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同质化 可穿戴医疗设备成契机--华夏物联网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日本乱人伦片中文三区,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777亚洲熟妇自拍无码区

規避同質化 可穿戴醫療設備成契機

業界動態
中國電子報
2014-02-18
[ 導讀 ] 自2013年以來,可穿戴設備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三星、蘋果、索尼等全球知名IT廠商紛紛宣布可穿戴設備發展計劃。
  自2013年以來,可穿戴設備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三星、蘋果、索尼等全球知名IT廠商紛紛宣布可穿戴設備發展計劃。而在今年年初的CES 2014上,可穿戴設備更是成為一大亮點,智能手表、智能眼鏡、智能腕帶紛紛登場。然而,在國內外廠商扎堆研發可穿戴產品的同時,創意不足、同質化競爭等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2014年被廣泛認為是可穿戴設備發展的重要轉折年。業內人士指出,健康醫療類的可穿戴設備或許將能開辟一片廣闊的市場。

圖為今年CES上Garmin發布了一款智能健康腕帶Vivofit

  可穿戴迎來“爆發期”

  可穿戴技術將會迎來“爆發期”,2014年有望成為可穿戴設備發展的重要轉折年。

   “可穿戴技術將成為下一個10年的大機會。”被稱作“互聯網女皇”的美國KPCB風投公司分析師瑪麗·米克爾在《2013互聯網趨勢報告》中指出,“預計未來幾十年內,可穿戴設備及新的設備類型將成為新的增長點,并且引發一場個人數據的革命。”

   相比于手機,可穿戴設備更貼近用戶的身體,可以感知用戶的身體信息,從而將用戶與云端相連,進行信息的計算與反饋。業內人士認為,可穿戴設備的出現將會推動整個行業的創新和變革,甚至將來可能取代智能手機,成為未來技術發展的主流。

   可穿戴技術巨大的發展前景吸引了眾多國內外廠商,英特爾、索尼、三星、LG等紛紛扎堆于這個領域。英特爾推出了專門針對可穿戴等智能設備的芯片方案Edison,索尼發布了可以記錄生活的智能手環SMART BAND,LG也發布了Lifeband Touch智能手環,三星電子則發布了更新版本的Galaxy Gear產品。我國廠商在可穿戴設備領域也嶄露頭角。早在去年6月份,果殼電子就發布了國內首款智能手表,掀開國產智能手表上市的序幕。隨后,TCL與百度聯合開發了Boom Band智能手環,中興也發布了其首款智能手表Blue Watch。而在即將到來的MWC 2014上,華為與魅族也將分別推出智能手表。

   市場研究公司ABI Research預計,今年全球智能手表的銷量將會達到700萬塊,2018年將達到1400萬塊。據瑞士信貸分析,到2017年,智能手表、谷歌眼鏡及其他可穿戴設備的市場規模將達到500億美元。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移動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應用軟件市場的迅猛增長,可穿戴技術將會迎來“爆發期”,2014年有望成為可穿戴設備發展的重要轉折年。

  同質化競爭嚴重

  目前各大廠商推出的可穿戴產品雖然琳瑯滿目,但基本上處于同質化競爭階段。

   目前各大廠商推出的可穿戴產品雖然琳瑯滿目,但基本上處于同質化競爭階段,缺乏獨特的創意。智能手表等產品雖然在續航時間、屏幕顯示以及外觀設計等方面得以提升,但基本上還沒有突破“智能手機伴侶”的產品定位。

   據了解,在今年CES上主辦方推出了“手腕革命”新展區,共有10多家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環廠商在此展示自己的產品。以智能手環為例,索尼Core手環的功能是記錄睡眠時間、跑步距離、走路距離以及聽過的音樂和看過的視頻;雷蛇Nabu手環的功能是記錄睡眠時間,跑步距離,走路距離,以及顯示來電、短信、郵件信息;LG的Lifeband Touch手環的功能是記錄行走距離和顯示來電、短信、郵件信息等……

   對比之后我們不難發現,這些智能手表或手環主要是作為手機功能延伸的配件,功能趨向單一化,還缺少足夠的應用軟件和“殺手級”的應用來支撐。據果殼電子首席營銷官李濤介紹,現在三星、索尼兩家廠商的智能手表的應用軟件數量不到100個。

   在硬件同質化競爭嚴重,而應用軟件又缺乏新意的情況下,可穿戴設備往往只是在外形上有所變化,似乎并沒有給用戶帶來真正有吸引力的創新成果。正如ABI分析師喬舒亞·弗盧德所言:“智能手表復制了功能手機或智能手機的功能,雖然它們的技術趨于成熟,但在商業上還不可行。”與發展漸趨成熟的智能手機相比,目前可穿戴技術顯然還不具備顛覆性的力量。

   “智能手表不能照搬手機的應用,兩者應有明確的分工。通過功能應用的豐富,給世界一個使用智能手表的理由,是智能手表普及的重要一步。”李濤說。

  可穿戴醫療設備成契機

  業內人士指出,健康醫療類的可穿戴設備或許將能開辟一片廣闊的市場。

   盡管有著巨大的市場前景,但當前可穿戴設備的市場表現并不讓人滿意。據悉,截至2013年年底果殼智能手表的訂單量約為30萬塊,而三星Galaxy Gear自去年9月份推出以來在兩個月的時間里只售出了80萬件,這與智能手機上千萬部乃至上億部的出貨量相比顯然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叫好不叫座的局面反映了可穿戴設備的發展還不夠成熟。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日前指出:“可穿戴設備是未來一個發展方向,但未來5年內可能還無法成為一個大產業。”

   但在2014年,情況可能會有所改變。今年被廣泛認為是可穿戴設備發展的重要轉折年。業內人士指出,健康醫療類的可穿戴設備或許將能開辟一片廣闊的市場。

   可穿戴醫療設備可以用于對個人的生活和運動進行跟蹤并提供數據共享。比如判定老年人的跌倒是否造成了傷害,報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監測醫院病人的心臟速率等。與作為智能手機附屬品的智能手表相比,可穿戴醫療設備顯然更加實用。

   去年5月,因為生產了一個可穿戴計步器,九安醫療的股價大漲124%,秒殺其他上市公司;6月,美國可穿戴心臟檢測醫療設備商CardioNet 13個交易日走出了107.17%的漲幅。

   而萬眾矚目的蘋果iWatch可能也將在醫療保健領域大顯身手。據國外媒體報道,蘋果即將推出的iWatch將能對用戶的血液流動進行監聽,這一功能可在用戶有可能發生心臟病時發出警報。這可為用戶提供應急時間,比如撥打911并呼叫救護車,降低心臟病患者發病死亡的概率。

   根據世界心臟聯合會的資料,每年世界人口死于心臟病的人數達 1710萬人,占世界人口死亡原因的 19%,而中國每年有近百萬人因心臟疾病死亡。如果iWatch的這一功能成真,對于心臟病患者將是福音,而對于可穿戴設備來說將是一次巨大的市場機遇。

   相關人士分析,未來三到五年,可穿戴醫療市場價值將從30億美元~50億美元發展到約500億美元,相當于有10倍的發展空間。各大廠商接下來推出的可穿戴設備將聚焦在可讓用戶追蹤健康狀況的功能上,保健消費化將成為可穿戴設備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可以預見,一旦出現“殺手級”的可穿戴醫療產品,可穿戴設備的大眾普及將指日可待。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中國可穿戴醫療市場巨大 五年后規模或達50億

與可穿戴電子設備相比,可穿戴保健和醫療市場的前景更值得關注。

11月08日 23:21中國行業研究網

可穿戴醫療設備開啟“智慧健康夢”

能夠測心跳、血壓等指數的手表;可隨時了解自身健康狀況的手機移動第三方應用程序(App);刷一下身份證,自助體檢終端就會出現包含身高、體重、血壓、血糖等個人信息的健康檔案……近日,2014中國(北京)國際技術轉移大會分論壇——可...

可穿戴醫療設備將顛覆醫療行業

醫療可穿戴設備將打開一個數字化通道,醫生能更方便地監測慢性病人的各項生理指標,同時患者也可以避開到醫院就診的麻煩。目前谷歌、蘋果和三星紛紛在探索這方面的市場。

05月19日 13:02生物探索

可穿戴醫療設備數據為何只能當成參考?

去年以來,智能醫療設備發展很快,據說很多項目已經拿到了投資,但智能醫療設備監測出來的數據醫院和醫生并不承認,智能醫療設備如果真正想走進百姓家庭,一定要被傳統醫療體系所接納,請問嘉賓,您認為這個過程的實現需要多久?

03月31日 14:59騰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