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聯網的“無錫實驗”
“比如空調的節能,管理者可以在監管平臺上看到所有空調的使用情況,可以提前設定空調的溫度,比如26度。如果夏天室內有溫度開得偏低,監管人員可以利用遠程遙控強制關閉這些房間的空調。”
“除了空調之外,還可以解決水、電、電腦甚至‘熱得快’的監管問題。有了數字監管系統,哪個宿舍、哪個辦公室發生了違規行為都會一目了然,甚至還可以發送警告短信,在最大程度上杜絕了‘長明燈、長流水’的浪費現象。”
這是江南大學的“數字化能源監管”的節能平臺,由江蘇無錫銳泰節能系統科學有限公司利用物聯網技術研制開發。憑借這一技術,該公司已和全國18個省的150所大學開展了節能平臺的建設。
作為物聯網“感知中國”中心,從2009年開始,無錫就在推進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建設、物聯網產業建設方面也進行了大量探索,使物聯網的一批創新成果應用“飛入尋常百姓家”,惠及百姓生活,開創了獨具特色的中國物聯網的“無錫實驗”
“技術突圍”攫住物聯網核心競爭力
2009年11月底,20平方公里的無錫市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中國傳感信息中心)正式獲得國家批準,這也意味著無錫物聯網產業正式邁開前進的步伐。
“要突出創新驅動,著力增強物聯網技術核心競爭力。”依照這種思路,無錫開始物聯網產業發展規劃、布局。近5年來,無錫組織制定了《關于無錫貫徹落實三年行動計劃》《無錫智慧城市發展規劃》《無錫國家物聯網創新示范區空間布局規劃》等一系列發展規劃、行動計劃和具體工作方案,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規劃體系,確定了“一核多元”的物聯網產業空間布局和核心區、重點區、支撐區的多層次發展格局。
針對物聯網在發展中存在的企業規模普遍偏小,技術標準缺失,創新體系不完善,運營模式不成熟等問題,無錫在規劃綱要提出:全力打造無錫產業核心區,以建成“感知中國”中心為目標,加快形成完整的物聯網技術和產業體系,重點建設傳感網創新園、產業園和信息服務園,使之成為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聯網產業基地。
2012年,由海歸高端人才趙陽博士創辦的美新半導體(無錫)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建設了國內唯一的AMR磁傳感器核心芯片的量產技術平臺,第一次徹底打破了外國大廠在磁傳感器芯片方面對我國的長期技術壁壘。由海歸博士陳海雷、吳薇創辦的無錫矽鼎科技,已成功開發多款物聯網移動終端,在交通等領域廣泛使用。
不僅搶占物聯網技術制高點,無錫還發起并主導物聯網技術國際標準。973物聯網計劃首席科學家劉海濤帶領的“感知中國”團隊,作為國際從事物聯網/傳感網標準制定的標準組織ISO/IEC JTC1 WG7發起單位之一,現已承擔過半項目主編輯和聯合編輯席位。
目前,無錫已集聚重點物聯網研發機構39家,引進物聯網高層次人才2000多人,承擔研發項目近千項,獲得物聯網領域專利1970項,累計制修定物聯網標準49項。
“感知技術”助推城市轉型升級
“最早以前,我們棉紡廠每萬錠需要300個工人。自4年前探索在生產管理中移植物聯網技術以來,如今萬錠只需要25人,比國內使用最先進全自動化生產線的廠家少了一半用工。”在無錫市第一棉紡織廠偌大的生產車間,廠長周曄珺告訴記者,這得益于廠子的信息化管控體系。
周曄珺說,過去產品監測是在生產后靠人工抽檢,該廠每天產紗線80噸左右,工作量可想而知。如今,棉紡織廠已裝備了9萬多個傳感器,28套信息系統組成的傳感網不光能夠實時監控產品質量,還覆蓋了安全、能耗等多個領域。“不僅質量提升,還實現了集約增長,成本下降,每年僅電費就節省近800萬元。”
“現在,我們形象地稱無錫第一棉紡織廠是建在傳感網上的紡織企業。”無錫市經信委主任高亞光說,物聯網已成為無錫轉型升級的強力引擎。目前,全市物聯網企業794家,就業人員突破12萬人,建設物聯網應用項目160多個,產業規模超過1400億元,連續3年增幅超過30%。
目前,無錫一批物聯網企業正在崛起,物聯網企業涵蓋設備制造、軟件產品開發、系統集成、網絡及運營服務四大類,基本形成了感知、網絡通訊、處理應用、關鍵共性、基礎支撐在內的物聯網產業鏈,其中智能傳感系統產業集群被認定為全國首批。同時,移動、聯通、電信等運營商開始提供電力、交通、農業、環保等領域的物聯網運營與服務,市場應用正在培育。
高亞光表示,為促進物聯網產業發展,無錫市采取引進、合作、培育等方式,建立物聯網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所需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平臺、公共技術服務和中介服務平臺、技術標準及知識產權服務平臺等各類服務平臺38個,已形成完整的支撐體系。
坐落于無錫的江蘇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目前已成為我國規模最大的物聯網專業研發機構和中科院最大規模的院地合作平臺。中心累計投入超1億元、建設起六大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與400多家企業客戶開展對接與共建,服務有限客戶數超過1萬次。
“智慧服務”飛入尋常百姓家
“你的愛車正在位移,請盡快檢查是否發生異常。”家住黃巷街道的無錫市民徐磊收到了“車衛士”發送的警告短信,當他趕到停車點時發現電動車丟失。派出所接到報警后,根據“車衛士”反饋的車輛移動線路,半小時后將竊賊抓獲。
這些“車衛士”是安置在電動自行車上的、類似智能黑匣子的無線傳輸設備。當車輛位置發生移動時,“車衛士”能夠及時發送短信通知車主,車主可以通過手機、互聯網登錄在線平臺,查詢車輛位置和行駛軌跡。車子一旦電瓶斷電,終端同樣發送告警短信給車主。
無錫“嫁接”物聯網技術,開發的“車衛士”系統為無錫乃至全國解決電動車防盜難題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知道,無錫的電動車‘偷不得’,就是因為我們安裝了‘車衛士’。曾經有一輛裝有‘車衛士’的電動車被盜,我們一路追蹤信號,終于在貴州將駕駛貨車的盜賊抓獲。意外的是,贓物不僅是一輛電動車,還有貨車上裝載的其他被盜物品。由此可見,物聯網技術在安防方面的應用是極其重要,有極高價值的。”無錫市公安局常務副局長杜榮良說。
目前,無錫安裝“車衛士”的電動車已超過25萬輛,通過“車衛士”已查破電動車盜竊案件200多起,破案率達100%。
在這一過程中,無錫市公安局積極開展“國家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建設,開發了一批公安物聯網項目,包括“人行橫道智能檢測系統”、“交通管理設施設備智慧運維系統”等一系列物聯網技術的創新型應用,不僅大力提升了無錫市公安的實戰能力、提高了民生服務水平,同時也促進了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
無錫市物聯網研究專家盧九評明確表示,與物聯網的“鏈接”不是傳統市場的競爭,而是創造新的市場;不是產品功能的疊加,而是功能和服務一攬子方案的實現,必將產生全新的、巨大的產業價值。
無錫將物聯網技術嫁接民生,使物聯網應用越來越多地“飛入尋常百姓家”。如今,智能安保、水產養殖、“健康保姆”、食品安全、遠程遙控等越來越多的領域用上了物聯網技術,將萬事萬物變得會“說話”,變得“智慧”。
相關文章
快速成功地連接物聯網產品的5個技巧
對于物聯網設備制造商來說,蜂窩物聯網是實現互聯網連接的最可靠和最容易獲得的方式之一。根據ABIResearch的數據,到2026年,全球蜂窩物聯網設備總數將達到57億。蜂窩物聯網的采用正在增長,因為它易于部署和擴展。您只需要一...
江西:到2023年底物聯網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
5月19日,記者從江西省工信廳獲悉,為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加快江西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江西省工信廳、省委網信辦、省科技廳等9部門聯合出臺《江西省加快推進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物聯網加速融入生活場景,智能家居設備能做什么?
智能設備和物聯網已經進入現代家庭生活的幾乎所有方面。從您的安全系統到冰箱,“智能”電器已成為新常態。但它們真的能讓你的家變得更好嗎?或者所有這些智能家電只是另一種時尚,從長遠來看,您最終會后悔花額外的錢?讓我們來看看在家里裝滿...
京東方:物聯網創新業務打開更多增長空間
從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到莫斯科城鐵列車,再到紐約商超門店,如今,物聯網創新解決方案已覆蓋全球眾多地區、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帶給人們全新的體驗。而這一改變的背后,正是京東方在物聯網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夯實全球半導體顯示霸主地位...
5G如何改善物聯網部署的6個示例
隨著數字化轉型如火如荼地進行,連接的設備數量正在快速增長。IDC數據預測,到2025年,每分鐘連接的物聯網設備將達到152,200臺。雖然這將轉化為更多的數據,從而有更多的途徑來提高效率,但對于這種數據交換來說,一個強大的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