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誰來設計和實施
[ 導讀 ] 建設智慧城市,最不可或缺的便是跨專業、跨領域的創新創業領軍人才。與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相比,哈爾濱缺少吸引此類人才的硬件條件,如何在現有條件下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在昨天的智慧城市論壇分論壇上,國家“千人計劃”的專家們,從自身的創業實際出發為冰城支招。
建設智慧城市,最不可或缺的便是跨專業、跨領域的創新創業領軍人才。與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相比,哈爾濱缺少吸引此類人才的硬件條件,如何在現有條件下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在昨天的智慧城市論壇分論壇上,國家“千人計劃”的專家們,從自身的創業實際出發為冰城支招。
人才應“全球定價”
哈爾濱每年的引智資金,從3000萬元躍升至1億元;200多套人才公寓,無償提供給高端人才使用。“雖然我們還無法跟南方發達城市相比,但跟自己比,進步已經很大了,希望以此讓公眾看到哈爾濱引進人才的決心。”在論壇發言中,市人社局副局長丁永林堅定地說。
與會專家們感受到了哈爾濱的誠意,但在引進人才上,光有誠意是不夠的。長期從事人才戰略研究的歐美同學會青年委員會會長陶慶華說,高端人才現在已經是在全球市場上自由流動了,“新加坡開出的條件,是國內的七八倍,在這樣的巨大反差下,只談感情顯然是不夠的,所以人才的‘價格’應該是全球定價的。”
項目留人更有效
這樣一盆冷水澆下來,讓人有點看不到希望。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聯星科通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莊巍從自己歸國創業的經歷說明,哈爾濱這樣的二線城市,只要找到自身的“比較優勢”,仍然能夠吸引并留住人才。
莊巍以自己北京的公司為例,“北京的生活成本越來越高,倒逼員工薪酬上漲,這對企業來說是個巨大負擔。哈爾濱這樣的二線城市,人力成本還是比較低的。”
更重要的是,“北上廣”的市場已基本飽和,對于歸國創業的高端人才來說,選擇二線城市能讓產品盡快打開市場。“對于地方政府來說,與其給人才100萬元的安家費,不如給他一個能賺100萬元的項目,因為創業者可借此打通人脈關系、開拓市場。在吸引人才方面,這些可能更有效。”莊巍說。
人才應“全球定價”
哈爾濱每年的引智資金,從3000萬元躍升至1億元;200多套人才公寓,無償提供給高端人才使用。“雖然我們還無法跟南方發達城市相比,但跟自己比,進步已經很大了,希望以此讓公眾看到哈爾濱引進人才的決心。”在論壇發言中,市人社局副局長丁永林堅定地說。
與會專家們感受到了哈爾濱的誠意,但在引進人才上,光有誠意是不夠的。長期從事人才戰略研究的歐美同學會青年委員會會長陶慶華說,高端人才現在已經是在全球市場上自由流動了,“新加坡開出的條件,是國內的七八倍,在這樣的巨大反差下,只談感情顯然是不夠的,所以人才的‘價格’應該是全球定價的。”
項目留人更有效
這樣一盆冷水澆下來,讓人有點看不到希望。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聯星科通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莊巍從自己歸國創業的經歷說明,哈爾濱這樣的二線城市,只要找到自身的“比較優勢”,仍然能夠吸引并留住人才。
莊巍以自己北京的公司為例,“北京的生活成本越來越高,倒逼員工薪酬上漲,這對企業來說是個巨大負擔。哈爾濱這樣的二線城市,人力成本還是比較低的。”
更重要的是,“北上廣”的市場已基本飽和,對于歸國創業的高端人才來說,選擇二線城市能讓產品盡快打開市場。“對于地方政府來說,與其給人才100萬元的安家費,不如給他一個能賺100萬元的項目,因為創業者可借此打通人脈關系、開拓市場。在吸引人才方面,這些可能更有效。”莊巍說。
標簽: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07月13日 11:40朗銳智科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09月01日 09:09電子工程世界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09月13日 15:58千家網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09月13日 15:43千家網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
03月02日 14:51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