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欲“接地氣”需走三個步驟
2013年,全國各地建設智慧城市熱情似火。然而目前智慧城市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可以說還停留在“概念”中,并未真正的“接地氣”。對此,專家表示,智慧城市落地,還需要三個步驟。
第一步:標準制定
標準為產業發展提供重要的牽引力,對于應用驅動性很強的智慧城市,標準的制定更是不可或缺。在2013年舉辦的中歐城鎮化伙伴關系論壇上,中歐雙方正式啟動了中歐智慧城市合作。雙方代表表示,中歐試點城市在合作框架指導下,盡快加強在智慧城市標準等方面的合作研究。
2013年11月,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電工委員會第一聯合技術委員會(ISO/IECJTC1)在第28次全會上宣布成立“智慧城市研究組”,該組由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副主任袁媛擔任召集人,這對我國智慧城市標準建立,及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等均具有重大意義。
袁媛表示,標準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支撐和保障。“智慧城市”橫向覆蓋廣、縱深跨度大、各地關注高,目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總體上還處于探索階段,尚未形成對智慧城市的統一認識,特別是由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的迅速發展,地方政府及相關信息化主管部門在規劃和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中,普遍提出需要國家或部委出臺相關的頂層設計來指導,同時需要統一的標準規范作為保障和支撐。目前雖然全國上百個城市都提出了各自的智慧城市建設方案,但各地都在摸索階段,沒有統一的規劃指導和標準支撐,往往會造成重復投資和資源浪費。同時,由于各地對智慧城市建設的理解和認知水平參差不齊,在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信息化開發能力等方面還存在很大差異,智慧城市的“智慧”程度還存在很大差距,有可能造成各個城市盲目建設、城市間應用形成更多孤島和難以連通的問題,導致“智慧城市”不智慧的局面。
智慧城市標準體系歸納起來由五大類別的標準組成,即智慧城市基礎標準、智慧城市支撐技術標準、智慧城市建設管理標準、智慧城市信息安全標準、智慧城市應用標準。智慧城市的標準化工作不是從零開始的,是在很多信息技術標準、城市建設標準、信息化應用標準等基礎上,開展推動的城市信息化建設的更高階段。
對于智慧城市的標準化工作,要從多個角度去考慮和分析。當前,對于智慧城市標準化工作需要在三個方面發力:一是如何遵循現有標準;二是如何針對智慧城市建設需要重點研制新標準;三是如何根據智慧城市不同場景需求,制定標準實施指南。
第二步:大數據戰略
說到智慧城市不得不涉及大數據。因為大數據在城市社會管理中的作用越來越強大,更不用說未來信息化程度更高的智慧城市。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曾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通過城市食鹽的銷量來計算出人口的數量,“因為食鹽消費是剛性的,經濟形勢好的時候人們不會多吃鹽,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也不會少吃鹽,食鹽的銷量與人口數量是直接相關的。”
大數據很重要,以至于成為2013年被“透支”使用的IT熱詞之一,然而中國企事業單位真正能懂得運用的又有多少?“現在IT熱門詞匯層出不窮,有點盲人摸象的感覺,都是從自身角度出發理解這些詞匯,其實IT技術都是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例如沒有物聯網的支撐,大數據中的數據都是死的數據,數據價值并不高。”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張建寧介紹說。神州數碼大數據專家史文釗也認為,大數據不僅僅是海量數據的集合,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出其背后真正的價值。近來,人們也開始反思大數據的真正含義,冷靜思考大數據背后的真正價值,嘗試構建各種大數據解決方案并應用于各行各業。尤其是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更是不斷探索如何盤活已有數據存量,用好大數據增量,來提升城市公共服務能力和管理決策水平。
面對2014年智慧城市的建設,“大數據”應用從表層走向深層是城市決策方和參與方需要充分考慮的。這里面除了突破技術障礙(對數據尤其是非結構化數據的處理實現智能化)外,更多的是制定大數據戰略。“大數據不只是一種信息技術,更是一種商業行為,大數據的應用能否取得成功,將取決于管理層是否能夠制定符合自身的大數據戰略。”HDS高級副總裁兼亞太區總經理NevilleVincent告訴記者。鄔賀銓也表示,需要從戰略上重視大數據的開發利用,將它作為轉變經濟方式的有效抓手。如果說沒有足夠的信息資源,不能得到充分的數據挖掘,也就無法利用大數據發展的機遇。另外,大數據里面真偽難辨,垃圾和寶石共存,需要去偽存真。
第三步:頂層設計
經過近幾年的探索與實踐,智慧城市取得了較大的成果,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各自為政、政出多門、盲目建設等“亂象”頻繁出現。“這是缺乏頂層設計的有效指導和約束的結果。”中國電信智慧城市研究組負責人趙勇這樣表示。
目前我國多個部委啟動了智慧城市試點工作,已明確公布的試點城市已超過200個,提出智慧城市發展戰略的城市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與幾年前各個城市爭相發展云計算產業景象頗為“神似”。倘若通讀一些城市提出的智慧城市發展戰略規劃,就會發現其側重點并不明顯,更多的還是大而全的涵蓋社會各個領域的智慧建設,好似每個領域若沒有和“智慧”搭上,就覺得要拖試點城市建設的后退。對此,南京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教授甄峰指出,智慧城市不能蜂擁而上,需要從城市特點出發,尋找適當的發展路徑與建設模式。可以說,做好頂層設計已經成為各個試點城市決策者的必修課。
針對智慧城市的復雜性,趙勇認為其頂層設計需按照科學的城市發展理論,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等“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指導下,以城市發展突出問題為牽引,立足城市現實基礎,強調城市區位優勢,從全局視角出發進行的智慧城市總體架構設計。具體而言,智慧城市頂層設計在明確的發展目標指引下,統籌經濟、社會、資源、環境、民生等多個方面協調發展,調動政府、企業、社會團體和民眾等各種力量,綜合理念、制度、方法、技術等多種元素的協同驅動,確保智慧城市建設目標的實現。業內專家指出,做好頂層設計,涉及智慧城市的總體架構和業務架構,涉及基礎設施建設、系統部署和分階段推進,涉及智慧城市建設和管理體制和機制等等一系列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8個部委在廣泛征求有關部門和地方意見的基礎上,已經研究起草了《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并于2013年上報至國務院。該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我國智慧城市的發展思路、建設原則、主要目標以及信息安全保障等要求,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加強對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實踐的引導。借此,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將結束政出多門、盲目建設的“亂象”,進入統籌推進的新階段。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