《立足上海的工業和城市實力》報告,倡導應用智能技術實現中國城鎮化與工業化的升級發展以實現“智能跨越”。
該會議結束后,史畢福接受了第一財經的專訪。他表示,“智能技術”是幫助中國在基礎設施和產業領域實現“智慧跨越”的最佳途徑。就機器人的發展而言,智能技術并不僅僅是機器人取代人工,而是自動化或者機器人解決方案和人工的共存。作為世界上機器人技術領域最大且發展最迅速的市場之一,ABB希望能成為中國的好伙伴。已經將研發總部建立在上海并相當本土化的ABB也希望能助力中國,幫助這一制造業大國成功實現轉型升級。
CBN:ABB如何看待中國的機器人市場?
史畢福:中國是世界上最大、增長最快的機器人市場之一。機器人傳統上用于汽車行業,但已經很快擴展到了其他工業領域。
以3C行業為例,特別是通信設備行業,中國在該領域將會取得比過去幾年來更快的發展。這些行業利用機器人帶動自動化發展,加強自身競爭力。機器人不僅能夠生產部件,目前已逐漸轉移到核心制造過程,如組裝、膠粘部件以及與人工配合實現生產高產能和產品高品質。
CBN:在發展智能制造產業的過程中,中國可能面臨的主要挑戰有哪些?
史畢福:我認為所有挑戰都關系到如何確保有充足的技術工人,如何建立良好的培訓和發展流程,確保機器操作人員得到恰當的培訓并且對其有正確的理解。
第二,一定要確保對所安裝的設備進行恰當的維護,了解如何操作才能延長它們的正常運轉時間,確保生產速度和產品質量。
第三,調適智能制造技術,使其適應當地具體的要求和環境也很重要。中國在運用智能技術時,要考慮具體的產品要求,以及哪些過程采用人工操作更好,哪些運用自動化方式效率最高。
CBN:ABB能為中國克服這些挑戰提供什么幫助?
史畢福:我認為ABB已做好充分準備來幫助中國發展智能制造業。我們擁有構建智能制造環境需要的所有要素和構件。我們有傳感器、可編程邏輯控制系統、離散控制系統及其他控制系統、驅動產品以及智能制造需要的傳動和電機產品,因此我們已萬事俱備。我們的機器人只是投入要素之一,此外,比這些基礎投入要素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如何利用智能制造成為大勢所趨的行業領域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由此可見,我們已蓄勢待發。我們在中國的根基也很扎實,如你所知,ABB機器人業務全球總部設在上海,全球機器人研發中心也在這里。ABB深諳中國市場,以中國市場為家,并為中國提供了大量的本地化產品。因此,ABB將是陪伴中國步入下一發展階段的重要伙伴。
CBN:ABB會考慮與中國同行分享其世界領先技能和經驗嗎?
史畢福:你看,現在我們在中國已經有大約19,000名員工,36家公司,其中27家是合資企業。我們與當地合作伙伴共同研究技術,共同開發創新解決方案,這一點已深烙在ABB中國的基因中。我們必然會與合適的中國伙伴及各地企業合作,助力中國工業實現智能自動化和智能制造。
CBN:中國政府預期會出臺鼓勵和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新政策。那么依您之見,中國政府主要應該處理哪些問題?
史畢福:我更愿意把這些問題看作是機會,其中之一是前面提到的培訓和發展。機器人編程需要特定技能,擁有可幫助機器人適應各種工業環境的充足技術工人至關重要。
第二,機器人提供的是服務,要確保其得到必要的支持。如果要讓機器人在中國西部工作,重要的不僅是安裝,而且還要確保機器人在運行過程中得到必要的支持,具備所需的服務能力,以及在現場提供服務專業知識。
標簽: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達華智能發展物聯網關鍵技術RFID
即將上市的達華智能(002512)是國內RFID產品龍頭企業,主要產品為非接觸式IC卡和電子標簽。公司非接觸IC卡市場占有率已連續三年全國第一,2009年達到19%;電子標簽占有率從2007年的8%上升到2009年的12%。達...
11月22日 23:20中證網
綠色建筑化智能發展策略探討分析
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大樓,于1984年問世于美國康州首府哈特福德市的城市廣場,這是一棟38層的辦公建筑,原本就有比較好的建筑設備系統。例如,較早地應用了數字程控交換機;辦公自動化機器的集中使用;設置計算中心;消防、安保的自動監控等...
08月10日 16:12中國行業研究網
物聯網給慧居智能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智能家居從本世紀初最先亮相上海的高檔住宅,十年來沒找到市場突破口。當慧居智能使用集中布線技術、ABB使用無線射頻、索博使用電力載波技術,每一家“自主研發”的智能系統既成了伸向家電企業的橄欖枝,又成了家電企業無從抉擇的燙手山芋。...
04月28日 22:50新浪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