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領取人臉識別身份驗證 創新管理新模式
唐明珠是四川一名退休職工,目前與女兒、女婿一起居住在江蘇蘇州。每年7月,他都要不遠千里坐火車趕回老家,為的是進行養老待遇資格認證。
像唐明珠這樣,退休后離開老家與子女同住的老人還有很多。由于居住在非本人養老金的發放地區,這些老人要想領取養老金,就成了麻煩事。按照慣例,這部分人的養老金領取,需要回到原工作地辦理相關手續,進行資格認證后才能最終在退休居住地正常領取。
資格認證要怎么辦理?據江蘇省社會保險中心主任徐清林介紹,傳統認證通常采用紙質郵寄資格認證的方式,由發放地郵寄一張紙質的資格認證表,異地居住的退休老人到居住地的社保中心辦理登記認證手續,然后再將填寫好的認證表郵寄回養老金發放地。
在蘇州居住的廣州市退休人員朱重宇說:“郵寄的認證表一旦在途中丟失,就會造成養老金停發,重辦手續又比較麻煩。”因此,大部分退休人員還是選擇了回老家辦理。“一般情況下,退休人員為此不得不帶著材料兩地跑,可以說是相當麻煩。”徐清林說。“來回一趟,光車費就要1000多元,還不包括其他的折騰。”唐明珠很無奈。
退休人員兩地跑,只為證明“自己還活著,還可以領取養老金”。這樣的資格認證方式是不是成本太高了?
領取養老金,是退休老人的一件大事。為了防止冒領、多領,管理部門要求老人定期進行資格認證無可厚非。可傳統方式不僅讓異地居住的老人飽嘗奔波之苦,讓垂暮之年的人周期性地證明“自己還活著”,真有些添堵。認證不可避免,但認證手段完全可以及時呼應技術進步。作為一項公共管理,如果我們的有關部門能夠及時跟進社會變化適時變“純管理”為“管理+服務”,那么在中國普及互聯網十幾年后的今天,全國范圍內的異地認證應該已經實現。
根據以上種種現象,深圳飛瑞斯科技創新采用了人臉識別身份認證的養老金領取管理新模式,不僅能很好的利用人臉識別的活體驗證來解決“社保老人還活著”的問題,而且人臉識別技術的唯一性也能精準判斷參保人身份,杜絕冒領,防止養老金的流失。
系統概述:
通過一套智能身份認證管理系統,實現參保人員身份信息驗證,從而使得社保金領取與參保人員身份有效的結合,以幫助社保局實現對社保金領取和參保人員的全方位身份信息管理,打造一個安全、省時、高效率、高質量的智能身份認證系統,方便參保人員領取社保金。
人臉識別養老保險身份驗證系統是以人臉識別技術為核心,基于自定義數據庫技術,實現了人臉采集、人臉識別、人臉模板管理、用戶管理等功能的養老保險身份驗證系統。
系統構架圖:
功能介紹:
社保局管理中心對所有參與社保人員進行后臺身份信息注冊登記,數據備份在后臺注冊管理中心數據庫。
每個就醫點裝配一臺或多臺人臉識別終端,當人員要就醫看病時;先輸入ID,然后進行人臉身份驗證或直接進行驗證即可。
通過網絡或光纖傳輸同步模版,通過與后臺管理中心數據庫連接獲取相應數據,并進行相應的身份驗證記錄,前端記錄的數據將實時的回傳至后臺進行備份存儲。
遠程驗證,遠程管理,跨時間,跨區域,可以通過寬帶,3G等不同網絡形式實現參保人員身份驗證,及時性好。
業務流程圖:
應用場合:社保醫療計生系統
成功案例:湖北秭歸
社會影響:
飛瑞斯養老金領取人臉識別身份管理系統建立一個全面、高效、統一、智能的參保人員信息管理系統。一方面,可以解決參保人員方便就醫安消費的安全管理問題,并進行有力的監督;另一方面,可以快速、便捷、正確、實時的驗證及跟新參保人員身份信息,使得管理中心更好的對社會參保人員進行有效的,統一的管理。從而促進參保人員、就醫點、社保局的有效的結合,方便參保人員就醫,實現相關單位輕松管理,確保參保人員信息共享化,也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產生積極的影響。
相關文章
人臉識別是AI技術落地的濫用?
疫情后,“AI+”成為時代主旋律。然而,在隱秘的角落,由AI所引發的安全風險和“黑灰產”問題正與日俱增。尤其是人臉識別,作為AI技術落地最廣泛的場景之一,所面臨的安全、倫理和道德等挑戰愈發嚴峻。經過近些年的快速發展,人臉識別已...
國內人臉識別相關企業去年新增2092家 同比增長38%
有目共睹的一點是,當前無論是地鐵、小區、亦或是辦公樓宇,均紛紛落地了人臉識別這一技術。尤其在此次黑天鵝事件中,這一技術向外界展現出了巨大的價值潛力。隨著智慧城市的建設以及智慧家庭的發展,人臉識別將有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據企...
日企開發人臉識別系統:取款購物瞬間完成認證支付
據共同社網站近日報道,日本理索納控股和松下等4家公司近日發布消息稱,將共同開發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提供上述服務的系統。一旦該系統得以應用,只要事先登記臉部照片,就可空手在銀行窗口辦理存取款手續、在零售商店購物。據報道,該系統還可用...
智能無人倉庫管理,人臉識別進出,出入庫管理
"RFID技術正重塑倉儲管理:遠景達物聯網的智能方案讓物料擁有‘數字身份證’,實現從入庫到出庫的全鏈條追蹤,結合人臉識別打造無人值守倉庫,效率提升50%以上。"
“人臉識別”正式立法,AI企業何去何從?
近日,《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12月1日表決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而在《條例》第十六條則規定,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采集自然人信息的,應當經本人同意并約定用途,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