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3.0時代要來了 你準備好了嗎
智慧城市3.0時代來了,而你準備好了嗎
智慧城市的初始型態
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希望為世界和中國的城市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IBM經過研究認為,城市由關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類型的網絡、基礎設施和環境六個核心系統組成:組織(人)、業務/政務、交通、通訊、水和能源。這些系統不是零散的,而是依托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實現的一種協作的狀態。基于此理解,IBM提出了智慧城市初期模型。
智慧城市2.0創新模式
伴隨多項科技的逐步成熟和完善,力求創新,為實現更高層次的目標,進而有了知識社會環境下逐步孕育的、開放的城市創新生態。因此智慧城市2.0時代出現了。在IBM的《智慧的城市在中國》白皮書中,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智慧城市基本特征的界定是:全面物聯、充分整合、激勵創新、協同運作等四方面,貫穿始終的是創新。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智慧城市的四大特征為:全面透徹的感知、寬帶泛在的互聯、智能融合的應用,以及以人為本的可持續創新。
智慧城市前兩次的蛻變,是基于技術逐步完善提出的應用,也是認識智慧城市的內在及建設時所需,但是我們在認識和了解其初衷是為人所用,通過它讓我們受益更多。
智慧城市3.0結合“新型城鎮化”呈現定制模式
剛剛結束的兩會,政府提出了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隨后IBM與時俱進,推出智慧城市3.0白皮書。《白皮書》指出“智慧城市”將從新產業、新環境、新模式、新生活、新服務五大方面支持“新型城鎮化”發展,建立信息互通與共享,利用信息分析確定優先改善的領域,推動城市產業結構轉型,有效的提升資源管理與環境監控,從而保護環境。智慧城市還將建設多元化、訂制化的模式,通過特許權經營、公私經營等多種模式,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提升市民的生活水平。此外,“智慧城市”還將加強政府管理,促進政府轉型。
因需而變 中興通訊詮釋智慧城市新內涵
國內企業也跟上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步伐,調整自身戰略,力爭搭上智慧城市這所大船。參與智慧城市建設的企業根據自身經驗,對智慧城市新概念也有自己的看法。中興通訊認為,智慧城市是借助信息技術,把已有的各種生產要素優化組合,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形成技術集成、綜合應用、高端發展的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城市。基于此,中興通訊認為智慧城市具有信息(Information)、智能(Intelligent)、創新(Innovation)、市民與城市互動(IwithCity)的“4I”特征。現在面對智慧城市的新內涵,以人為本則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出發點。政府越來越重視環境因素,提出“美麗中國”概念,智慧城市的重心會偏向這里,只為滿足改善人民的生產生活環境,提升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智慧城市3.0時代來了,參與智慧城市建設的企業該怎樣應對
前不久,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潘云鶴透露,根據發改委向全國政協的報告,到2012年年底,已經有超過230個城市在政府工作報告或“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建設智慧城市,估計投資將超過2萬億元。市場如此之大,但不可盲目投入,在了解后作出相應的戰略調整。
在新型城鎮化方面,智慧城市建設將成為未來的重頭戲。智能交通、智能建筑、電子政務三大子行業可能會成為高成長的行業。智慧城市的興建為智能建筑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必將驅動智能建筑占比加快上升。2012年智能建筑總產值已經接近2009年的2倍,達到861億。預計2013~2015年智能建筑年均投資規模將達1200~1500億,未來幾年年均增速在20%以上。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和地方政府重視智慧城市、綠色城市的建設,在以新型城鎮化、智慧城市為代表的城市運轉升級運動中,智能建筑將發揮巨大的作用,整個行業進入黃金發展期。
智慧城市3.0時代來了,智慧城市的投資者和建設者們,你們要迅速調整自身狀態以適應新的形勢。企業要如何調整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