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智能技術來勢洶洶
Thad Starner,穿戴式智能技術的先驅,也是目前Google眼鏡的技術代表。采訪時他展示了1997年關于搜索技術的一段短片。當年為了找到Mickey Mantle職業生涯擊出多少本壘打的正確答案,Thad不得不從14個備選答案中找正確的答案。如今Google研發出了更簡單快速的搜索引擎,人們甚至不用完全鍵入關鍵詞就已經得到了答案。正如GoogleCEO拉里·佩奇所說,“縮短意圖和行動之間的時間”。這種便利也是穿戴式智能技術要為人們帶來的,甚至要更進一步:Google希望這些設備能夠提前知道用戶想要什么,并在其提出需求前送達信息。當你處于駕車狀態,Google眼鏡可以觀察駕駛模式并提前更新路況信息。當你行將出門,Google眼鏡會掃描你的備忘錄并提醒你有一個記錄。正如EvernoteCEO Phil Libin所言,“Google眼鏡可以使你的生活更精確,成為一個辦事更聰明的人”。
但純粹的功能性革新是不夠的,正如直到集美學與高科技于一體的iPhone出現后智能手機才有了真正的騰飛一樣,穿戴式智能設備需要跨過新的美學門檻,征服時尚將是高科技公司面臨的另一種境界。Misfit公司的活動追蹤器外觀設計精巧,直徑不超過1英寸的鋁盤可以作為一個掛件或者一個腕飾甚至一個小鐘表佩戴。而其CEO Sonny Vu的目標是讓新款健身追蹤器得到女性顧客的青睞。“目前穿戴式設備的問題是它們看起來是一幫硅谷男為另一幫硅谷男設計出的產品,” Vu 說道,“穿戴式產品應該要么是華麗的,要么就是不可見的。”進一步說,一款真正好的產品設計不應該僅僅是華麗的,更需要時尚的。設計者們應該搞清兩者的區別。做好這一點要注意兩條原則。第一,穿戴式設備具有傳遞社會信息的使命,消極的信息可以使再好的產品都顯得多余。想想當年藍牙耳機的命運:雖然產品創新優質,但佩戴者時常掛著耳機,會讓別人認為此人忙到成天電話不斷。這就是消極的社會信息對產品的負面影響。第二,用戶對時尚追求的盲從性。想象一下進入一個會場,大家都使用同一款手機也許還可以令人接受的話,大家都佩戴同一款眼鏡會作何感想?
穿戴式智能技術的時代已經來臨。Sonny Vu形容這就像2003年的手機變革時代。但不像智能手機的革新那樣,穿戴式智能設備的挑戰不在于功能性的技術創新,也不是所謂華麗的外表,而是高于這些的、深刻的個性價值的體現。
相關文章
無人機搭載人工智能技術,將為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2020年四川西昌瀘山森林大火中,有多架無人機飛到起火區上空,偵察火情,將起火點信息收集傳輸回指揮中心,為救災提供了有效的信息。近些年來,我國民用無人機產業飛速發展,無人機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得益于圖像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
家博會盛行智能風 萬家樂智能技術成焦點
邊緣智能技術:這一技術變革被普遍接受的五個原因
COVID-19疫情加速了已經在使用的技術變革。人們發現自己在家里工作和學習,這通常處于雇主和學校運營的計算網絡的"邊緣"。這是邊緣智能技術,這一轉變被普遍接受有五個原因。在家時,許多員工也在大幅增加對娛樂內容的消費。工作...
天一眾合智能技術為佛山禪城區博物館展出保駕護航
2013年5月20日,北京天一眾合佛山分公司為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定制研發的物聯網智能安保系統完成了安裝與調試并順利通過驗收,正式交付,并在民間集珍藏品展中上線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