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过热,看清问题背后的问题--华夏物联网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日本乱人伦片中文三区,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777亚洲熟妇自拍无码区

智慧城市過熱,看清問題背后的問題

業界動態
賽迪信息
2013-12-30
[ 導讀 ] 自“智慧城市”概念提出以來,以智能化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交通、能源、醫療和教育等領域的應用效果已經逐步顯現,智慧城市也得到了更多的實踐和認可,在我國由東向西形成了一股智慧城市建設浪潮。

   自“智慧城市”概念提出以來,以智能化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交通、能源、醫療和教育等領域的應用效果已經逐步顯現,智慧城市也得到了更多的實踐和認可,在我國由東向西形成了一股智慧城市建設浪潮。到了2013年,熱潮中出現了“冷調”,一些主流媒體以及業內人士,包括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相繼提出了智慧城市已經過熱的觀點,表示智慧城市建設應該避免一哄而上,需要更加注重特色與基礎,并且這種“過熱論”迅速擴大,影響日益廣泛。那么,智慧城市建設,真的過熱了嗎?

  一、熱潮與問題共存,催生智慧城市“過熱論”

   “智慧城市”概念問世后迅速風靡全球,我國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為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給予了多種形式的支持和指導。工信部分別于2011年7月和2012年7月批復揚州、常州為“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科技部于2012年11月組織開展了智慧城市試點示范工作,并在國家“863”計劃中專門設置了關于智慧城市的研究課題;而住建部則在全國范圍內遴選智慧城市試點,分別于2013年1月、8月公布了第一批90個、第二批103個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特別是第二批試點數量比原計劃增加了一倍有余;由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牽頭,科技部、公安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建部、交通運輸部共同參與,在廣泛征求有關部門和地方意見的基礎上,研究起草了《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已經報請國務院發布。

   研究機構、事業單位、企業、協會聯盟等各類機構也深入參與到了智慧城市建設中,參與熱情持續高漲。從2012年開始,以“智慧城市”為主題的各種峰會、高層論壇、展覽會、研討會接踵而至,以“智慧城市”命名的產業聯盟、推進聯盟等組織機構相繼成立并迅速活躍,IT企業紛紛推出圍繞智慧城市的各種解決方案。

   對于智慧城市建設報以最大期望的莫過于地方政府,北京、上海、寧波、無錫等地相繼啟動智慧城市建設。截至2012年5月,據賽迪設計統計,全國345個地級市/州/盟/地區(不含港澳臺)及直轄市中,有36個城市明確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的目標與計劃;而到了2013年3月,這一數字已經達到了199個,超過了全國地級以上城市數量的50%。

   但在全國范圍的智慧城市建設熱潮下,“不建智慧城市就會落后”的緊迫感讓一些城市倍感壓力,部分地區的智慧城市建設出現了一些問題。

   首先,在我國“智慧城市”實踐還處于概念、框架構建期,人們對“智慧城市”的理解更多還局限于物聯網、云計算技術支撐的智能城市概念,部分地區將智慧城市建設、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當成解決所有城市發展難題的“萬能藥”,對智慧城市建設的長期性、復雜性的認識明顯不足,存在著期望過高的風險。

   其次,一些地方在規劃和實施智慧城市過程中,不注重智慧城市頂層設計,也缺乏相關的管理、考核、監督機制,這使得智慧城市建設過程容易出現僅關注單個信息化項目、單個領域信息化建設的現象,對智慧城市統籌規劃和總體架構把握不夠,難以實現智慧城市建設平臺化、集成化發展,從而在建設過程中形成新一輪信息孤島。例如,長春偷車殺嬰事件中,總投資1.4億余元長春天網工程并未發揮作用。究其原因,雖然案發時長春市監控探頭已有6萬多個,但是不同城市之間的視頻監控系統并未互聯互通,案犯在不同城市間逃亡時,系統難以追蹤其信息。

   第三,一些智慧城市項目未經統籌規劃及可行性論證,即盲目上馬、倉促上馬,建設過程重硬件輕軟件,軟件、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投入與硬件投入比例失衡,導致成效低下、資源浪費,出現了一些“形象工程”。例如總投資8.5億元,全國第一個“監控合一”的某省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在苯胺泄漏事故中并未發揮應有的作用,這樣的投資,效益在哪里呢?

   第四,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重工程建設,輕制度、政策等環境建設,項目建設各自為政,導致整個智慧城市建設的統籌力度偏弱;一些項目缺乏運營和運維管理的長效機制,缺乏相應的配套政策和法制環境,使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難以發揮,無法激發社會力量參與智慧城市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最終導致項目難以持續。

   與此同時,部分智慧城市建設中還存在不充分考慮現有信息化基礎、產業基礎,不緊密結合城市發展特色,盲目貪大求全等問題。很大程度上,這些問題的產生源于智慧城市建設方向不清晰、建設目標不明確。

  二、智慧城市熱潮背后的隱憂

   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國內外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受到了嚴重挑戰,在歐美,經濟持續低迷、能源資源價格不穩、失業率上升。在我國,三十多年持續的經濟高速增長后,傳統三駕馬車的作用日益減弱,城市在基礎設施、民生保障、城市管理、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等領域面臨一系列的挑戰,需要用創新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應運而生。

   如上所述,智慧城市熱潮形成有其歷史背景,但是,在這股熱潮下智慧城市建設中還有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沒有得到重視,成為我國智慧城市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隱憂。

   首先,地方政府對于智慧城市的重視、認識程度尚待進一步提升。據賽迪設計調研發現,真正把智慧城市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的城市數量非常少,我國相當一部分城市沒有信息化專項資金,信息化建設長期處于弱勢地位,即使是在智慧城市建設如此火熱的今天,在智慧城市領域投入的資金仍然少之又少,很多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設還是停留在規劃、宣傳階段,實質性的建設工作很少。因為在很多城市管理者眼中,信息化、智慧城市是一個需要持續投資、見效周期很長的事情,遠沒有抓招商引資、抓城市建設效果來得快。這導致了地方政府的信息化主管部門能掌握、統籌的信息化資金少、信息化項目少,缺乏抓手,智慧城市建設的全局管理、統籌協調的職能就弱,建設過程就容易出現上述各自為政、方向偏離等問題。

   其次,國家層面的智慧城市統籌力度仍顯不足,有待進一步加強。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就在于打通行業、區域、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提高社會管理效能和行政服務效能。但賽迪設計通過實地調研發現,數據共享、業務協同、集成服務仍是地方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的最大難題,其核心問題是現有體制機制的限制。在地方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很多政府部門都表示出愿意開放、愿意共享的態度。但是隨著國家一些重大信息化工程的深入建設,相當多的數據并不在市級政府層面。而且,一些國家部委以信息安全為由,對系統對接、數據交換做了嚴苛的限制,地方政府對這種由上而下的約束往往束手無策。今年4月份由國家發改委、中編辦、工信部等機構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務部門信息共享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對于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的方式、范圍提出了意見和要求,并提出了要通過加強組織領導、監督考核等方式推動政務信息資源;工信部、國資委聯合印發《2013年推進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的實施意見》,對鐵塔、桿路、基站、管道和室內分布系統等5項內容以及重點場所WLAN的共建提出了明確要求。但是相關文件具體在具體行業、區域的落地生效,還有待時間檢驗。

  三、期待智慧城市建設健康持續發展

   智慧城市建設所涵蓋的領域與范圍遍及城市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是一項漸進的、分階段、逐步實施的復雜系統工程,需要在建設過程中不斷優化與完善。為了解決問題,化解隱憂,賽迪設計建議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以下兩方面需要持續強化。

   首先必須進一步強化智慧城市頂層設計的規范、指導作用。在建設過程中,必須遵循頂層設計、總體規劃、行動計劃等上位規劃的統一要求,堅持統一框架、統一標準、分頭建設。加快出臺《信息化促進條例》、《“智慧城市”工作領導小組工作制度》、《智慧城市建設重點項目與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相關制度對頂層設計進行明確,以體制機制創新來加強區域間、城鄉間、行業間的相互協調和配合,以集約共享為原則處理好各方面的問題和矛盾,充分整合網絡基礎設施、業務系統和信息資源,促進資源共享,最大程度提高智慧城市建設的效益。

   二要加強智慧城市的宣傳力度,提高各方認識程度。我們仍需要廣泛宣傳智慧城市建設的客觀規律,以及其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盡快建立政府常規化培訓機制,充分利用現有的企業中高層管理人才培訓班、社區課堂等形式,建設智慧城市體驗中心、展示中心,加強智慧城市新思想、新觀念、新知識、新技術的宣傳教育,加強對智慧城市建設的輿論引導,既要引起各級領導干部的注重,強化各級領導干部對智慧城市建設規律、建設模式等內容的再認識,又要引發企業市民全社會的對智慧城市建設的熱情;既要避免出現貪大求全、急功近利的建設趨勢,也要避免出現優柔寡斷、難于創新的現象,形成全社會共同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的局面。

   眾所周知,信息技術手段的變革,對于行政體制機制的變革有著倒逼作用。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深入廣泛開展,相關技術、理念日益成熟,重實效、重服務的建設理念將會深入人心,統籌推進的體制機制也將日益優化,智慧城市建設將得到持續健康發展。

標簽: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07月13日 11:40朗銳智科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09月01日 09:09電子工程世界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09月13日 15:58千家網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09月13日 15:43千家網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

03月02日 14:51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