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該降溫 政府應帶頭公開數據
“‘智慧城市’該降降溫了!”今天,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在采訪中表示,“智慧城市”在炙手可熱的同時,也是亂象隱現。在某些城市,現階段的智慧城市甚至只停留在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上,沒有規劃和應用的支撐,導致大量的基礎設施荒廢、閑置,造成資源浪費。
“智慧城市”炙手可熱,但也不乏亂象
孫丕恕介紹說,當前,智慧城市建設如火如荼,僅住建部公布2013年度國家智慧城市試點總數已達193個,工信部公布的試點名單也已經達到140多個,41個地級以上城市在“十二五”規劃或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建設智慧城市,80%以上的二級城市明確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的發展目標。可以說,智慧城市已在中國遍地開花。
他介紹說,智慧城市在炙手可熱的同時,也是亂象隱現。在某些城市,現階段的智慧城市甚至只停留在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上,沒有規劃和應用的支撐,導致大量的基礎設施荒廢、閑置,造成資源浪費。
在孫丕恕看來,“智慧城市”的建設應該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搭建政府公共數據平臺,二是面向老百姓提供公眾服務平臺。只有按照這個核心框架去建設,才能真正實現智慧城市的落地。
沒有大數據,“智慧城市”就是一個空架子
孫丕恕認為,智慧城市的智慧來自大數據。大數據是智慧城市的一個基礎,沒有大數據,智慧城市就是一個空架子。現代社會是數據型社會,隨著全球化網絡進程加速,數據信息在生活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如今,社會生活進入大數據時代,全球所有信息數據中90%產生于過去兩年,大數據在兩個方面表現出最重要的價值,一是促進信息消費,加快經濟轉型升級;二是關注社會民生,帶動社會管理創新。
其間,大數據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強大的決策支持。在城市規劃方面,通過對城市地理、氣象等自然信息和經濟、社會、文化、人口等人文社會信息的挖掘,可以為城市規劃提供強大的決策支持,強化城市管理服務的科學性和前瞻性。在交通管理方面,通過對道路交通信息的實時挖掘,能有效緩解交通擁堵,并快速響應突發狀況,為城市交通的良性運轉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而大數據將極大提高智慧城市政府部門的決策效率和服務水平。智慧城市的建設首先需要一個“智慧政府”,大數據使數據共享成為可能,政府各個部門的既有數據庫可以實現高效互聯互通,極大提高政府各部門間協同辦公能力,提高為民辦事的效率,大幅降低政府管理成本。
政府應帶頭公開數據,讓數據更好地服務于智慧城市
孫丕恕對大眾網記者說,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政府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和利用已經成為政府在互聯網時代構建新型管理和服務模式的基礎性支撐,是實現政府治理透明化、社會管理扁平化、公共服務多元化的創新型手段。大數據技術和業務的興起,引發了社會對數據開放的強烈需求,掌握重要數據資源的政府成為開放信息資源的帶頭人,部分國家已將政府數據開放納入了國家大數據發展戰略。
對于爆炸式增長的政府信息,只有通過大數據處理技術的分析、挖掘、應用、管理,才能從海量、復雜、實時的信息中發現有用信息、提升應用,真正釋放智慧的價值和能量,及時有效的數據處理方式才是城市著重解決的難題,大數據的應用則為此帶來解決“良方”。
而開放數據是數據挖掘的重要來源,城市數據來自市民和政府,城市數據服務于市民和政府。只有開放數據,才能使智慧城市的數據收集更全面,才能讓數據更好地服務于智慧城市建設。
孫丕恕說,搭建智慧城市的公共服務平臺必須要整合政府傳統組織內部的數據,還要整合政府跨部門之間的數據,這些能給政府提供很多創新的運營業務,同時整合的數據還要適度對外開放,這些使政府服務水平和能力有較大的提升,帶來更多的價值。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