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試水包裹智能存取 百米沖刺,快遞快跑
新湖商務大廈一樓大廳,物業管理員俞琳琳(左)和快遞員正在使用智能儲物柜,他們只需在柜前掃一下快遞單號,輸入收件人的電話,并把快遞放入柜中,收件人就能收到短信。
快遞到家,你不在家,怎么辦?
代收點上,滿地快遞,埋頭找?
貨已發出,久久未到,在何方?
網上購物的小伙伴們,也許都吐槽過以上的煩惱。這不,雙“十二”剛過,你收到拍下的“寶貝”了嗎?也許你已經喜滋滋地打開了包裹,也許你還在伸長脖子等待,大家都在琢磨的一個問題就是:用什么辦法,能讓快遞來得更快更方便?
問題看似瑣碎,但絕不簡單——90億個,這是今年我國快遞包裹的數量;9.9%,這是前三季度,我國貨運量的增速。2013年,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服務業的崛起,構成并見證著中國經濟結構的新變化。
把90億個包裹送到收件人手中,是個極富挑戰的工作。快遞或寄存在附近的便利店,或由物業代收,或讓快遞員再跑一次,這是國內許多城市解決快遞“最后100米”的方法。不過,杭州市區的一些市民開始發現,自己所在的小區或是寫字樓下,出現了一個名叫“智能儲物柜”的設備,據說可以大大提高收件效率。
這是個什么新玩意兒?快遞能沖刺最后的百米大關嗎?
一個快遞,一串問題
一輛三輪車,一堆快遞件,從早到晚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這就是快遞員張豐的生活。又一輪冷空氣南下,杭城街頭風雨交加,小張凍得臉都紅了。
去年此時,若是碰到這樣的天氣,小張總是很犯愁。他的送貨范圍覆蓋整個黃龍商圈,這里寫字樓多,白領也很多,由于快遞人員一般不能上樓直接送件,所以幾乎每幢樓每個大門都不時出現好幾輛快遞小三輪聚集、快遞員打電話通知取件的景象,碰到下雨天,不僅速度快不起來,小張還常常擔心包裹被淋濕。
從今年5月開始,小張覺得自己的工作變得“智能”起來。在新湖商務大廈一樓大廳,小張把當天的20個包裹放在前臺,“智能儲物柜”就開始發揮作用了——大廈物業管理員在柜前掃一下快遞單號,并輸入收件人的名字和電話,然后選擇大中小3種規格的箱子進行寄存。
與此同時,一條短信正在傳向收件人,提醒有快遞送到,并附上一條10位數的提取碼,收件人憑提取碼就能自助在貨柜拿到快遞。小張說,就像在超市里寄存包一樣,非常方便,他現在只需把貨送到物業,不用再跑多趟、也不會出現包裹丟失、無人領取等問題。
不僅是小張,新湖商務大廈物業服務中心的管理員們也松了口氣。新湖大廈共12層總計上千名工作人員,每周一到周五,送到大廈內的包裹平均在200件以上,碰到電商搞大型促銷活動時,包裹量常常超過上千件。在智能儲物柜出現以前,俞琳琳和其他兩位管理員幾乎一整天都要忙著收快遞、找快遞、送快遞,中午常常吃不上飯,領快遞的人多了,傍晚也要加班。
眼下,俞琳琳一個人就可以搞定整幢大廈的快遞,即便是在“雙十二”過后的周一,她一上午已經處理好了200個包裹,這是以前三四人的工作量。而且,包裹基本上能在1小時內取走,還沒有出現大量滯留的情況。
新湖商務大廈目前有兩組這樣的儲物柜,共144門,物業服務中心主任王惠珍告訴記者,一共投入6萬元左右,“相比之前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還是相當值得的。”
不僅是像新湖商務大廈這樣的物流業終端,電商也看準了快遞的“最后100米”,比如“天貓”自去年10月開始,在北京、上海、深圳等64個城市簽約了近萬個服務站,為消費者提供免費的快遞代收業務;“京東”在北京、上海等地已有試水;“亞馬遜中國”宣布和“全家”便利店合作推廣自提服務;“蘇寧易購”宣布在線下門店試點自提區……
種種嘗試,在人們越來越離不開網購的大背景下,凸顯的是對快遞服務更快、更細致的強大需求。
小區試水,闖關百米
杭州江干區凱旋街道南肖埠小區,這個建成于上世紀90年代、居住人口達7000多人的大社區里,擁有一個令不少新小區都羨慕的自助“E郵柜”。
小區公共服務站站長嚴麗平是郵柜的鐵桿“粉絲”,自從今年5月南肖埠成為杭州首個裝上快遞智能柜的小區后,她的包裹基本都在這里領取,只需輸入通過短信發來的取貨密碼,無需再去物業找快遞。
一直從事社區工作的嚴麗平經常收到小區居民關于改進快遞服務的建議,“我們已經增設了三個物業服務站代收快遞,但快遞每年的總量都在大幅度增加,一來人手不夠,二來管理壓力也步步緊逼。”嚴麗平說,平均一天五六百個快遞,要更快地送到住戶手中,同時提高管理效率,他們必須尋求新的方法。
南肖埠小區的煩惱折射著城市的糾結。杭州郵政局的數據顯示,今年杭州快件包裹比去年增加40%,快遞企業傳統的包裹投遞模式,特別是城市“最后100米”投送,已不能滿足杭州在全國領先發展電子商務業態的需求。
“近三年內,我們的投遞人員增加了近300名,還是遠遠跟不上快遞的增加速度。”杭州郵政局工作人員吳霞蓉告訴記者,從發展趨勢看,必須要促進快遞服務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和勞動密集型轉變,實現快遞服務的自動化、信息化,才能扛住如潮的快遞量。
南肖埠小區幸運地成為了首個試驗點。在小區公共服務站一樓,5組郵柜齊刷刷地排列成一行,從上到下分別是小、中、大三種規格的柜子,最大的60厘米×40厘米,最小的15厘米×40厘米,一組12個,同時可放60個快遞。放快遞和取快遞的方法,和新湖商務大廈相似。
目前,圓通、申通、韻達等大型快遞企業都跟郵政簽訂了合作協議,小區物業管理人員告訴記者,E郵柜已經用了快3個月了,很受業主歡迎,每天有30多個包裹會放入柜中。
盡管這30多個包裹看似微不足道,但它帶來的快遞收取變化正在幾何級地改變。在整個杭州市,這樣的“E郵柜”已經漸漸出現在45個居民小區和辦公樓內,在未來2至3年內,杭州市將建設約2000個站點,實現市區全覆蓋。
同是從社區出發,寧波M6生鮮超市也在加大其對社區速遞的步伐。這家生鮮超市在寧波已經有近60家門店,幾乎清一色地開在社區門口,明年M6就會在社區、寫字樓等場所安裝“綠色盒子”——植入物聯網芯片的智能電子保溫柜,用戶在線上購買生鮮后,由M6送到購物柜里,消費者就可在自己方便的時間持卡取物。
物流業專家表示,都市需要一種生活上的便捷,而社區正好能提供這種便捷,沖刺“物流最后100米”,社區是個大啟發。
相關文章
杭州將推進電子標簽、無人商店等手段,以打造新零售示范之城
《杭州市新零售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19—2023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近日出臺,杭州打造新零售示范之城有了方向指南和明確路徑。杭州要打造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城市和新零售策源地根據《行動計劃》,杭州要打造國際電子商務中...
杭州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重要窗口”,主抓城市大腦建設
如何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記者從6月28日舉行的杭州市委十二屆九次全會上獲悉,杭州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緊密結合杭州實際,把城市大腦建設作為數字賦能城市治理的主要抓手,做強做優城市大腦...
杭州物聯網產業園入選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
日前,商務部、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首批12家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名單,杭州高新經濟技術開發區(濱江)物聯網產業園名列其中。物聯網產業園位于杭州高新區(濱江)的東部,規劃總面積3.66平方公里,總建筑容量580萬平...
2010中國杭州電子信息博覽會4月29日開幕
由商務部外貿發展事務局、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浙江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聯合主辦的2010年中國杭州電子信息博覽會(第四屆)4月29日在美麗的西子湖畔——杭州和平會展中心盛大開...
國內外專家學者齊聚杭州 探討物聯網與數據安全
人民網杭州1月14日電(王麗瑋)今天上午,物聯網及數據安全檢測認證國際研討會在杭州召開。相關領域國內外專家學者齊聚,圍繞物聯網和數據安全主題,從行業態勢、政策法規、標準研發、檢測認證技術等方面展開討論。開幕式上,中國網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