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物聯網時代”即將來臨
“物聯網時代”越來越多的設備將與互聯網相連。
外媒稱,從以智能手機監控肉類的溫度計到配備WiFi的犬只項圈,家用和商用的設備與服務越來越多地與互聯網相連,這一人們期待已久的趨勢正引發科技行業洶涌的樂觀情緒。大大小小的公司紛紛推出眾多連接互聯網的設備,這是消費電子展在拉斯韋加斯開幕之際的一個中心主題。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月6日報道,已經上市或尚在設計中的設備包括智能門鎖、牙刷、腕表、健身記錄儀、煙霧探測器、監控攝像頭、爐具、玩具和機器人。
報道稱,但規模大大膨脹的“物聯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只是各種可能性的集合。這些新浪潮產品的銷售受到眾多可能減緩投資的障礙威脅——從互相矛盾的無線通信標準到有關設備處理能力的爭論不一而足。
一些業內高管認為,人們對隱私的擔憂可能更嚴重,因為一大批新傳感器和連接互聯網的視頻攝像頭將產生大量數據,這些數據如何加以利用尚未形成共識。
美國思科系統公司“萬物互聯”咨詢服務負責人約瑟夫·布拉德利說,如果沒有重要的判斷力,大數據絕對是毫無價值。
然而,通用電氣、英特爾(英國)公司和美國高通公司等重量級企業都在紛紛搶占有利地位。
美國銷售力量網絡公司首席執行官馬克·貝尼奧夫說:“我從未見過我們的行業如此迅猛地發展,或創造如此之大的價值。這是個極度神奇的時代。”
思科系統估計,隨著無線連接從智能手機和電腦擴散到眾多其他類型的設備,連接互聯網的設備數量將從當前的約100億迅速增加到2020年的500億。預計,這家硅谷巨頭的首席執行官約翰·錢伯斯當地時間1月7日將在消費電子展的主旨演講中探討相關機會。
美國高德納咨詢公司預計,到2020年連網設備數量不到300億,但預計產品和服務提供商營收將增加3090億美元,同時因成本節省、生產率提高和其他因素將給經濟造成的影響總計達1.9萬億美元。
報道稱,早在互聯網時代之前就已經有了智能設備世界的設想。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蘋果計算機公司聯合創始人馬爾庫拉就靈機一動提出了將網絡與控制設備的功能集合于一塊芯片上的想法。人們預計,一旦成本下降到1美元左右,這種后來被稱為“神經元”的芯片將會廣為傳播。但馬爾庫拉創建的埃施朗公司未能達到這個目標。
馬爾庫拉說:“我一直嚴厲自責。我的想法早了20年。”
芯片生產商確實穩步壓低了將日常設備智能化的成本,通常不到5美元。另一個推動力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橫空出世,它們可以作為方便的家用和商用設備連網遙控器。
報道指出,可能的好處從平平無奇到意義深遠。例如,現在消費者可以利用智能手機遠程檢查自己是否鎖了門、關了燈或關了恒溫器。零售商可以幫助智能手機用戶找到商店貨架上的商品,并通過無線網絡進行促銷宣傳。停車計時器也可以與智能手機用戶交流。
這樣的機會吸引了一大批初創企業,其中一些成功地從風險投資家那里籌集了可觀的資金。例如,生產智能門鎖的公司August迄今已籌資1000萬美元。
其他一些初創企業則嚴重依賴“啟動者”網站等眾投網站,因為投資者擔憂的是硬件初創企業的潛在孵化成本,以及地位穩固的公司將調整現有產品來主導“物聯網”機遇的可能性。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