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應用尚需汽車環境感知難題
車聯網系統,是指是利用先進傳感技術、網絡技術、計算技術、控制技術、智能技術,對道路和交通進行全面感知,實現多個系統間大范圍、大容量數據的交互,對每一輛汽車進行交通全程控制,對每一條道路進行交通全時空控制,以提供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為主的網絡與應用。
中國車聯網發展動態
2012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物聯網再次被提為戰略新興產業。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其網站發布了《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這是我國五年規劃史上第一個物聯網規劃,規劃中明確提出,物聯網將在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物流、金融與服務業等領域率先重點部署。
車聯網作為物聯網在汽車行業的重要應用,現已被列為國家“十二五”期間的重點項目。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從產業規劃、技術標準等多方面著手,加大對車載信息服務的支持力度,以推進車聯網產業的全面鋪開。
截至2011年末,全國已有超過50萬輛新車預裝車載信息服務終端。業內預計到2015年,將至少有4000萬汽車移動互聯網服務技術用戶。按照平均每個用戶每年1000元的消費額度來計算,車聯網行業到2015年的市場空間大約在400億左右,帶動相關產值將高達1000億元,而中國也有望發展為全球車載信息服務業最大的市場。
車聯網應用尚需克服環境難題
目前,車聯網發展的最大困境,還是在于對于周邊環境的把握。從目前的應用情況來看,我們當前車聯網的相關產品已經很好的解決了車內的問題。其實也就是車與人之間的問題目前得到比較好的解決。當走出車門后,我們會發現現在車與車,車與道路,或者車與環境的問題中并沒有很好解決。所以目前國內車聯網行業的發展還只是相對初級階段,雖然有很多基于GPS定位技術、3G移動通信應用,但多為各自為政,各類資源并沒有有效整合。在今后的發展中,政策,資金,以及涉及更加廣泛的領域技術,還都是需要政府部門、汽車廠商、ITS交通集成商、相關技術廠商共同努力,一步一步把各門檻邁過去。
從技術的角度來說,車聯網總共分為兩個技術部分,即以車載應用為主的RFID技術,以及交通管理為主的ITS智能交通管理技術。但從車聯網體系構架看,在除了上述車載應用為主的RFID技術(感知層)和TS智能交通管理技術(應用層)之外,還有通信技術(網絡層),這些都是實現車聯網完美工作的必備組成。
總而言之,在解決上述難題之后,車聯網應用必將在迎來更快的發展時期,我們可以想像一下,未來城市交通將在道路建設并沒有太大突破前提下,將變得更加快速,出行更高效。
相關文章
無錫建成感知環境智慧環保智能中樞
記者從江蘇省無錫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獲悉,毗鄰梁塘河濕地的無錫市環境監控中心即將全面竣工。目前相關環境監測監控設備和人員已陸續開始進駐,并將于今年3月正式啟用。
“感知環境,智慧環保”
“十一五”以來,無錫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國家領導“重現太湖碧波美景”的重要指示和關于加快建設“生態城、高科技城、旅游服務城、宜居城”的總體要求,以太湖治理為重點,不斷加大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環境監測監控能力持續增強...
5G+IoT為Car轉型賦能,車聯網時代如何造就“亦車亦友”CP組合?
擎天柱、大黃蜂、威震天……這些家喻戶曉的、在江湖上響當當的名字,成為幾代人對汽車人的經典記憶。回想電影中的情節,大黃蜂不僅能隨時隨地折疊變形成酷炫車型,還會對主人公Sam呵護備至,既能自動駕駛,又能在Sam危難之際挺身而出...
工信部:鼓勵5G網絡共享,車聯網或成智慧城市標準
我國將鼓勵各地開放共享電力、交通、公安、市政、教育、醫療等公共設施和社會站址資源,推進網絡共享和異網漫游,3月24日工信部發布了“關于推動5G加快發展的通知”,明確提出將推動把5G+車聯網納入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建設的通信標...
新基建火了,車聯網如何趕上這趟東風快車?
“新基建”概念一石激起千層浪。從5G基建、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到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基建話題熱度一直高居不下。“新基建”看似新奇,但其中一些概念并不是新奇事物。如5G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