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宜:解讀智慧城市與綜合布線
2013年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建筑智能化峰會(上海站)于11月21日在上海神旺大酒店盛大舉行。作為智能建筑行業第一會,無論是從規模、展商級別、還是討論熱度等都堪比往屆,現場迎來了來自上海及周邊地區的智能建筑行業的設計院人士、系統集成商、渠道商、廠商、終端用戶等專業觀眾超過800余人,共同圍繞智慧城市與智能建筑探討最新技術及其應用分析。
在高端峰會上,現場嘉賓與觀眾共同探討了智慧城市、云計算、物聯網、微智能等業界熱點話題。其中涵蓋綜合布線、智能照明、智能家居、安防、建筑節能、系統集成等相關細分領域。來自業內頂級專家云集,并發表專業報告解讀智能建筑最新技術應用。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工程智能設計分會副秘書長張宜就《智慧城市與綜合布線》發布了專業報告,闡述了在智慧城市下該如何對基礎設施進行有效管理和實現無線管理。
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工程智能設計分會副秘書長張宜演講實錄:《智慧城市與綜合布線》
寬(kuan)帶(dai)(dai)中國(guo)(guo)是國(guo)(guo)家計劃的(de)(de)(de)重點,國(guo)(guo)家將(jiang)由工業經(jing)濟(ji)(ji)轉化成信(xin)息經(jing)濟(ji)(ji),朝信(xin)息經(jing)濟(ji)(ji)發展。布線系統(tong)作(zuo)為整個(ge)(ge)寬(kuan)帶(dai)(dai)中國(guo)(guo)的(de)(de)(de)基(ji)礎設施,它(ta)是智(zhi)慧城(cheng)市的(de)(de)(de)傳輸神經(jing)系統(tong),因(yin)此其發展將(jiang)會帶(dai)(dai)給國(guo)(guo)家國(guo)(guo)民(min)經(jing)濟(ji)(ji)增長,以(yi)及給百姓帶(dai)(dai)來很大的(de)(de)(de)促進(jin)作(zuo)用(yong)。因(yin)此布線領域不管(guan)是在什么(me)階段什么(me)時期都是一個(ge)(ge)主要的(de)(de)(de)產業鏈,它(ta)對國(guo)(guo)內經(jing)濟(ji)(ji)的(de)(de)(de)提升(sheng)、生(sheng)產增長帶(dai)(dai)來切切實實的(de)(de)(de)指標。
中國(guo)勘察設(she)計協會(hui)工程(cheng)智(zhi)能設(she)計分會(hui)副秘書長張宜發(fa)布(bu)專業報告(gao)
2012年12月國家住建部頒布的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指標體系里有4個一級指標、11個二級指標、57個三級指標。重點是考慮到和寬帶中國戰略相吻合,尤其對智慧城市的發展,作為網絡基礎設施是最基礎的條件。另外對系統的管理、發揮系統的效益等也是大家所關注的。
曾看到一個消息,國務院的參事說了這么一句話:“目前154個智慧城市的試點工程當中投入了將近1.5萬億的資金,但并沒有實質的內涵”。這話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說現在搞了很多智慧城市,但真正落地的或真正可以實施的方案為數不多,可能大家目前都把平安城市,智慧交通基本上看成智慧城市建設的主要方面,但很少關注最能體現一個城市化管理的方面,這方面實際上也考慮不到位。
因此我認為我們所做的一些方案也好,系統也好,首先應該以民生為第一需要,以民生為基礎,以民生的基礎設施為先,然后要優化城市資源,加以合理地應用,另外要有上層的管理。我認為頂層設計與應用系統的設計應該統一起來,光有底層設計,沒有終端的應用,那頂層設計本身是一個空殼子。但如果只有終端設計,沒有頂層設計的話,也很難對末端系統進行有效管理。
所謂的通信設施,布線系統是通信設施的基礎設施,它對整個智慧城市的信息構成一個物理的網絡。雖然無線的發展非常快,但對于一個城市、對于骨干網來說還是以有線為主。但對無線來說只是在用戶的一段范圍內。所以整個城市傳輸是有線和無線相結合,而且無線占的比例更大。
實際上智慧城市布線,它的技術應用(yong)(yong)可以延伸到(dao)城市綜合(he)管路的管理上來,可以延伸到(dao)信息設(she)施的一(yi)些管理,因為(wei)布線它都要連接到(dao)一(yi)個使用(yong)(yong)設(she)備,因此如果(guo)把設(she)備和布線系統(tong)作(zuo)為(wei)一(yi)個整體(ti)管理,那(nei)對整個城市的信息化起到(dao)積極作(zuo)用(yong)(yong)。
第(di)十四(si)屆(jie)中國(guo)國(guo)際建筑智能(neng)化峰會(hui)上海分會(hui)
另外,布線系統管理的時候會考慮到場地的管理,比如云計算中心,大樓的設備間、更新間,因此對布線的基礎設施管理,它的技術應用可以作為一個有效的延伸。這張圖在很多會上都講到了我個人對于智慧城市的理解。不管是智能建筑,還是智慧社區或者是物聯網以及三網融合的通信網絡,或者是云計算中心、管理中心都離不開布線。
對不同的場景,不的場合如何進行有效管理?從現狀來看對這些基礎設施的管理,對布線的管理,對資產的管理大部分還是以不干膠和紅外線的掃描方式來進行管理。有的利用了產品應用軟件來完成設施的記錄,對文檔進行一些管理上的編制。這些管理是低效的,容易產生錯誤,因為是以手工的方式作為記錄。
另外是一種趨于子系統的信息采集,管理的形式只是體會在現場的物流信息中。因此產生了一些不良的后果是資產信息更新實時性差,管理效率低,人工操作容易產生疑問和誤差,無法實現上層的集成資源共享,更無法做到遠程的管理。
采用什么技術對這些基本的資產進行有效管理呢?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做:
第一,可以利用各種傳感技術,可以隨時地獲得管理信息和采集信息。其中包含了物理化的信息、坐標信息、身份的信息、視頻數據等等。
第二,可以利用現有運營商的通信網絡,可以實現實時傳輸和感知的信息做到實時傳送。
第三,可以利用智慧城市的管理平臺與云計算中心、集成化的管理等資源來實現共享。
另外,可以通過一個統一的設計,做標準化的設計。標準化的設計非常重要,建立數據庫也好,如果沒有一個標準化的設計,那涉及的行業、領域就有了它的局限性。
從管理的范圍來看,智慧城市布線系統范圍可以涵蓋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對家庭的布線。住宅布線從國家的政策,可以對光纖入戶的資源,對家庭布線箱來進行有效管理。
第二,用得最多的就是建筑的綜合布線系統。當然綜合布線系統有它最有效的管理手段就是采用智能配線系統,針對某一個建筑某一個群的建筑來說,自成體系。
第三,對社區與園區的基礎設施管理。這個管理送入都叫通訊設施。但通訊設施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
再延伸到城市的網絡基礎設施,涉及到我們設施的安裝場地管理,這是整個全系統的端到端的管理模式。
可以看到布線系統的管理對象是哪些?首先可以管理到每一個配線端口,每一個配線模塊和每一根線。可以管理到每一個配線箱體,每一個機架、機柜,還包含了室外的配線交接箱,接頭盒,還有管理到管道、東道、人孔與手孔,因為井蓋消失造成人員的傷害現象時常出現,對井蓋的有效管理也是關系到老百姓的安全方面。
同時對建筑內的配線管網、電信網與設備間的房屋、場地管理,機房的配套設施管理,對布線系統的這種管理實際上涉及的面本身就非常大。應用的技術要點在哪呢?首先是頻段選用。對資產管理主要是體現在無線網,二維碼電子標簽的應用上。
再就是對信號的屏蔽問題。通過無線的方式來傳遞,因此信號會在一定的環境當中受到屏蔽,如何保證這些信號的有效傳輸,要考慮到它的信號屏蔽問題。還需要考慮各種傳感器的種類,以及它的材質和安裝方式。對于各類傳遞器,傳感種類可以體現在電子標簽,還有智能配線系統,這些對信息的提取和傳送都是一個基本的,最基礎的設施。應用的技術要點看,首先還有一個需要考慮到原始數據的標準化。只有做到原始數據的標準化,它的應用才會更廣泛。
另外,各個部門只有采用統一的標準化格式,才能夠做到系統和系統之間的互通,以及集中的管理。還要考慮到地層設計網絡間的接口信選用。就是利用現有的通信網絡手段,通過現有的通信網絡,使得信息能夠得到互通。
再一個是需要考慮到管理軟件的開發和集成,要考慮到這些管理軟件的安全性。
實現目標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工建期。工建期是說在建設的過程當中開始對設施進行管理。工建期主要體現在物流管理,位置跟蹤,庫存管理,產品的編碼統一,設計階段,基礎數據的生成,都在這個階段來實施。
第二,運維期的狀態管理。首先主要是監測位置的變更狀態,查詢設備的應用業務,監測運行的狀態,監測運行環境的狀態,遠程操作。
第三,生命期。首先是對資產管理的自動生成報告,還有建設計劃進行管理,實現機房、樓宇、城市布線系統所對應的通訊管理。我們的管理與網絡管理,城市綜合網絡管理,以及信息集成來做到資源共享。
基礎設施的(de)管理惠及百(bai)姓,服務百(bai)姓,造福(fu)于(yu)百(bai)姓。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bu)署(shu)在智(zhi)慧城市中的(de)大多數(shu)物(wu)聯網或工(gong)業(ye)物(wu)聯網都會生成大量(liang)數(shu)據(ju)(ju),這對(dui)于許多應用程序來(lai)說都是完美(mei)的(de)。但是,要(yao)將這些(xie)數(shu)據(ju)(ju)轉(zhuan)化為有意(yi)義的(de)東西,需要(yao)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zhi)能城市交通監控系(xi)統(tong)使用多組物(wu)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lai)收集現場(chang)數(shu)據(ju)(ju),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yi)情大考下,眾多智(zhi)慧(hui)(hui)城(cheng)市的(de)技術應用(yong)在戰疫(yi)過程中(zhong)發揮了重要(yao)作用(yong)。近年來(lai),在政策、社(she)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deng)四維利好的(de)推動(dong)下,中(zhong)國智(zhi)慧(hui)(hui)城(cheng)市建(jian)設蓬(peng)勃(bo)發展(zhan)。根據IDC最新發布的(de)報告顯示,2020年,中(zhong)國智(zhi)慧(hui)(hui)城(cheng)市建(jian)設支出規(gui)模將達(da)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zhi)慧城(cheng)市(shi)(shi)是(shi)基礎設施發(fa)展(zhan)的(de)新熱詞(ci)。隨著涌(yong)入城(cheng)市(shi)(shi)的(de)人口穩步(bu)增加,以及對(dui)更好地處理(li)資源的(de)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shan)和首爾等幾(ji)個城(cheng)市(shi)(shi)正在試驗(yan)新興技(ji)術,使他們的(de)城(cheng)市(shi)(shi)更加智(zhi)能(neng)。這些新趨勢技(ji)術包括物聯(lian)網(IoT)和大數(shu)據(ju),它們徹底改變(bian)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su)我(wo)們(men)(men),城市在(zai)管(guan)理和遏(e)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zheng)如(ru)《今日(ri)城市》的(de)(de)(de)一份報告所(suo)指出的(de)(de)(de)那樣(yang),后COVID之路需要改(gai)變(bian)市政思維——從建(jian)設(she)“智慧城市”到建(jian)設(she)“有(you)彈性的(de)(de)(de)城市”。當我(wo)們(men)(men)開始關注在(zai)這種(zhong)比(bi)例的(de)(de)(de)大(da)流(liu)行(xing)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hang)州宣布(bu)打造(zao)全(quan)國新(xin)型智慧(hui)(hui)城市以及廣東(dong)政(zheng)務云3億元大(da)單的(de)“空降”,智慧(hui)(hui)城市的(de)話題一(yi)直處在新(xin)基建浪潮的(de)旋渦中心地帶(dai)。一(yi)方面,北(bei)上(shang)廣深杭(hang)、雄安、濟南、海(hai)南都盯(ding)上(shang)“智慧(hui)(hui)城市第一(yi)城”的(de)金(jin)字招牌,試(shi)圖通過新(xin)基建政(zheng)策加持,推(tui)動一(yi)把(ba)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