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沒能崛起 4G能否挽救后裝車聯網?
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國內三大運營商發放4G運營牌照,宣告移動通信4G時代的到來。
4G的到來,對于通訊基礎設備、網絡、手機等廠商都是利好,畢竟是一次新的商業機會。對于與之密切相關的后裝車聯網呢?這是否又是一次發展的契機。
后裝車聯網的興起,幾乎就是伴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最早有不少廠家嘗試車載DVD導航+3G的模式,沒有獲得預期的市場效果。但車聯網的發展依然繞不開通信技術的參與,所以像好幫手翼卡推出了更為簡便的藍牙一鍵通方案,廣聯賽訊在其車友互聯系統里仍然堅持用3G,飛歌在2013年推出的全新安卓平臺,直接內置聯通3G模塊,一些基于OBD的車輛診斷方案,也會內置通訊模塊以便和后臺進行通訊。
不管以哪種方式和移動通訊技術結合,后裝車聯網經過幾年的吆喝,都沒有創造足夠打開市場局面、刺激消費的優質應用方案,所以到今天,除了軟件系統+4店集團的陣營的廣聯賽訊,服務后臺+加主機廠商陣營的好幫手翼卡,飛歌的安卓平臺+3G等等,稍稍有所起色,其他基本沉寂。后裝車聯網在自身發展遇到困境,同時又將遭到前裝車廠圍剿的局面下,在4G時代能夠抓住機會嗎?
4G是第四代移動通信及其技術的簡稱,是集3G與WLAN于一體并能夠傳輸高質量視頻圖像且圖像傳輸質量與高清晰度電視不相上下的技術。4G系統能夠以100Mbps的速度下載,比撥號上網快2000倍,上傳的速度也能達到20Mbps,并能夠滿足幾乎所有用戶對于無線服務的要求。
4G是3G的升級換代,當然又不是簡單的升級。國內三大通信運營商同時獲得4G TD-LTE運營牌照,看似是一個三贏的局面,其實不是。在3G時代,為了抑制一強兩弱的移動通信市場格局,相關部門讓聯通、電信獲得了在國外早已成熟的兩種3G標準,而移動獲得的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標準TD-SCDMA,這個標準政治意義遠大于商業。聯通、電信3G這幾年快速發展,搶了不少移動高端用戶,但是兩家的3G因為投入和效費比原因,覆蓋區域有限,對移動在通信市場的超強地位并沒有多少撼動,至今移動不管是用戶數量、還是營收都遠超二者。移動的戰略老早就放在了4G上,這一次牌照的發放,其實最大的贏家就是他。
聯通的現有3G升不了TD-LTE,他對應的升級標準是FDD-LTE,可惜這次沒有頒牌。電信則是兩邊都不靠,這兩家如果要玩轉TD-LTE,基本就是重來了,可是3G的基礎設施投入成本還沒收回啊。移動則不同,早早就開始布局4G網絡,各地帶實驗性質的網絡早就開始搭建,只等正式牌照下發就開始運營。在4G時代,移動必將遙遙領先。
從移動已經公布的4G發展計劃,必然是廣域覆蓋,一旦這個網絡建成,憑借移動廣闊的市場基礎,在用戶規模上去之后,資費必然下降,讓4G的普及速度加快。解決道路很寬很快,車輛性能很好,卻因為每公里收費奇高,導致車輛不能快跑的矛盾。個人樂觀預測,不出一年,4G的威力就將顯現出來,
2G和3G時代,以微博、微信為主要特征的移動互聯網,圖片傳播與分享是最核心的應用,基于他們的微支付、位置服務等應用得以蓬勃發展。4G時代,微視頻的傳播與分享有望成為趨勢,這又將催生什么樣的神級應用呢?4G給移動互聯網創造的想象空間更大更廣。
后裝式微的車聯網服務,能否在移動通信的4G時代有所作為呢?我相信資費和覆蓋面必然不是阻擋4G在車聯網中發揮更大價值的障礙,關鍵在于主機廠家們能否找到足以啟動消費的應用。
相關文章
新基建火了,車聯網如何趕上這趟東風快車?
“新基建”概念一石激起千層浪。從5G基建、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到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基建話題熱度一直高居不下。“新基建”看似新奇,但其中一些概念并不是新奇事物。如5G網絡,...
“車聯網大腦”中國出貨量第一 慧翰股份能否走出汽車業下滑期?
汽車越來越不像傳統意義上的汽車了。不僅在“代步工具”這一角色上,汽車扮演得愈加出色,而且它變得越來越“智能”:假設你即將出門,尚未出發,汽車便自動啟動,調好車內溫度,甚至音樂;等你上車之時,一切環境都舒適得“剛剛好”;你想...
車聯網如何在物流產業落地?
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發布消息,2020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72億輛,其中汽車2.81億輛;機動車駕駛人達4.56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4.18億人。2020年全國新注冊登記機動車3328萬輛,新領證駕駛人2231萬人。全國70...
疫情之后車聯網需求迫切,映翰通如何率先踏入這條“少有人走的路”?
受疫情影響,全球對于車聯網發展的緊迫性更趨迫切。待未來疫情結束之后,車聯網也將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基于深厚的技術和市場沉淀,工業物聯網領域領軍者映翰通網絡立足于汽車后裝市場,以物聯網時代思考者的身份在車聯網領域開始了深耕和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