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市石拐區試點智慧城市 讓居民享便利
2013年8月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了全國103個城市(區、縣、鎮)為2013年度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包頭市石拐區位列其中。智慧城市是在互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形成的一種新型信息化的城市形態。迄今為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共公布了兩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內蒙古自治區共有4個市(區)成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地區,分別是包頭市石拐區、呼倫貝爾市、鄂爾多斯市和烏海市。智慧城市建成后,居民可以在電腦或手機上實現從整體到局部仿真場景的立體巡游,查詢大量相關信息和智能服務,享受立體化便利生活。
石拐區是包頭首個智慧城市試點
沿包固公路向北幾分鐘車程,距包頭核心市區約4公里,一棟棟新樓拔地而起,“三縱、四橫、一環”筆直寬闊的主干道向前延伸,這里便是什桂圖新區,讓人瞬間一改“地上不平、地下采空”的石拐區印象,感觸到石拐區城鎮化轉型步伐正向宜居城區大步邁進。
2013年初,石拐區“智慧石拐及云計算中心”建設項目獲包頭市發改委批復,項目建成后可實現石拐新區城區數字化、智能化,提高行政管理部門辦事效能,服務民生,促進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采訪中,石拐區政府副區長侯志學說:“智慧城市是利用信息化手段來處理、分析和管理整個城市,促進城市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通暢、協調和高速,實現城市智能化,是城市信息技術的綜合應用。‘智慧石拐’將利用互聯網技術、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計算機技術和多媒體及虛擬仿真等現代信息科學技術,在新區規劃建設及使用中實現智能管理,將成為新區信息化的標志。‘智慧石拐’建設內容分為3期,建設年限2013~2015年,一期建設基礎網絡、政務云平臺、IDC數據中心,二期建設數字城管、平安城市,三期建設政府熱線、外網門戶。內容包括實施城域數據基礎網絡工程、無線數字集群通信工程及語音通訊指揮網絡工程,建設政務內網、門戶網站及石拐區網站、協同辦公自動化系統工程(OA)等數字化管理工程,布設全區無縫視頻監控,建設安全保障數據庫系統、智能一卡通以及智能小區等。”
全景掃描成新地圖重大突破
智慧城市是繼數字城市之后信息化發展的高級形態,數字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基礎。為了實現“智慧石拐”,必須先建設完善數字石拐。
作為數字石拐的主要承建單位,包頭市繪宇測繪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楊育林告訴記者:石拐區的數字城市正在建設中,包括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建立、建設以及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建設。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的地理位置在石拐新區工業物流園區的行政辦公樓,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建設已完成,包括主要規劃建設區域約200平方公里的一級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北京、西安、國家、包頭平面坐標之間實現無裂縫自由轉換;形成了1000平方公里的衛星正射影像圖和高程數字模型的圖形疊加和鑲嵌處理,制成了電腦系統下的立體地形、地貌;收集最新石拐區1:10000的地形圖,形成電子二維圖并進行圖幅拼接;石拐區舊區80平方公里進行了三維掃描,已制成1:2000二維數字地形圖;石拐新區40平方公里三維立體掃描已完成,結合規劃開始做三維立體數字城市。此外,石拐新區的地下管網測繪今年將展開。隨著數字石拐的建設、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的運行,石拐區將形成強大、高效的信息網。
據介紹,現代數字城市建設場景和實物均是由1:1的數字仿真模型錄入進行三維動態顯示,縮放無級、巡游自由、實物形象,對應相關的信息也更具體和豐富。這種資源是社會性的,根據不同權限,不僅政府、企事業可以利用,個人也可以應用。比如:政務、城市、小區、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交通、旅游、房產、水利、企業、農田等信息,都可以在開方公共平臺上查詢。
數字測繪讓居民享受生活便利
三維立體圖和普通地圖有很大區別:三維立體圖上所有內容都是1:1數字立體模型,數據庫錄入后,點擊圖上的構筑物,可以顯示構筑物的屬性等大量信息;普通地圖只能看到平面位置,屬性信息較少。
目前,網絡上也有3D地圖,但都是采用衛星遙感拍攝,分辨率較低,無法看到小區全景立體。而制作三維立體圖時,前期工作人員會走進小區,通過測量、采集小區信息錄入,可以全方位觀看小區全景,小區建筑物和附屬設施的朝向都可以仿真得一清二楚,能做到厘米的精度。在超現實方面,三維立體圖可以根據想象、規劃、設計,提前實現建筑物在仿真環境下的場景布局、結構分析、方案研究、修改定稿,以便將來正確實施,這是普通地圖難以實現的。
例如在房地產開發中,可以根據前期房地產開發公司設計的效果圖和房屋平面圖設計成1:1的立體效果,市民不僅可以全方位觀看小區建成后的情況,還可以直接看到未來自己房屋的結構,包括屋內的采光等數據信息。而在旅游開發中,景區地形地貌都是按照1:1的比例錄入,市民可以直接進入系統查看景區的交通線路、地形地貌、建筑、人物景觀,甚至還原景區歷史背景等。楊育林說:“數字三維立體圖的制作是通過舊圖矢量化、量測、三維掃描、航測遙感、數碼攝影、設計等單項或綜合運用來完成,存儲在計算機等介質上的,經過編輯、軟件數據處理生成視覺圖形,可以表現的信息量遠大于普通地圖。”
鐵路將有自己的“身份證”
目前,上海、武漢等一線城市已經完成數字化城市建設,地理信息錄入工作已完成。錄入的數字化地理信息不僅可以看到整個城市的全貌,還可以錄入地下管網、地下線路等信息。只要輕輕點一下鼠標,區域內的所有信息都會一目了然,城市的地下管網和地下設施都會以立體形式呈現。而且,地下設施安裝了感應器,如果出現問題,相關部門可以在第一時間得知破損情況、具體位置,避免大面積開挖,有效提高突發情況處理效率,避免資源浪費。如果涉及小區開發改造,只要點擊地圖,區域內的所有管網都會在地圖上顯示,避免施工損壞了地下設施。
作為內蒙古自治區唯一一家可以進行高速鐵路測繪資質的公司,包頭市繪宇測繪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將參與建設呼和浩特市至張家口市的高速鐵路建設,并承擔主要的測繪業務。楊育林說:“我們主要是對已經建成的鐵路進行數據庫建設,對后期維護提供數據支持。目前,包頭、呼和浩特設計時速達200公里的鐵路我們正在測繪。最近,呼和浩特到張家口已經開工建設的設計時速為250公里的鐵路我們也將參與。內蒙古同時在建設呼-包-鄂城際鐵路,如果需要,我們可以單條或整體建設內蒙三維數字鐵路。城際鐵路和高速鐵路建成后,包頭到北京最多只需要4個小時。”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