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電力發展年度報告:構筑堅強智能電網
“電通了,我可以買一臺飼料粉碎機嗎?”2013年12月17日,新疆哈密市天山鄉白楊溝村牧民斯坎旦·買買提試探地向前來送電的供電技術員說出了自己的愿望,得到肯定的答復后,這位養殖大戶開心地笑了。這一天,哈密市天山鄉板房溝村和白楊溝村無電地區通電工程順利投運,哈密市最后兩個無電村正式結束了沒有“長明電”的歷史。
回首2013年,固然有蘆山“4·20”地震中救援保電、迎峰度夏戰高溫、多條特高壓工程順利投運這樣引起廣泛關注和巨大影響的事件,但更多的,則是像哈密村莊通電這樣 “起于微末”的變化。轟轟烈烈、驚心動魄的大事件值得我們銘記,但這樣“潤物細無聲”的前行步伐,就其難度、深度和廣度而言,絲毫不遜于前者。
2013年,是落實“十二五”規劃各項工作目標的關鍵一年。這一年,電網骨干網架日趨堅強,配網、農網供電水平穩步提升,電網服務清潔能源發展能力持續增強。這一年,在我國廣袤的大地上,澎湃的電力無遠弗屆,給每個角落都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加大跨區輸電解決電力結構性矛盾
2013年,我們度過了一個不平凡的夏天,全國大部分地區尤其是華東地區持續大范圍極端高溫,帶來用電負荷激增。
然而,2013年迎峰度夏沒有出現拉閘限電,電力供需基本平衡,社會公眾對“缺電”的感受并不明顯。這背后,正是特高壓發揮著大范圍、遠距離跨區輸電作用。
2013年,多項重要電網工程或開工、或建成,可謂遍地開花。
9月25日,世界首個同塔雙回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皖電東送淮南—上海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示范工程投運,標志著國家電網公司“兩交兩直”特高壓輸電格局形成。該工程每年輸送的電能將超過500億千瓦時,相當于為上海新建6座百萬千瓦級火電站,替代輸送標準煤1600萬噸。
11月初,西北地區首個特高壓工程哈密南—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在完成183項調試項目后,實現雙極低端投運。12月8日,浙北—福州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開始架線施工,該工程4月11日才全面啟動,是我國特高壓電網進入加快發展新 階段的標志性工程。緊接著,12月14日,溪洛渡左岸—浙江金華±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線路全線架通,四川清潔水電新的輸送通道投運在即。
雖然“十二五”還沒有畫上句號,但是國內首個“十三五”電網規劃已經出爐。9月3日,國家能源局發布《南方電網發展規劃(2013~2020年)》,提出了南方電網未來8年的主要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具體實施措施。與此同時,南方電網公司建設的“兩渡”工程———云南普洱至廣東江門±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以及溪洛渡右岸電站送電廣東雙回±5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分別于9月3日和10月12日順利投運,云電送粵再增兩條 “電力高速路”,對確保南方電網迎峰度夏以及促進東西資源優化配置將發揮重要作用。
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統計數據,2013年1~11月份,電網建設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17790萬千伏安,交流線路長度30435千米;新增直流輸電能力685萬千瓦,輸電線路長度3790千米。
如果把這些電網工程以線條的形式展現在中國地圖上,一張日趨堅強、高效的電力網架正清晰呈現。
推進無電地區通電供電服務水平穩步提升
回首2013年,回望汶川,我們銘記來路。在那場突如其來的大考中,巴蜀大地見證了電網人應對巨災的科學有序,映射著電網人無處不在的服務身影。地震發生當天,蘆山、天全供電恢復;次日,“孤島”寶興供電恢復;4月22日,電力應急搶險階段任務完成,全面進入電網恢復階段;4月25日,災后重建規劃也被提上議事日程;僅用24天修復全部受損電力設施。
“你用電、我用心”的服務宗旨在電網人心中不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踏石留印,抓鐵有痕,務實的理念,最終要靠行動的落實去體現。
在青海省玉樹州巴塘鄉那伊角村,村民才求扎正在讀初中的女兒卓瑪學習成績非常好。沒有了拉閘限電,她再也不用點著酥油燈寫作業了。2013年6月,玉樹與青海主網330千伏聯網工程成功投運,大電網把電拉到了自家門口,現在該村村民每天都用上了穩定電。
用上電只是第一步,民生與經濟都在 呼喚更優質的電力。2013年,更多的地方被安全優質的電力點亮。12月17日,隨著一項35千伏的輸變電工程投運,位于新疆最北端的阿勒泰地區最后一個無電村—阿拉哈克鄉塔爾郎村的300多戶農牧民終于告別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新疆主電網充足而穩定的電力正式輸入這個邊境鄉鎮,給當地帶來了新的發展希望。
2013年,為全面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國家能源局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制定《全面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5年)》。電網企業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制定專門舉措,加大無電地區電網建設投入,通過大電網延伸,開發利用風能、生物質能、太陽能等多種手段,盡快使偏遠地區的無電人口用上電。
截至12月中旬,內蒙古無電人口已全部實現通電,西藏無電人口已全部解決基本生活用電。春節前,四川、新疆、青海無電人口數量將分別減少18.1萬人、19.4萬人和5.4萬人,全國無電人口總數將從2012年底的273萬人減少到173萬人,解決約100萬無電人口用電問題,電力普遍服務水平將得到進一步提高。全國2014年將基本解決、2015年全部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
讓電網運行更加安全、供電服務更加優質,是電網企業的努力方向,2013年,電網企業繼續向著這一方向穩步邁進。
轉變發展方式清潔能源并網力度加大
2013年12月25日,廣東汕頭南澳島上200多臺聳立的大風車正迎風轉動,南方電網公司全力推進的南澳±160千伏多端柔性直流輸電示范工程就位于風車腳下的青澳灣。據南方電網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立浧院士介紹,多端柔性直流輸電系統模塊化多電平(MMC)技術,可靈活接入多個站點的風能、太陽能、地熱能、小水電等清潔能源,通過一個大容量、長距離的電力傳輸通道,到達多個城市的負荷中心。這為新能源并網、大型城市供電以及孤島供電等場合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
近年來,隨著我國節能減排壓力不斷增大,新能源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新能源并網問題被認為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針對這一情況,電網企業在新能源并網的技術、政策、機制體制等方面不斷進行嘗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3年初,一份文件的出臺讓我國光伏、天然氣等分布式電源發展看到了春天的希望。2月27日,國家電網公司發布《關于做好分布式電源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在做好服務分布式光伏并網工作的基礎上,將服務范圍擴大到包括光伏、風電、天然氣在內的所有分布式電源,并就提供優惠并網條件、加強配套電網建設、優化并網流程、簡化并網手續、提高服務效率等措施做出解釋和承諾。
8月,南方電網公司出臺《關于進一步支持光伏等新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在并網服務方面明確,居民投資的分布式項目由電網企業免費提供接人系統方案咨詢服務,免費提供關口計量裝置和發電量計量用電能表計。
記者從國家電網公司了解到,截至目前,該公司經營區域共受理2459戶、252萬千瓦分布式發電并網申請,其中光伏2403戶、239萬千瓦;生物質、風電、天然氣等其他類型分布式電源56戶、13萬千瓦。
駕馭大漠長風,采集金色陽光,電網企業用智慧編織堅強智能電網,把綠色的電能輸向每個需要的地方。
相關文章
滬松江區抓緊建設智能電網產業化基地
積極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聚焦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抓緊建設智能電網、節能創能兩個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完善松江新城南部區域概念性規劃。研究制定松江融入大虹橋商務區規劃方案。
智能電網是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突破口
人為破壞型創新,代表性技術是碳捕獲技術和清潔煤技術,它們或多或少和現有的知識和技術存在一定斷裂,但并沒有觸及到現有碳氫能源技術的根本。陳志的研究還指出,政府應該繼續推進能源市場特別是價格機制改革,以價格機制誘發能源技術的創新。...
智能電網應用推動儲能市場迅速發展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Lux Research的預測,全球針對交通工具與智能電網應用的電池、超級電容(supercapacitors)以及燃料電池(fuel cells)市場,將由2010年的214億美元成長一倍,在2015年擴充至...
如何利用RFID實現智能電網的設計
1.引言智能電網(亦稱為電網的智能化)是建立在集成、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傳感和測量技術、設備技術、控制方法以及決策支持系統技術的應用,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環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標。針對現在電網系統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