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對芯片要求更苛刻
當前世界各國紛紛把開發利用新能源作為發展的重點,隨著清潔能源的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電力用戶需求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電網發展面臨變革,從我國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促進節能減排和提高服務水平的要求出發,我國提出了建設互動化、信息化電網的要求。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說,智能電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能源效應,實現多種新能源的靈活接入。而負責運營的電力公司將從傳統的以自動化技術為基礎的電網管理,逐漸轉化為以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為基礎的管理,從而為用戶提供更為優質、可靠、便宜的電。
一般來講,我們可以把電網分為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五大技術環節,這五個環節當中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可作為智能電網的支撐技術。在用電環節,預計“十二五”期間,全國換裝智能電表4億只,目前已經換了2/3。從今年起,配網自動化建設將成為電網配置重點,到2020年各類終端需求達450萬臺,主要是用于線路檢測。在發電環節,主要是側重在新能源方面,全國將裝20億個裝置,太陽能電池板超過1.5億萬塊。
智能電網的建設需要大量的終端設備來支撐,所有的設備都要完成數據計算、數據采集等功能,這些功能的實現都離不開芯片的支持,所以智能電網建設必定會為各類工程和芯片帶來大量的應用需求和廣闊的市場前景。據分析測算,“十二五”期間,智能電網對于安全類、通信類、主控類芯片的需求量超過6億片,身份識別芯片的需求量超過6億片,其他類芯片需求量在10億片左右,總計約50億片。
智能電網的建設為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對芯片的安全、可靠提出了巨大的挑戰。這是因為電力芯片安裝在電力設備中,而這些設備絕大部分都安裝在室外,這些設備承擔著數據的采集、通信以及重要的信息命令控制等重要的任務,而且這些設備一旦啟動,就必須長時間穩定地運行,在此期間不能出現重大故障。因此需要電力芯片具備非常高的可靠性,能承受國內從南到北巨大的溫差環境,工作壽命也要求在10年以上,這與一般的消費類芯片是有很大不同的。另外隨著電網建設的加快運行,各種智能設備逐漸加裝,通信網站也逐漸完善,智能電網面臨的信息安全威脅也增加,智能芯片必須有高水平的防護能力,才能給智能電網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另外,與一般的功能和性能提升不同,想要進行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技術研究和改進,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驗分析。
相關文章
張忠謀:自由市場是芯片短缺的最佳解決方案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日前表示,芯片短缺是使用芯片的一方低估需求,而非制造方,整體芯片短缺的情況是需求遭到低估、天然災害、物流壅塞與電子設備需求激增等因素所匯集而成。他也以芯片短缺為例,闡述自由貿易、自由競爭的自由市場,仍舊是解決...
汽車革命下半場“拼智能”,地平線為什么開放授權支持車廠做芯片?
.“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正給百年汽車工業掀起前所未有的變革大潮。分析機構羅蘭貝格指出,2021年成為智能電動汽車行業發展的拐點里程碑;2022年,產業顛覆式趨勢將進一步突破,全產業鏈的創新也將全面開花。“智能汽車產業是一個母生...
半導體板塊再度發力上揚,國家大基金在出手,入股物聯網芯片公司
半導體板塊4月1日盤中震蕩走高,截至發稿,通富微電、艾比森漲停,華天科技漲逾9%,斯達半導漲逾7%。消息面上,根據泰凌微公司官方微信3月30日消息,泰凌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近日完成了新一輪融資,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
中國芯片,進入贏者通吃的時代?
從國外半導體企業的發展軌跡來看,在半導體行業贏者通吃的現象不是稀奇事。CPU領域的英特爾,GPU領域的英偉達,晶圓代工無可媲美者臺積電,手機處理器IP廠商Arm,EDA設計軟件三巨頭等等都彰顯了他們的實力,當然在這些主營業務之...
國產射頻芯片的終局之戰
隨著唯捷創芯上市破發,國產射頻芯片的終局之戰提前到來。該來的遲早會來,行業各方都冷靜下來,想想出路和未來,少一些亂象叢生,多一些回歸產業本質,理性客觀地來看待這場國產射頻芯片終局之戰。技術和市場是國產射頻芯片終局之戰的兩個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