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蔬菜大棚充滿“智慧”
冬天的田野寒風凜冽,富陽東洲街道九重天蔬菜基地的技術人員卻不用每天沿著田埂去蔬菜大棚,他們只要在辦公室里通過電視、電腦或手機上的“三務”公開信息平臺,隨時就能知道大棚里的各種指標參數,并且控制噴水滴灌等各種設備,以獲得蔬菜最適合的生長環境。
原來,今年4月,省電信公司與東洲街道合作,在黃公望村開展村級便民服務和“三務”公開信息平臺建設試點,讓村民足不出戶,按按遙控器就可以在電視上知悉村級黨務、村務、財務公開情況。在此基礎上,選取九重天蔬菜基地和大學生村官創業基地進行智慧農業應用試點,在蔬菜大棚內安裝土壤水分傳感器、土壤溫度傳感器、空氣溫度濕度傳感器、二氧化碳濃度傳感器、光照強度傳感器等設備,通過電視、電腦、手機上的“三務”公開信息平臺進行實時監控,同時實現對遮陽網、循環風機和通風窗戶的遠程控制。街道農技人員利用“三務”公開信息平臺,通過發送經分析處理的信息和專家提供的指導意見,為蔬菜基地提供從生產到市場的全方位信息服務。
“一個連棟大棚有10個通風窗戶,以前通過人工手搖,全部關閉,要15分鐘,如今通過智慧系統,只要30秒就可以全部關閉。遇上暴風雨等災害性天氣,如果用人工手動關,基地100多個大棚,全部關閉要二三個小時,肯定會對農作物有影響。現在通過智能控制只要幾分鐘就可以完成,不但降低了工作量,節約了管理成本,也對氣溫、濕度、光照等進行了實時定量、精準把關,做到了農業生產科學化、現代化、精細化。”九重天蔬菜基地負責人馮江軍高興地說。
除了干旱、冰凍等自然災害,病蟲害一直是蔬菜生長的天敵,如果用了農藥,就可能會有殘留,而那種全憑菜農“毛估估”的栽培模式,很難讓蔬菜保持一個穩定的質量。智慧農業卻完美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在需要殺蟲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系統控制,給大棚加溫,當大棚內達到一定溫度的時候,大部分的病蟲基本能被殺死,因此智慧大棚里的蔬菜,也就不需要使用農藥了。”馮江軍對于自己生產的蔬菜很有信心,“現在我們生產的綠色蔬菜,都是直供世紀聯華超市和學校、企業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