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 俊:移動智能終端開發受關注 “大蛋糕”如何分享
不久前結束的2014年消費電子展(CES)上,以可穿戴設備為代表的移動智能終端開發頗受關注,大有繼智能手機之后開辟“新大陸”的架勢。不過,僅僅是新產品的推出,還不足以說明市場的巨大變化。在這一輪移動智能終端演進中逐漸凸顯的智能設備開發理念的轉變,才是需要市場關注的亮點。隨著芯片技術的突破,由智能設備向智能應用的發展脈絡,正逐漸清晰。
梳理既往的成功經驗,無論是個人電腦還是智能手機的成功,其市場機遇都蘊含在開發平臺的成功搭建上面。30多年前,當蘋果公司剛剛推出個人用計算機APPLEII時,有很多人還只是將其作為娛樂工具使用。之后,隨著個人計算機(PC)功能的完善,人們逐漸意識到PC生態系統作為一個軟件開發平臺的巨大潛力,加上互聯網技術應用普及,也催生出一系列產業尤其是軟件的成功。
電腦技術特別是芯片技術快速發展,讓設備形態越做越小,最終實現從掌上電腦向智能手機的轉變。智能手機的成功,則是在應用商店面世之后水到渠成的事情。無論是蘋果的App Store,還是谷歌的Google Play Store,智能手機應用商店的出現,為眾多軟件開發者提供了更大的開發和盈利的平臺,“人人可以開發,人人可以賺錢”。
這種平臺的思路,隨著技術的突破仍在繼續演進。物聯網概念的出現,也讓人們將思路由軟件重新轉向了硬件。當芯片計算能力足夠強大,功耗足夠低,個頭又足夠小時,一件物品,或者是汽車,或者是手套,甚至可以是個杯子,其功能就由物品進化成為應用,在制作時留出芯片接口,不需要時就是一個普通的物品,需要時,接入計算芯片,便成為可以聯網的移動智能終端。
更重要的是,以往困擾智能移動終端普及的成本問題,也因之有了解決的可能。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高級主任研究員鄧育賢給筆者打了一個比方,“從成本上來看,你今天買個智能杯子,明天買個智能的保溫瓶,需要不斷重新花錢來購買杯子和保溫瓶上的智能附加值”,但是當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將設備的傳統功能與植入的計算單元(如芯片)分離之后,“你再購買杯子,就是購買的智能應用,不必重復購買價格最為昂貴的計算系統”。
思路決定出路。當英特爾CEO科再奇在今年的CES展中推出edison計算平臺時,引起業界的反響也不奇怪。這個只有SD卡片大小、功耗不足1W的芯片系統,除了計算能力,同時也具備wifi和藍牙功能,這也引發了人們對未來移動終端市場的無限遐想。
巨大的機遇已經出現,國內的企業和技術人員不容錯過。實際上,單就技術水平而言,國人也是不遑多讓的。此次英特爾推出的edison計算平臺就是由英特爾中國研究院歷時約4年時間研發而成。
手機之后,別有天地。這塊“大蛋糕”如何分享,中國的科研機構和企業,需要好好地琢磨琢磨了。
相關文章
移動互聯引爆智能終端 智能機器人浮出水面
仿佛在一夜之間,智能機器人跨入移動互聯網領域,并迅速成為行業熱點。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引發了智能終端的爆炸式增長,作為智能終端的全新形態,智能機器人正成為行業的發展趨勢。
大富科技設兩公司推4G網絡、智能終端物聯網業務
3月6日晚間,大富科技(300134)公告,公司為滿足客戶不斷增長的需求,抓住4G網絡、智能終端、物聯網基礎設施的快速、爆發式增長的機遇,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公司投資設立兩家公司,以解決工藝瓶頸和提升業務加速發展的能力。
采用iMX536處理器打造車聯網智能終端核心
汽車從誕生至今100多年來,已經逐漸從人們的代步工具演化為生活和娛樂空間的延續,隨著汽車逐漸成為大多數人生活中的必需品,更安全、更舒適、更便捷的現代化智能汽車在眾多電子設備的輔助下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