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大數據面臨的幾道關:數據開放仍是大問題
大數據從“概念”走向“價值”,基于大數據的推薦與預測逐步流行,數據科學將興起,安全與隱私成為重要問題,大數據產業成為戰略性產業——這是中國計算機學會大數據專家委員會對“大數據”2014年十大趨勢預測中的內容。在這份預測中,還包括數據商品化與數據共享聯盟化,大數據生態環境逐步發展等。同時,大數據專家委員會預測,2014年,互聯網和電子商務、金融(股市預測、金融分析)、健康醫療(流行病監控和預測等),生物信息、制藥等方面將會有令人矚目的應用。剛剛過去的2013年,大數據在醫療、金融、電子商務和城市管理等方面應用較多。
“大數據”從2012年預熱,到2013年被各行各業所提及,各種輿論聲音紛雜,有人認為這是一個機遇,也有人認為這會是一場“泡沫”。2014年,大數據將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數據開放仍是大問題
數據應用的前提是數據開放,這已經是共識。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指出,中國人口居世界首位,但2010年中國新存儲的數據為250PB,僅為日本的60%和北美的7%。目前我國一些部門和機構擁有大量數據但寧愿自己不用也不愿提供給有關部門共享,導致信息不完整或重復投資。2012年中國的數據存儲量達到64EB,其中55%的數據需要一定程度的保護,然而目前只有不到一半的數據得到保護。
去年12月14日,在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科學家論壇(YOCSEF)上,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孫九林先生回顧了我國科學數據開放共享歷程:2003年,科技部在財政部的支持下設立了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專項,科學數據共享工程作為重要組成部分納入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2008年,科技部發布973計劃資源環境領域數據匯交管理辦法;2009年,第一批科學數據共享項目驗收,轉入運行服務階段;2011年,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組織首批認定。
孫九林介紹了美國在數據開放方面的做法。美國政府提供政策和經費保障,使數據信息中心群成為國家信息生產和服務基地,保障數據信息供給不斷,利用網絡把數據和信息最便捷、及時地送到包括科學家、政府職員、公司職員、學校師生在內所有公民的桌上和家庭中,把全社會帶進了信息化時代。
“讓每一位公民在數據、信息、知識、理論、決策、效益的各個環節上發揮才華,讓民眾把數據信息流動過程中和應用過程中的各種價值充分挖掘出來,國家為他們才華的發揮和價值的挖掘帶好路、服務好、創造好環境。”孫九林認為這就是美國政府選擇的數據信息共享的“大循環”道路。該思路在利益分配上的基本點就是讓全社會受益,讓整個國家受益。
目前,我國還沒有國家層面的專門適合數據共享的國家法律,只有相關的條例、法規、章程、意見等。
針對于大數據利用的前端——數據共享的問題,孫九林認為,十多年的數據共享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特別是全社會的共享理念得到共識,但存在的問題仍然很突出:缺少國家層面的政策,已有分散的若干意見約束力不夠,高層管理人員對數據開放共享的深刻意義的認識有待提高;現有國家數據共享平臺難以滿足國家發展和科技創新對數據資源的需求;缺少數據開放共享的專職隊伍和相應的數據專家以及管理人才;缺少對專職數據共享服務人員的合理評價機制和標準等等。
相關文章
大數據等構成的人體信息物聯網將改變未來醫療模式
一條項鏈可以實時監測人體心肺功能、一個戒指可以監測呼吸脈搏等指標、一副眼鏡可以監測精神疾病患者狀況……記者20日從成都舉行的2021第二屆四川康復治療及產業論壇上獲悉,由大數據、云計算、有限傳輸與無線傳輸相結合構成的人體信息物...
依托大數據物聯網 開展防汛工作
記者從白云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獲悉,為確保轄區安全度汛,該局充分利用大數據、物聯網技術,開展職責范圍內防汛搶險的應急綜合調度、指揮、協調工作,以有效應對汛期突發事件、緊急或特殊情況。該局以白云區“數字城管”系統平臺為基礎,依托...
治理PM2.5推行智能型環保 云計算大數據首當其沖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家電商會會長、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接受采訪時一句:“北京昨天的霧霾還很重,今天天氣很好,北京的天氣比較講政治。”的玩笑逗樂了在場所有記者。
大數據和分析解決方案如何在數字時代徹底改變業務?
如今的技術在不斷地發展。無論是自動駕駛汽車、機器人還是重型自動機械,技術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更好。然而,很多技術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數據、各種規模和類型企業的信息,以及解釋這些數據和信息的高級分析技術。由于大數據在推動組織數...
互聯網趨勢下,物流倉儲如何“玩”好大數據
前段時間電商物流界兩位大佬的“數據之爭”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其他因素先不說,單說引起此次紛爭的“大數據”,已經是互聯網時代一個不得不思考的問題。早已有人斷言:得數據者得天下。巨沃成立至今一直專注于倉儲物流供應鏈的管理與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